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黄秋葵种植技术领域的一种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秋葵种植方法可提前15~20天收获。在黄秋葵上应用了EM有益菌,增强了黄秋葵的抗病性,提高了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平均667m2产鲜黄秋葵4550kg,比现有的黄秋葵栽培方法增产28%以上。品质好,口感细腻润滑,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使用黑色地膜和一次性施肥方法,减少了除草和追肥环节,节省人工5~6个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黄秋葵的经济效益。为推广黄秋葵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黄秋葵种植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补肾菜,咖啡黄葵,属于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非洲热带地区,是非洲及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在世界的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英、法、日等国都把它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之中。我国引种时间仅十年左右。据报道,黄秋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非洲及南亚国家运动员的必须蔬菜之一,称为“奥运菜”。黄秋葵以食用幼嫩的果荚为主,肉质柔嫩润滑,营养丰富,果荚中含有果胶、半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等组成的粘性物质(增强人体的耐力)。花、根、种子均可入药,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较好疗效,还有保肝、润肠、强肾的功能。老熟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近年来在日本、台湾、香港、上海等市场上深受欢迎,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蔬菜。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黄秋葵种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不耐连作、病害逐年加重、农药使用次数频繁、劳动用工多等问题。因此探索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的栽培技术,成为当前黄秋葵生产的紧迫任务和关键问题,对促进黄秋葵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地是弥补黄秋葵现有栽培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使黄秋葵亩产量达4550kg,且黄秋葵品质好,口感细腻润滑,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地、移栽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其中,①品种选择选择五福;②施肥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EM有益菌5千克。一次性施肥后,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期不再进行追施。整地后做畦,采用高垄栽培,垄高20cm,垄宽70cm,每垄栽2行,双株定植,株行距60cmX 50cm,垄间开排水沟,沟宽40cm,覆盖黑色地膜定植;③植株调整7月份植株长至0.9m左右时,定植的双株中去掉一株,保留一株,目的是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同时也避免中后期植株高大互相遮荫,争夺养分和水分。上述方法中,栽培季节选择:当气温稳定在12°C以上时,即可播种。黄秋葵整个生育期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处于温暖湿润季节,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育苗。上述方法中,浸种催芽方法如下:每亩用种量500克,用50 55°C温水浸种15min,然后在室温下浸种1(Γ20小时。然后在25 30°C条件下催芽12 24小时,待有一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大棚或温室里用50孔穴盘育苗,每穴播种带芽的种子2粒,覆土厚度2cm,盖上薄膜,6 7天即可出芽。3 4片真叶即可定植,苗龄3(Γ40天。上述方法中,植株生长期间去掉基部的侧枝,促进主茎早结果。对于徒长枝采取扭枝法,以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上述方法中,水分管理注意事项如下: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即可,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结果期如遇干旱,植株长势差,果实品质劣。浇水时间应在早晨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死苗和出现落花落叶的现象。因此要做到深沟高垄栽培,能排能灌。上述方法中,病虫害防治中:病毒病初期可用病毒Α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立枯病、疫病可用甲基托布津600倍或50%甲霜灵500倍喷雾防治。利用黄板诱杀蚜虫、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蛾类害虫等方法达到杀灭害虫的目地。地下害虫用糖醋液(配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I份,水10份,敌百虫I份)、新鲜菜叶(90%的晶体敌百虫1kg,加5 10kg水溶化后,拌入IOOkg新鲜菜叶中)、或米糠(敌百虫150克、5公斤炒熟的米糠加水拌匀即成毒饵)诱杀。同时也可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在早晨检查植株,如发现虫害迹象,可在附近挖土,进行人工捕杀。上述方法中,按照常规方法收获黄秋葵。目前,黄秋葵的种植技术存在以下不足:(I)现有的黄秋葵种植技术没有使用EM有益菌改良土壤,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病虫害加重,农药使用频繁,最终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影响黄秋葵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使用EM有益菌改良土壤,黄秋葵长势强,抗性增强,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减少。(2)现有的黄秋葵种植技术在黄秋葵的整个生育期追肥次数多。在缓苗后追肥I次,每亩用腐熟的人粪尿500飞00 公斤兑水浇苗或尿素6 7千克兑水浇苗或3%复合肥水溶液淋根。当苗高30cm结果期(7、片叶开花),施一次肥,每亩用复合肥25 30公斤或用粪肥(稀粪水2000 3000公斤)。以后每隔1(Γ15天追肥I次,每次用复合肥25公斤。施肥次数过多,增加了劳动用工。而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节约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3)现有的黄秋葵栽培技术用透明薄膜覆盖,除草效果差。本专利技术用黑色地膜覆盖,除草效果好,节约除草用工。(4)现有栽培技术采用单株定植的方法,单产较低。而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株定植的方法,提高黄秋葵的早期产量。在黄秋葵长至0.9m高左右时,去掉一株,保留一株,避免中后期植株高大互相遮荫,争夺养分和水分,提高中后期产量。本专利技术特点如下:1.EM有益菌的施入。2.一次性施肥技术。3.黑色薄膜的使用。4.双株定植,中后期去掉一株,保留一株。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秋葵种植方法可提前15 20天收获。在黄秋葵上应用了 EM有益菌,增强了黄秋葵的抗病性,提高了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平均667m2产鲜黄秋葵达4550kg,比现有的黄秋葵栽培方法增产28%以上。品质好,口感细腻润滑,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使用黑色地膜和一次性施肥方法,减少了除草和追肥环节,节省人工5 6个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黄秋葵的经济效益。为推广黄秋葵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于2012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农场进行了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栽培试。主要研究情况如下:1.研究材料与方法1.1研究材料本实验选择了 4个的黄秋葵品种,分别为五福、五星、纤指、红秋葵。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2012年3月1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场大棚,进行穴盘育苗。播种前采用55°C温汤浸种处理,进行催芽后播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EM有益菌5千克。一次性施肥后,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期不再进行追施。整地后做畦,采用高垄栽培,垄高20cm,垄宽70cm,每垄栽2行,4月10日 3 4片叶子定植,双株定植,株行距60cmX 50cm,垄间开排水沟,沟宽40cm,覆盖黑色地膜定植。植株长至0.9m高时,去掉一株,保留一株。植株生长期间去掉基部的侧枝,促进主茎早结果。对于徒长枝采取扭枝法,以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秋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其中,①品种选择五福;②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EM有益菌5千克,一次性施肥后,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期不再进行追施,整地后做畦,采用高垄栽培,垄高20cm,垄宽70cm,每垄栽2行,双株定植,株行距60cm×50cm,垄间开排水沟,沟宽40cm,覆盖黑色地膜定植;③7月份植株长至0.9m左右时,定植的双株中去掉一株,保留一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秋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其中, ①品种选择五福; ②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EM有益菌5千克,一次性施肥后,在黄秋葵的整个生长期不再进行追施,整地后做畦,采用高垄栽培,垄高20cm,垄宽70cm,每垄栽2行,双株定植,株行距60cmX50cm,垄间开排水沟,沟宽40cm,覆盖黑色地膜定植; ③7月份植株长至0.9m左右时,定植的双株中去掉一株,保留一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气温稳定在12°C以上时,SP可播种;黄秋葵整个生育期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处于温暖湿润季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育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浸种催芽方法如下:每亩用种量500克,用50 55°C温水浸种15min,然后在室温下浸种10 20小时,然后在25 30°C条件下催芽12 24小时,待有一半的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霞,钟宇,李焕秀,贾松涛,邱爽,严泽生,贺忠群,黄志,秦耀国,郑万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