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853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23:46
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201),该横梁前端设置有立管(101),该立管上设有折叠式把手组件,所述横梁上套设有套管(205),该套管上设有鞍座支管组件,该自行车还包括两片将连接环部分及平叉部分集成在一片状体上的后轮平叉总成片(203),进一步还可以将拉簧设置在后轮平叉总成片与套管上来实现避震功能,而且还设有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来使连接在旋转体上的脚蹬轴可以在曲柄的尾部旋转达到脚蹬轴与曲柄形成与车架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如此将有效的减少的自行车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特别涉及能够使该自行车最大限度在一个平面能实现折叠。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交通的堵塞情况,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折叠式便携式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目前的折叠式自行车的车把设置在立管上,又因车把的结构较复杂、折叠及展开过程操作工序麻烦、繁琐,折叠和展开速度较慢,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折叠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能要求,而且车把在折叠后的结构还不够紧凑,车把折叠后的体积仍较大,尤其会占据车的侧面空间。目前自行车的避震系统有通过拉簧来实现的,但是在该避震系统里是通过若干杆体来形成摆动平叉然后通过螺钉来连接设置拉簧组件的摆动支座,是一个分体式的结构,然后将该两个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结构通过连接杆连接起来,因此该结构在安装制作程序多,连接过多,刚性不够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部件之间松动,具有安全隐患。在现有的自行车中,特别是折叠自行车中对折叠后自行车的大小越来越受使用者的关注,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折叠后占据空间更小,折叠更加方便的折叠便携式的自行车。然而现在的折叠自行车中脚蹬是通过向脚蹬轴折叠来实现减少折叠自行车的空间,但是这种方式仍然会使折叠之后的自行车宽度中存在脚蹬的宽度,因而此类折叠自行车的脚蹬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套管连接后轮组件在自行车横梁上滑动实现便携式缩小自行车的纵向体积,并且该后轮组件结构刚性好、安装方便,同时又设置了拉簧的避震系统,还通过设计旋转折叠车把以及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来进一步实现便携式来达到尽量减少自行车的横向体积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式实施 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该横梁前端设置有立管,该立管上分别设有折叠式把手组件及前轮组件,所述横梁上套设有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与横梁相匹配的套管,该套管上设有鞍座支管组件及中轴外套,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两片后轮平叉总成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包括连接环部分及平叉部分,所述连接环部分及平叉部分集成在一片状体上,通过自行车中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连接环部分连接在中轴外套上,通过后轮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平叉部分与后轮组件连接。该自行车还包括有拉簧避震系统,所述拉簧避震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拉簧下支座、设置在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上的拉簧座,所述连接环部分包括连接环,通过该连接环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绕中轴摆动,所述拉簧下支座与拉簧座之间设有拉簧组件,该拉簧组件包括有拉簧。该自行车还包括有旋转折叠车把总成,该总成包括铰接在所述立管铰接有支架套管,所述支架套管上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和右车把,该支架套管内还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和右撑杆,所述左撑杆还与左车把铰接,所述右撑杆还与右车把铰接,所述立管与支架套管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管上的基座齿轮、设置在支架套管内并且与基座齿轮相匹配的压块、套设在支架套管内并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五螺杆、以及在第五螺杆外支架套管内套设有传动螺杆动作的长套手柄,所述第五螺杆向下移动时顶住所述压块,所述拉杆套设在支架套管与长套手柄之间,所述支架套管的上端开设有槽并且在该处外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压块设有圆柱形腔,该圆柱形腔与所述第五螺杆的下端相配合,所述螺杆的下端与该圆柱形腔之间设有圆珠,通过圆珠所述第五螺杆将传动所述压块上下移动。该自行车还包括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所述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包括曲柄、旋转体及定位离合装置,所述曲柄内设有盲孔腔、第一形腔及第二形腔,所述盲孔腔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在曲柄内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变,该套管内套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端头部大于套管的内径,该第一螺杆下端与旋转体连接,该旋转体上设有脚蹬轴连接孔,所述定位离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体上的第一离合头及设置在拉手板上的第二离合头,所述第一离合头与第二离合头相配合,所述拉手板设有通孔,所述旋转体穿该通孔,所述第一形腔内套设有第二螺杆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形腔内套设有第三螺杆及第三弹簧,所述第二螺杆的上端头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形腔的下部内径,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螺杆的头部下,所述第三螺杆的上端头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形腔的下部内径,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三螺杆的头部下。所述套管与旋转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拉杆与左车把及右车把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定位卡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平叉部分及连接环部分集成在一片状体上,如此使整个结构的刚性更加强且制作更加方便,同时在组装自行车时也更加方便;所述拉簧下支座与拉簧座之间设有拉簧组件,在安装时通过中轴及后轮轴使左右两片后轮平叉总成片组成完整的自行车拉簧避震系统的后轮平叉总成,结构简单安装也方便,无需其它工序。通过立管与支架套管铰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立管及支架套管的折叠、展开及其固定,而且立管及支架套管将在与自行车车架同一个平面内实现折叠,如此将达到车把最大限度减少了折叠后自行车的宽度空间,同时立管与支架套管的翻转折叠角度超过九十度;设置压块与立管上的基座齿轮相配合来实现固定和活动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立管与支架套管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折叠及展开简单方便;且设置定位卡扣使折叠及展开后的车把结构更加稳定。实现旋转体的旋转,进而使连接在旋转体上的脚蹬轴可以在曲柄的尾部旋转达到脚蹬轴与曲柄形成与车架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如此将有效的减少的自行车的宽度,很好的将连接在脚蹬轴上的脚蹬藏在了曲柄的前方或后方而不是侧方;而且本曲柄总成使曲柄与旋转体呈I字形,使用跟以往的曲柄一样,受力不便,也最省力,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止/J/ O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轮平叉总成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车架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拉簧避震系统组装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车把及右车把折叠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车把及右车把折叠后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把总成折叠前后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管及基座齿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压块侧面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架套管的侧视图及正面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五螺杆的左视图、正视图及上部剖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长套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及底部剖面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架套管内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旋转体上第一离合头沿径向的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拉手板的俯视图及正面轴向首1J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4的侧面局部剖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7经旋转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参见附图,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201,该横梁前端设置有立管101,该立管101上分别设有折叠式把手组件及前轮组件,所述横梁上套设有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与横梁相匹配的套管205,该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201),该横梁前端设置有立管(101),该立管上分别设有折叠式把手组件及前轮组件,所述横梁上套设有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与横梁相匹配的套管(205),该套管上设有鞍座支管组件及中轴外套,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两片后轮平叉总成片(203),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包括连接环部分(233)及平叉部分(231),所述连接环部分及平叉部分集成在一片状体上,通过自行车中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连接环部分连接在中轴外套上,通过后轮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平叉部分与后轮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201),该横梁前端设置有立管(101),该立管上分别设有折叠式把手组件及前轮组件,所述横梁上套设有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与横梁相匹配的套管(205),该套管上设有鞍座支管组件及中轴外套,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两片后轮平叉总成片(203),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包括连接环部分(233)及平叉部分(231),所述连接环部分及平叉部分集成在一片状体上,通过自行车中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连接环部分连接在中轴外套上,通过后轮轴将两片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的平叉部分与后轮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有拉簧避震系统,所述拉簧避震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205)上的拉簧下支座(208)、设置在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上的拉簧座(232),所述连接环部分(233)包括连接环,通过该连接环所述后轮平叉总成片绕中轴摆动,所述拉簧下支座(208)与拉簧座(232)之间设有拉簧组件,该拉簧组件包括有拉簧(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有旋转折叠车把总成,该总成包括铰接在所述立管(101)铰接有支架套管(102),所述支架套管(102)两侧分别铰接有左车把(107)和右车把(107'),该支架套管(102)内还套设有拉杆(105),所述拉杆(105)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撑杆(108)和右撑杆(108'),所述左撑杆(108)还与左车把(107)铰接,所述右撑杆(108')还与右车把(107')铰接,所述立管(101)与支架套管(102)通过固定装置控制定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管(101)上的基座齿轮(111)、设置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与基座齿轮(111)相匹配的压块(104)、套设在支架套管(102)内并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五螺杆(103)、以及在第五螺杆(103)外支架套管(102)内套设有传动螺杆动作的长套手柄(106),所述第五螺杆(103)向下移动时顶住所述压块(104),所述拉杆(105)套设在支架套管(102)与长套手柄(106)之间,所述支架套管(102)的上端开设有槽并且在该处外套设有锁紧螺母(109)。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104)设有圆柱形腔(141),该圆柱形腔(141)与所述第五螺杆(103)的下端相配合,所述螺杆的下端与该圆柱形腔之间设有圆珠(134),通过圆珠所述第五螺杆(103)将传动所述压块(104)上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还包括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所述脚蹬轴连接孔旋转式曲柄总成包括曲柄(400)、旋转体(408)及定位离合装置,所述曲柄(400)内设有盲孔腔(401)、第一形腔(402)及第二形腔(403),所述盲孔腔(401)内设有套管(402),所述套管(402)在曲柄(400)内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变,该套管(402)内套有第一螺杆(401),所述第一螺杆(401)上端头部大于套管(402)的内径,该第一螺杆(401)下端与旋转体(408)连接,该旋转体(408)上设有脚蹬轴连接孔(481),所述定位离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体(408)上的第一离合头(472)及设置在拉手板(407)上的第二离合头(471 ),所述第一离合头(472)与第二离合头(472)相配合,所述拉手板(407 )设有通孔(473 ),所述旋转体(408 )穿该通孔(473 ),所述第一形腔(402 )内套设有第二螺杆(405)及第二弹簧(406),所述第二形腔(403)内套设有第三螺杆(405')及第三弹簧(406'),所述第二螺杆(405)的上端头部直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德光查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洲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