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495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试剂装置的改良装置,一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采样头(1)、连接器(2)、密封圈(3)和试剂管(4),所述采样头(1)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1a)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1b)连接构成,所述连接器(2)由外部的管筒(2c)和内部的进液管(2b)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2b)呈试管状,前端开口与前方的连接套(2a)连通,后部圆底突起一尖针(2e),在尖针(2e)的侧部开设进液孔(2d);所述密封圈(3)由弹性体构成,呈台阶状,试剂管(4)为圆管,前后两段内腔隔断,前段的前侧面封闭密封膜(4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在使用时再将毛细管另外、特意插入连接器,避免了由插入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和后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试剂装置的改良装置,尤其是一种一体化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检测现状,先在反应杯中加入稀释液500uL,然后使用移液器取样2uL,取样后将样品加入反应杯中,摇动反应杯使样品和稀释液混匀,需要再更换50tlL或IOOtlL量程的移液器加入50tlL试剂混匀后进行检测。整个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使用两把不同量程的移液器,操作过程较复杂,尤其对于2uL以下样品取样误差较大,成本较高。专利号201020600932《一种一体化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该装置包括定量毛细管、支架、试剂盒体、活塞和卡环,其特征在于定量毛细管安插于支架上,支架与试剂盒体为一体式,支架位于试剂盒体的一端,试剂盒体另一端装有活塞,该技术是将定量毛细管和装有试剂的试剂盒体组合在一起,完成液体样品定量采样、储存和加入试剂功能。本装置由定量毛细管完成精确取样,取样后将本装置插入反应杯,摇动反应杯,就可将毛细管中的样品和反应杯中稀释液混匀。然后,按压试剂盒体上的活塞就可以完成定量加试剂功能。该技术提供的一体式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可以有效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以及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临床诊断领域以及食品、饮料、乳品、化妆品等行业作快速检测,检测过程中,能够使既需要精确采样,又需要精确加入试剂的测试精度得以大幅提高。但是,该技术技术方案尚有不足之处,无论从专利文本,还是技术人提供的市场产品可知,定量毛细管是安插于支架上的,产品中的定量毛细管有塑料管的,也有玻璃管的,在使用前是插入支架上的,在该技术从属权利2中注明“支架上设计有两种直径的毛细管安装孔”,按需要插入不同的毛细管。在使用实践中发现,毛细管插入支架的方式带来许多弊病,首先是增加操作工序,增加操作工作量,在现场增多了操作人手;其次,由于毛细管很细,插入塑料管容易插弯、插折,插入玻璃管,甚至有发生碎裂的情况发生;再者,人工安插后有插入口密闭不好泄漏情况存在,影响下一步吸液;最后,增加一道人为操作工序,多了一份与外界的沾染机会,有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领域还是迫切希望有一个新的结构来改变此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可靠使用的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本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采样头、连接器、密封圈和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头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连接构成,两根支杆固定在空心管状的连接头,继而插入固定在连接器前端开口的连接套中;所述连接器由外部的管筒和内部的进液管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呈试管状,前端开口与前方的连接套连通,后部圆底突起一尖针,在尖针的侧部开设进液孔;所述密封圈由弹性体构成,呈台阶状,前半部分内壁与管筒外壁匹配,后半部分内壁与试剂管外壁匹配;试剂管为圆管,前后两段内腔隔断,前段的前侧面封闭密封膜。进一步,在所述管筒的内径等于试剂管的外径,试剂管插入管筒内移动的距离能使尖针剌破试剂管上的密封膜。进一步,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1. O至1. 5mm。本技术提供的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所述采样头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连接构成,两根支杆固定在空心管状的连接头,继而插入固定在连接器前端开口的连接套中,完成的产品采样头和连接器是固定在一起,不需要在使用时再将毛细管另外、特意插入连接器,避免了如前所述由插入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和后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较现有技术,减少了操作工序,节约了操作人手;避免毛细管的插入发生插弯、插折甚至玻璃管碎裂的情况发生;杜绝了毛细管与支架间的泄漏情况,确保测试精确;也避免了插入工序与外界的沾染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具有极大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形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从旋转九十度的方向观察到支杆是由呈夹角的两根杆件构成;图3为图1的剖视图;图4为图3各零件的轴向分拆图;图5为图3中,呈现试剂管向前推移,密封膜被尖针刺破状态。图中I是采样头,Ia是毛细管、Ib是支杆、Ic连接头,2是连接器,2a是连接套、2b是管筒、2c是进液管、2d是进液孔、2e是尖针,3是密封圈,4是试剂管、4a是密封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一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采样头1、连接器2、密封圈3和试剂管4 所述采样头I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Ia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Ib连接构成,两根支杆Ib固定在空心管状的连接头lc,继而插入固定在连接器2前端开口的连接套2a中;所述连接器2由外部的管筒2c和内部的进液管2b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2b呈试管状,前端开口与前方的连接套2a连通,后部圆底突起一尖针2e,在尖针2e的侧部开设进液孔2d ;所述密封圈3由弹性体构成,呈台阶状,前半部分内壁与管筒2c外壁匹配,后半部分内壁与试剂管4外壁匹配;试剂管4为圆管,前后两段内腔隔断,前段的前侧面封闭密封膜4a。在所述管筒2c的内径等于试剂管4的外径,试剂管4插入管筒2c内移动的距离能使尖针2e剌破试剂管4上的密封膜4a。由此,试剂液可以从试剂管中流出进行测试。所述毛细管Ia的内径为1. O至1. 5mm,由此可以实现较好的毛细吸附效果。所述支杆Ib的截面呈圆形,直径为1. 5至2. 0mm。由此可以很好地将毛细管固定于连接器上,不必使用时再安插,如此直径已能满足连接固定和测试要求。所述密封圈3由橡胶构成。一种实用的密封圈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采样头(1)、连接器(2)、密封圈(3)和试剂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头(1)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1a)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1b)连接构成,两根支杆(1b)固定在空心管状的连接头(1c),继而插入固定在连接器(2)前端开口的连接套(2a)中;所述连接器(2)由外部的管筒(2c)和内部的进液管(2b)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2b)呈试管状,前端开口与前方的连接套(2a)连通,后部圆底突起一尖针(2e),在尖针(2e)的侧部开设进液孔(2d);所述密封圈(3)由弹性体构成,呈台阶状,前半部分内壁与管筒(2c)外壁匹配,后半部分内壁与试剂管(4)外壁匹配;试剂管(4)为圆管,前后两段内腔隔断,前段的前侧面封闭密封膜(4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采样加试剂装置的改良结构,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采样头(I)、连接器(2)、密封圈(3)和试剂管(4),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头(I)由塑料针管状的毛细管(Ia)固定在呈夹角的两根支杆(Ib)连接构成,两根支杆(Ib)固定在空心管状的连接头(Ic),继而插入固定在连接器(2)前端开口的连接套(2a)中; 所述连接器(2)由外部的管筒(2c)和内部的进液管(2b)组合构成,所述进液管(2b)呈试管状,前端开口与前方的连接套(2a)连通,后部圆底突起一尖针(2e),在尖针(2e)的侧部开设进液孔(2d); 所述密封圈(3)由弹性体构成,呈台阶状,前半部分内壁与管筒(2c)外壁匹配,后半部分内壁与试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龚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