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冲剂在制备防治手足口病中药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589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热祛湿冲剂在制备防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药中的应用。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为国家正式批准生产和上市的中成药,其国药准字号为Z44020564,处方组成为: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陈皮15g。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清热祛湿冲剂能抑制肠道病毒EV71在RD细胞上复制,减少RD细胞的病变,具有抗肠道病毒EV71的作用,用于防治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含来自植物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
技术介绍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者儿病情进展快,已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在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第一次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并命名为手足口病。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安徽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 7000余病例。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2008年HFMD疫情在安徽省阜阳市暴发,共发生HFMD病例4496例,死亡22例,其病原体为EV71。2010年全国报告1795336例患者,死亡888例,流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 埃可病毒(Echo)等某些血清型。EV71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起,直径大约在24 30nm。病毒颗粒的衣壳共包括60个亚单位,分别由4种衣壳蛋白 (VP1-VP4)拼装成五聚体样结构。4种结构蛋白中,除VP4包埋在病毒颗粒外壳的内侧与病毒的核心紧密连接以外,其他3种结构蛋白均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这三种蛋白上。病毒基因组为712 815kb核苷酸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中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在 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该多聚蛋白可进一步被水解成P1、P2、P33个前体蛋白。P1前体蛋白编码VP1、VP2、VP3、VP44个病毒外壳蛋白;P2 和P3前体蛋白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包括2A (特异性蛋白水解酶)、2B、2C、3A、VPg (5'蛋白水解酶)、3C (特异性蛋白水解酶)、3D (RNA多聚酶组分)。据推测,5'非编码区可能与病毒株的致病性有关。目前防治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但至今仍未开发出供临床应用的的手足口病病毒疫苗,从而加大了防治的难度。由于目前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症处理是临床的主要治疗原则,利用更昔洛韦、病毒唑、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最终还需靠人的自身免疫力治愈,且大多数的西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清热祛湿冲剂(国药准字Z44020564)是一种治疗暑湿热病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陈皮15g。该颗粒剂具有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的作用,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 身热口干症状,对于治疗暑热、湿热有显著效果,但目前尚未有该清热祛湿冲剂有防治手足口病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清热祛湿冲剂在制药中的新用途。清热祛湿冲剂在制药中的新用途是清热祛湿冲剂在制备防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药中的应用。 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为国家正式批准生产和上市的中成药,国药准字号为Z44020564,其每 IOOOg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制得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和陈皮15g。上述的清热祛湿冲剂可按代号为WS3-B-1841-94的部颁标准所规定的方法制备 (见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第81页),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取野菊花、苍术、陈皮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30ml,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为50% ;药渣与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四味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喷入上述蒸馏后的乙醇溶液,制成 lOOOg,即得。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清热祛湿冲剂除了具有治疗暑湿热病的作用外,还能抑制肠道病毒EV71在RD细胞上复制,减少RD细胞的病变,具有抗肠道病毒EV71的作用,用于防治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当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用于防治手足口病时,其用法如下:每次10g, 一日3次,7天一个疗程;儿童每次5g,一日3次,7天一个疗程。为了公众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清热祛湿冲剂对RD细胞的细胞毒性示意图,该图是不同浓度药物加入到RD 细胞中培养60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图。图2为清热祛湿冲剂抗肠道病毒EV71的作用示意图,该图是不同浓度药物加入肠道病毒EV71侵染的RD细胞中培养60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肠道病毒EV71抑制的影响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I实验材料与方法1.1细胞、病毒RD细胞购自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病毒EV71由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惠赠。1. 2 药物 受试药物清热祛湿冲剂,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1203。所述受试药物按代号为WS3-B-1841-94的部颁标准生产(见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第81页),具体步骤组如下(I)取野菊花75g、苍术15g和陈皮15g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30ml,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约为50% ;(2)药渣与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四味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粒,干燥, 喷入上述蒸馏后的乙醇溶液,制成lOOOg,即得。对照药物利巴韦林注射液,由广州市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20201。1. 3实验仪器倒置显微镜(Nikon,型号TMS_F)、酶标仪(BI0-RAD,型号iMark)2实验方法2.1细胞培养370C,5% (体积比,以下相同)CO2加湿培养箱中培养。使用含有10% (体积比,以下相同)FBS、100U/ml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细胞至90%汇合度后传代,传代比例 1/3-1/4。2. 2病毒培养接种EV71病毒200ul/孔于已经长满90%细胞的24孔板,置37°C,5%C02培养箱中,吸附lh,加入含1%FBS的维持液,次日换液,逐日观察,待3/4细胞出现病变时,放在_80°C冰箱中冻存20min,自然解冻20min,反复3次,13000rpm, IOmin, 4°C离心,过滤膜, 取上清液,每管O. 5ml分装于无菌离心管(1. 5ml)中,冷冻保存于_80°C备用。2. 3TCID50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的测定2. 3.1TCID50 的测定选择经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清热祛湿冲剂在制备防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药中的应用;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每1000g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制得: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和陈皮15g。

【技术特征摘要】
1.清热怯湿冲剂在制备防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药中的应用;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每IOOOg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制得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和陈皮1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清热祛湿冲剂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耿赖小平许仕杰姚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