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681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及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配合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齿轮形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连接有凸出设置的型芯,所述型芯上设置有顶杆,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啮合,所述第二模具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转盘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中心开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相配合,所述型腔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盘转动,实现旋转脱模,其生产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注塑制品(例如螺纹类制品)的脱模,通常需要采用旋转式脱模。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成型模具的脱模机构主要分为齿轮齿条法、电机法、嵌件法。齿轮齿条法是利用注塑机的开模、顶出脱模的过程,拉推设在脱模机构中的齿条啮合齿轮作轴向旋转,从而带动型芯或型腔旋转脱出注塑制品。电机法则是利用在模具外部的电机驱动模具内部的脱模机构作轴向旋转进行脱模。嵌件法则是将分立的制品活动嵌件嵌入模具中注塑成型,取出活动嵌件,借助工装或工具由人工将螺纹注塑制品从活动嵌件中旋出。但是,上述的齿轮齿条法、电机法的注塑模具一般体积较为庞大,造价昂贵。而嵌件法则辅助用工多,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设计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旋转脱模的注塑成型模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及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配合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齿轮形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连接有凸出设置的型芯,所述型芯上设置有顶杆,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啮合,所述第二模具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转盘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中心开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相配合,所述型腔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模孔。在上述的注塑成型模具中,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其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固定,所述缸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转盘啮合。在上述的注塑成型模具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共同开设有收容所述缸筒的活动腔及收容所述活塞杆的连接孔,所述缸筒在所述活动腔内沿转盘的切向移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缸筒,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伸出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在上述的注塑成型模具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两个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转盘的两相对侧面上。在上述的注塑成型模具中,优选地,所述型腔的周围设置有环绕所述型腔的凸环,所述型芯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凸环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环插入所述凹槽中。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通过气缸驱动转盘转动,实现旋转脱模,其生产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I及与第一模具I相配合的第二模具2。第二模具2盖设于第一模具I上,形成该注塑成型模具。第一模具I大致呈方形,其上设置有齿轮形状的转盘4,转盘4的中心连接有型芯42,转盘4和型芯42相对于第一模具I的上表面凸出设置。型芯42的中心设置有凸出的顶杆5,用于顶出注塑制品。第一模具I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盘4旋转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转盘4啮合。第二模具2也大致呈方形,其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转盘4的定位腔21,定位腔21的中心开设有内凹的型腔23,型腔23与型芯42相配合。型腔23的中心开设有与顶杆5相配合的模孔25,用于供顶杆5穿过。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气缸,其包括缸筒32和活塞杆34。活塞杆34固定,缸筒32的侧壁上设置有齿条36,齿条36与转盘4哨合。第一模具I和第二模具2上共同开设有收容缸筒32的活动腔62及收容活塞杆34的连接孔64。活动腔62的长度大于缸筒32的长度,连接孔64的轴向沿转盘4的切向。缸筒32在活动腔62内沿转盘的切向移动,从而驱动转盘4转动。活塞杆34的一端连接缸筒32,另一端穿过连接孔64,伸出该注塑成型模具,与其他部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I上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转盘4的两相对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型腔23的周围设置有环绕型腔23的凸环27,型芯42的周围设置有与凸环27相配合的凹槽44,凸环27插入凹槽44中,使第一模具I和第二模具2对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I上还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6,对应地,第二模具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销26,当合上第一模具I和第二模具2时,定位销26插入定位孔16中,便于使第一模具I和第二模具2对准。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通过气缸驱动转盘转动,实现旋转脱模,其生产效率较高。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缸、定位销、顶杆、凸环、凹槽、型腔、型芯、活动腔、连接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及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配合的第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齿轮形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连接有凸出设置的型芯,所述型芯上设置有顶杆,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啮合,所述第二模具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转盘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中心开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相配合,所述型腔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及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配合的第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上设置有齿轮形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连接有凸出设置的型芯,所述型芯上设置有顶杆,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啮合,所述第二模具上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转盘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中心开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相配合,所述型腔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顶杆相配合的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其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固定,所述缸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