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2460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外框、竖管、软管和力传感器,竖管位于外框内正中央,与力传感器下端固结,力传感器上端通过万向头与外框连接,外框上部设置一用于固定万向头的承力杆;万向头与力传感器铰接;竖管底部一侧设一进水孔,进水孔与软管相连,软管水平放置在外框底部框架上,软管另一端和外部进水管相连,在其相连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软管导通的阀门。该方法是通过测取竖管内液体的重量变化,根据此重量变化与结构挠度值的关系得到挠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整合了连通管和应变测量技术,测量精度高,可广泛用于建筑、工程、护坡、基坑等施工过程中竖向位移测量,可以适用于结构静、动态检测中的结构短期挠度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挠度测量研究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荷载试验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挠度)测量,该指标反映结构的刚度特性。目前挠度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水准仪或全站仪。其原理是在结构体上预先布置若干固定测点,将其中一点置于某不动点或相对不动点上,然后根据水准测量原理,在每次加载后用水准仪读取各处塔尺的标高,前后相减后即得到该处的挠度。优点是可以进行多点测量,无需安装基座或支架,设备携带量少。缺点是测量精度低,一般能精确到O.1mm ;且测量可视度与精度受环境影响大;人工读数和人工扶尺容易造成人为误差;多点测量时,转站点多,工作量大,耗时巨大造成经济成本增加。2、接触式位移计。如百分表、千分表、拉线位移计、滑线变阻式位移计等。位移计测量精度高,可以达到O. OfO. OOlmm0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但测量时必须提供固定参考点或者支架,在某些跨河跨江桥或者高架桥梁上几乎无法适用。3、非接触式激光位移计。这是一种光电装置,利用投影原理非接触测量物体尺寸。精度可达O. 01mm,且操作方便。这种测量方式主要缺点在于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且对于跨河跨江桥或高架桥梁,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固定参考点而无法适用。4、连通液位计。其测量原理是根据连通管水位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根据变形前后水位的变化推求结构挠度。这个技术具有不受多方位变形及桥梁现场的高程、高湿和浓雾等的影响,能实现多点挠度检测,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等优点。但是目前使用过程中,采用该方法的装置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专利号为01209421. 8的专利,该专利采用在直管上安装标尺进行人工读数,因此这种仪器精度不超1_。而对于采用光电传感器进行读数的,如专利号为200320127308. X、200420013598. X的专利,由于水面张力的影响以及无任何放大功能,其精度和稳定性同样令人怀疑。另外专利号为201120026894. 3、200810237453. 0,200810237454. 5,200910273439. 0,200920005141. 7 的这些专利,均是利用微压传感器或者压力变送器来测量水柱压力,因为水柱压力变化极其微小,且连通器在多个管分压后,水压力更小,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精度要求。还有利用浮力或浮子进行液面位移的转换,通过弹性元件或光电传感器感应浮力变化或者浮子位移如201110204309. 9,201120258359. 0,这种方式存在二次转换的问题,还有浮子的摩擦和垂直等问题,因此其精度和线性也是无法满足现有应用的要求。由此可见,由于没有将液面位移或压力或浮力进行放大,直接测量这些量,即使采用很精密的光栅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或者微压传感器,其精度都很难满足桥梁挠度测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封装性好,可抗风、抗雨,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广泛用于建筑、工程、护坡、基坑等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竖向位移测量,更可以适用于结构静、动态检测中的结构短期挠度测量,也可以作为既成结构的长期挠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挠度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整合连通管和应变测量技术,通过测量测管内液体的重量来实现挠度的测量,测量精度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外框、竖管、软管和力传感器,竖管位于外框内正中央,与力传感器下端固结,力传感器上端通过万向头与外框连接,外框上部设置一用于固定万向头的承力杆;万向头与力传感器铰接;竖管底部一侧设一进水孔,进水孔与软管相连,软管水平放置在外框底部框架上,软管另一端和外部进水管相连,在其相连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软管导通的阀门。优选的,所述万向头为凹球槽与球体进行铰接的结构。可以使力传感器和竖管在小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调平。为了使测管和力传感器重力线与地面垂直,在外框上方正中可设置一水准泡,以保证本装置预先垂直于地面。更进一步的,所述水准泡的位置通过设置于外框四周的调平螺丝来进行调节。在测量前,通过外框四周的调节螺丝使水准泡位于中央而使外框重心线与地面垂直,而竖管的垂直则通过万向头自动予以调整,测量过程中一般无须再次人工调平。优选的,所述软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外部进水管连接,另一接头接一竖直的、用于在测量前观察初始水位的透明管。当初始水位与竖管初始线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可以通过开关导通软管和外部进水管进行测量。优选的,所述竖管和力传感器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力传感器采用S型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力传感器通过应变仪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可以控制应变仪采集、记录、显示力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避免了人工读数、记录造成的错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进一步的,所述力传感器和应变仪之间、应变仪和计算机之间、或者力传感器和计算机之间均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的传递。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可以减小测量仪的尺寸,同时在现场使用时,也不必进行布线,节省了劳动量。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挠度自动测量方法,将竖管和力传感器悬吊起来,同时将竖管与连通器连接,然后通过力传感器直接测取竖管内液体的重量变化,根据重量变化与结构挠度值的关系得到挠度值;测量过程中,竖管的重力线应与力传感器的轴线重合。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因为连通器所连接的各管中液面高度应处处相等,结构变形后,各管中液面高度随之变化,各管中液体的重量相应发生微小变化,将该微小的重量变化直接由力传感器感受,力传感器的读数就可以线性反应出结构的挠度值。本专利技术方法创新点是直接采用力传感器测量竖管内液体的重力变化,以及采用水平放置的软管与竖管连接。现有技术中已知竖管内液体的重力变化直接跟液体的体积变化成线性关系,在管径不变的前提下,液体的体积变化跟液面高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当结构体挠度发生变化时,导致预先处于同一液面高度的各竖管液面高度将发生变化,液面高度变化跟挠度成线性关系,从而转换为液体体积或者液体重量发生变化,液体重量的变化由力传感器感应得到。这样就可以通过力的测量获取挠度数值。本专利技术中竖管内液体的重力变化与结构挠度值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Δ f = P gS ( Δ h);其中V为挠度变化,P为水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S为竖管截面面积,Ah为竖管液面高度变化。本专利技术数据精度与体积变化相关,下面以管径50、70、100mm的竖管阐明该精度,但不局限于采用此尺寸。表I不同管径的竖管在相同变化液面高度下的变化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竖管、软管和力传感器,竖管位于外框内正中央,与力传感器下端固结,力传感器上端通过万向头与外框连接,外框上部设置一用于固定万向头的承力杆;万向头与力传感器铰接;竖管底部一侧设一进水孔,进水孔与软管相连,软管水平放置在外框底部框架上,软管另一端和外部进水管相连,在其相连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软管导通的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竖管、软管和力传感器,竖管位于外框内正中央,与力传感器下端固结,力传感器上端通过万向头与外框连接,外框上部设置一用于固定万向头的承力杆;万向头与力传感器铰接;竖管底部一侧设一进水孔,进水孔与软管相连,软管水平放置在外框底部框架上,软管另一端和外部进水管相连,在其相连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软管导通的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头为凹球槽与球体进行铰接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框上方正中可设置一水准泡,水准泡的位置通过设置于外框四周的调平螺丝来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外部进水管连接,另一接头接一竖直的、用于在测量前观察初始水位的透明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和力传感器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希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