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薄层溶液电化学测试的参比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491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49
一种适用于薄层溶液电化学实验测试的参比电极,属于电化学实验测试领域。该参比电极从上至下主要由导线、.绝缘体盖帽、玻璃管、塑料软管、内部电极、.电解质溶液、触液针头等几部分组成。所述触液针头由惰性金属和多孔物质组成,使用时,将触液针头插入预制的测量孔,使其接触被测的薄层溶液,外接设备后可进行电化学测试。使用本参比电极便于使触液针头与被测的薄层溶液接触,同时不易因轻微震动损坏参比电极,结构简单、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产品涉及到一种参比电极,尤其是用于在薄层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的参比电极。
技术介绍
工程中,常因碰撞破损或者螺钉、铆、焊等连接方式缺陷在金属/金属或者金属/涂层之间形成窄缝,其缝宽在O. 025-0. 9mm左右,足以使电解质溶液渗入,使缝内金属与缝外金属构成氧浓差电池,促进缝隙内发生强烈的腐蚀。目前,电化学方法为最好的评价腐蚀的方法之一。但对缝隙内部的腐蚀的应用确较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缝隙内部属于典型的闭塞体系,其腐蚀电解质以薄层溶液的形式存在。常规参比电极具有以下缺点限制了其在缝隙内的薄层溶液中的应用,阻碍了该体系的深入认知和理论发展(I)触液头体积过大,难以使其接触缝隙下的薄层溶液;(2)触液头电极本身采用玻璃管材质,难以避免的微小震动即可遭到破坏;(3)参比电极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固定后无法移动,增加外接测试设备难度,也增加了触液接头被破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传统参比电极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安全有效的可插入缝隙内的薄层溶液进行电化学测试的参比电极。本技术中的适用于薄层溶液电化学实验测量的参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包括导线(I)、绝缘体盖帽(2)、玻璃管(3)、塑料软管(7)、内部电极(6)、电解质溶液(5)、触液针头(8);导线(I)穿过绝缘体盖帽(2)与内部电极相连接,绝缘体盖帽(2)与玻璃管(3)上部相连接,玻璃管(3)下部与塑料软管(7)上部相连接,玻璃管(3)与塑料软管(7)中盛装电解质溶液(5),内部电极(6)浸泡于电解质溶液(5)中,触液针头(8)与塑料软管(7)下部连接。优选地,所述触液针头(8)由惰性金属外壳(10)和多孔物质(11)组成,惰性金属外壳(10)包裹在多孔物质(11)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缝隙薄液电化学测试的参比电极,从上至下主要由导线1、.绝缘体盖帽2、玻璃管3、塑料软管7、内部电极6、.电解质溶液5、触液针8头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内部电极6可用但不限于普通参比电极的Hg/HgCl2、Ag/AgCl等物质。导线I穿过绝缘体盖帽2与内部电极6相连接,用于外接测试设备。绝缘体盖帽2与玻璃管3上部相连接,用于封住玻璃管3内部的电解质溶液5,防止电解质溶液5溅出。玻璃管3下部塑料软管7上部相连接,用于装盛电解质溶液5。电解质溶液5可用但不限于普通参比电极的KCUNH4NO3等,内部电极6浸泡于其中,以减小液接电位。触液针头8采用不与测量溶液反应的T1、Pb等惰性金属制成,内用多孔物质11封闭,上部与塑料软管7下部连接,以接触电解质溶液5,使用时触液针8针头插入被测液层使之导通,以进行测试。1.导线,2.绝缘体盖帽,3.玻璃管,4.补液孔保护帽,5.电解质溶液,6.内部电极,7.塑料软管,8.触液针头,9.触液针头保护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参比电极触液部分采用针状触液接头,改变了普通参比电极的粗圆筒状触液头的设计,使之较易接触薄层溶液,以进行测试;(2)触液针头采用惰性金属制作,改变了普通参比电极的玻璃材质的设计,使之在插入薄层溶液和使用期间不易折断,提高其使用次数与使用寿命。(3)参比电极的装盛电解质溶液的壁身采用玻璃管和塑料软管连接组成,改变了普通参比电极采用玻璃管一体成型的设计,使之在触液针头固定后也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一方面保护触液针头,另一方面方便外接测试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图2为触液针头(图1中8)的主要结构,包括10.惰性金属外壳,11.多孔物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比电极部件包括导线1、.绝缘体盖帽2、玻璃管3、补液孔保护帽4、电解质溶液5、内部电极6、塑料软管7、触液针头8、触液针头保护帽9。其中内部电极6可用但不限于普通参比电极的Hg/HgCl2、Ag/AgCl等物质。导线I穿过绝缘体盖帽2与内部电极6相连接,用于外接测试设备。绝缘体盖帽2与玻璃管3上部相连接,用于封住玻璃管3内部的电解质溶液5,防止电解质溶液5溅出。玻璃管3中上部有补液孔,补液孔由补液孔保护帽4保护。玻璃管3下部塑料软管7上部相连接,用于装盛电解质溶液5。电解质溶液5可用但不限于普通参比电极的此1、順4勵3等,内部电极6浸泡于其中,以减小液接电位。触液针头8采用不与测量溶液反应的T1、Pb等惰性金属制成,内用多孔物质11封闭,上部与塑料软管7下部连接,以接触电解质溶液5,使用时针头插入被测液层使之导通,以进行测试。使用时将触液针头插入预制的测试孔,当组成缝隙的夹板质地较软时,也可直接刺破夹板插入,使针尖接触被测薄层溶液,通过外接电化学测试设备读取测试信息。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薄层溶液电化学实验测量的参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包括导线(1)、绝缘体盖帽(2)、玻璃管(3)、塑料软管(7)、内部电极(6)、电解质溶液(5)、触液针头(8);导线(1)穿过绝缘体盖帽(2)与内部电极相连接,绝缘体盖帽(2)与玻璃管(3)上部相连接,玻璃管(3)下部与塑料软管(7)上部相连接,玻璃管(3)与塑料软管(7)中盛装电解质溶液(5),内部电极(6)浸泡于电解质溶液(5)中,触液针头(8)与塑料软管(7)下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薄层溶液电化学实验测量的参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包括导线(I)、绝缘体盖帽(2)、玻璃管(3)、塑料软管(7)、内部电极(6)、电解质溶液(5)、触液针头(8 );导线(I)穿过绝缘体盖帽(2 )与内部电极相连接,绝缘体盖帽(2 )与玻璃管(3 )上部相连接,玻璃管(3)下部与塑料软管(7)上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博杜翠薇李晓刚刘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