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岳军堂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427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18:48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由管箱一(1)、筒体(18)和管箱二(23)组成的新型卧式冷却器,所述的管箱一(1)和管箱二(23)通过法兰一(3)和垫片(2)设置在筒体(18)的首端和筒体(18)的尾端,在管箱一(1)和管箱二(23)内部的筒体(18)的两端设置有管板(6),所述的管板(6)内设置有多根换热管(17)和折流板(13),折流板(13)穿过换热管(17)交叉排列设置,在折流板(13)上设置有多个内置拉杆二(19)的定距管三(15)和内置拉杆一(11)的定距管一(12)及内置定距管二(14)的定距管四(16),设备采用冷却水和乙二醛作制冷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设备
,具体涉及ー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随着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诞生了许多新型的换热器,这使得换热器相关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传热理论不断完善,换热器研究、设计、技术、制造等技术不断发展,换热技术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各种新型高效换热器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強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増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強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现有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其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插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的内外表面轧制成各种不同的表面形状,使管内外流体同时产生湍流并达到同时扩大管内外有效传热面积的目的,提高传热管的传热性能;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増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可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等。随着工业中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保护的要求,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的逐渐开发,研究手段的日益发展,各种新思路的与新结构的涌现,换热器将朝着更高效、经济、环保的方向发展。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如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箭上的油冷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カ和原子能等エ业部门。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歩,強化换热元件的开发,使得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有较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エ艺条件与情况设计制造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新型换热器,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的エ艺、エ况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换热器,换热器的作用可以是以热量交换为目的。在即定的流体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交換一定数量的热量,也可以是以回收热量为目的,用于余热利用。也可以是以保证安全为目的,即防止温度升高而引起压カ升高造成某些设备被破坏。传热过程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极其普遍的过程,实现这ー过程的换热设备,样式多祥。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常将其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式、双管式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塞或更换;缺点是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与管束将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测介质清洁但不易结垢、并能进行清洗、管程与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测压カ不高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其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自由移动,称为浮头。浮头由浮头管板、钩圈和浮头端盖组成,是可拆连接,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因而不会产生热应力。浮头换热器的特点是管间与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カ;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大,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无法检验,制造时对密封要求较高。适用于壳体与管束之间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U型管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时,只有ー块管板,管束由多根U形管组成,管的两端固定在同一根管板上管子可自由伸縮。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热应力。由于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排布较少管束最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当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管才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能更换,只能堵死,而且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新型卧式冷却器,采用双浮头固定板式结构, 管程及管子清洗维修方便,采用冷却水和こニ醛作制冷剂,适用于对流体和半流体物料进行降温冷却,管内产生污垢便于清洗,设备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ー种新型卧式冷却器,主要由管箱一1、筒体18和管箱ニ 2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箱一 I和管箱ニ 23通过法兰一 3和垫片2设置在筒体18的首端和筒体18的尾端,在管箱一 I和管箱ニ 23内部的筒体18的两端还设置有管板6,所述的管板6内设置有多根换热管17和折流板13,折流板13穿过换热管17交叉排列设置,在折流板13上还设置有多个内置拉杆ニ 19的定距三15和内置拉杆ー 11的定距管一 12及内置定距管ニ 14和定距管四16。 所述的管箱一 I的侧面对称设置有接管三24和接管四28。所述的管箱一 I内部设置有一个挡板将管箱一 I均分。所述的管箱ニ 23底面上设置有接管五29。所述的筒体18的侧面朝上及朝下并相隔一定间距分别设置有接管一 7和接管ニ22。所述的筒体18的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支耳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所述的卧式冷却器,结构设计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采用双浮头固定板式结构,管程及管子清洗维修方便,冷却器进、出水ロ结构为上下分体式,采用冷却水和こニ醛作制冷剂,适用于对流体和半流体物料进行降温冷却,具有工作寿命长、耐腐蚀、排污耗水量少,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密封性能稳定,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应用范围广,可根据エ艺设计及控制方法和參数来选择冷凝器设备结构形式,使生产过程能稳定进行,节省投资、降低能耗、増加企业经济效益;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冷剂结冰不会胀裂管子;制冷剂液面容易控制,管内不宣沉积污垢,即使产生了污垢也便于清洗,使设备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中,管箱一1、垫片2、法兰ー 3、M24螺栓4、M24螺母5、管板6、接管一 7、法兰ニ8、MlO螺栓9、MlO螺母10、拉杆ー 11、定距管一 12、折流板13、定距管ニ 14、定距三15、定距管四16、换热管17、筒体18、拉杆ニ 19、支耳20、M16螺母21、接管ニ 22、管箱ニ 23、接管三24、法兰三25、Ml2螺栓26、Ml2螺母27、接管四28、接管五29。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描述 设备技术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主要由管箱一(1)、筒体(18)和管箱二(2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箱一(1)和管箱二(23)通过法兰一(3)和垫片(2)设置在筒体(18)的首端和筒体(18)的尾端,在管箱一(1)和管箱二(23)内部的筒体(18)的两端还设置有管板(6),所述的管板(6)内设置有多根换热管(17)和折流板(13),折流板(13)穿过换热管(17)交叉排列设置,在折流板(13)上还设置有多个内置拉杆二(19)的定距管三(15)和内置拉杆一(11)的定距管一(12)及内置定距管二(14)的定距管四(16)。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新型卧式冷却器,主要由管箱一(I)、筒体(18)和管箱ニ(2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箱一(I)和管箱ニ(23)通过法兰一(3)和垫片(2)设置在筒体(18)的首端和筒体(18)的尾端,在管箱一(I)和管箱ニ(23)内部的筒体(18)的两端还设置有管板(6),所述的管板(6)内设置有多根换热管(17)和折流板(13),折流板(13)穿过换热管(17)交叉排列设置,在折流板(13)上还设置有多个内置拉杆ニ(19)的定距管三(15)和内置拉杆一(11)的定距管一(12)及内置定距管ニ(14)的定距管四(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军堂
申请(专利权)人:岳军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