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24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反射板,内导体、馈管,在平行于天线反射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S型复合振子,S型复合振子通过馈线与内导体相连接,每个S型复合振子包括折合振子和设置在该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外侧的二次折合振子,二次折合振子由对向弯折延伸的两根振子导体构成,两根振子导体的延伸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在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与馈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设置的馈线,每个S型复合振子沿二次折合振子的输人端口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III波段(167MHz~223MHz)工作,具有驻波比小、增益高的优点,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和运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
技术介绍
定向天线是指按给定方向发射或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天线。采用定向发射天线可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保密性;采用定向接收天线的可增加抗干扰能力。但现有的定向天线工作频段较窄,驻波比较大,并且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易于安装及运输等技术缺陷。有鉴于现有定向天线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丰富经验及过强的专业知识,结合定向天线的应用实际,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提供一种能够工作于III波段(167MHz 223MHz)、驻波比小、增益高、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及运输方便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工作于III波段(167MHz 223MHz)、驻波比小、增益高、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及运输方便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反射板,内导体、馈管,在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S型复合振子,所述S型复合振子通过馈线与所述内导体相连接,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包括折合振子和设置在该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外侧的二次折合振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由焊接于所述折合振子输入端口两侧外壁上且对向弯折延伸的两根振子导体构成,所述两根振子导体的延伸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在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馈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馈线,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沿其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所述折合振子的长度为III波段中心频率对应的中心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长度为III波段中心频率对应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所述S型复合振子与所述天线反射板之间的间距,为III波段中心频率对应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所述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及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的宽度为40mm 50mm。如上所述的S型复 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上方设有四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且每两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对向设置形成一对S型复合振子组。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四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上。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所述馈管由竖立于所述天线反射板上方的主馈管和副馈管构成。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所述S型复合振子通过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天线反射板上方。如上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中, 所述馈管与所述天线反射板之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天线反射板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结构的效果是显著的1、本技术在折合振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变形,设计了具有双折合振子及双开口且沿中线对称的S型复合振子,当S型复合振子处于低频道工作时,其相当于半波振子,而当S型复合振子处于高频道工作时,则相当于略大于半波长的对称振子,从而增加天线的工作带宽,使得本技术能够在III波段(167MHz 223MHz)工作,具有驻波比小、 增益高的优点。2、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和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个S型复合振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S型复合振子;2_天线反射板;3_平行馈线;4_副馈管;5_主馈管;6_天线输入端口 ;7_绝缘帽;8_支撑杆;9-抱箍;10_内导体;11-折合振子;12-二次折合振子;13_折合振子11的输入端口 ;14_ 二次折合振子12的输入端口 ;15_振子导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2、图3,分别为本技术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单个S型复合振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出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反射板2,内导体10、馈管(包括主馈管5和副馈管 4),在平行于天线反射板2的上方设有多个S型复合振子1,S型复合振子I通过平行馈线 3与内导体10相连接,信号通过天线输入端口 6导入内导体10用于传送输入信号并分配输入功率。如图3所示,每个S型复合振子I包括折合振子11和设置在该折合振子11的输入端口 13外侧的二次折合振子12,二次折合振子12由焊接于折合振子输入端口 13两侧外壁上且对向弯折延伸的两根振子导体15构成,该两根振子导体15的延伸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二次折合振子12的输入端口 14,从而形成了具有双折合振子及双开口的S型复合振子I。在二次折合振子12的输入端口 14与馈管4、5之间连接有平行馈线3,平行馈线 3可以采用铝板等导体,用于传导信号。每个S型复合振子I沿其二次折合振子12的输入端口 14的中心轴AA’线呈对称结构。这样,当S型复合振子I处于低频道工作时,其相当于半波振子,而当S型复合振子I处于高频道工作时,则相当于略大于半波长的对称振子, 从而增加天线的工作带宽,使得本技术能够在III波段(167MHz 223MHz)工作,具有驻波比小、增益高的优点。在本技术中,折合振子11的长度为III波段中心频率(167MHz 223MHz)对应的中心波长λ的二分之一,即O. 5 λ , 二次折合振子12的长度为III波段中心频率 (167MHz 223MHz)对应的中心波长λ的四分之一,即O. 25 λ。S型复合振子I与天线反射板2之间的间距为III波段中心频率(167MHz 223MHz)对应的中心波长λ的四分之一,即 O. 25 λ。进一步的,折合振子11的输入端口 13及二次折合振子12的输入端口 14的宽度为40mm 50mm,以保证S型复合振子I与平行馈线3的阻抗匹配。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天线反射板2的上方设有四个S型复合振子 1,且每两个S型复合振子I对向设置形成一对S型复合振子组。四个S型复合振子I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上,以保证信号传送的稳定。当然,在本技术中,S型复合振子 I的数量可以选择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本技术对于S型复合振子的具体设置数量不作限制。如图1、2所示,馈管由竖立于天线反射板2上方的主馈管5和副馈管4构成。主馈管5和副馈管4的上端盖设有绝缘帽7。在本技术中,S型复合振子I通过支撑杆8支撑于天线反射板2上方。支撑杆8的上端通过抱箍9与S型复合振子I抱紧固定,达到固定S型复合振子I的作用。在本技术中,馈管4、5与天线反射板2之间、支撑杆8与天线反射板2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既方便安装,又便于拆分后进行运输。以下为本实例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的主要技术参数天线类型(Type)定向天线(Directional Antenna)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167MHz 223MHz极化方式(Polarization)水平极化(Horizontal)输入端口 (Input)L29驻波比(VSWR)<1. 13输入阻抗(Impedance)50 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反射板,内导体、馈管,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S型复合振子,所述S型复合振子通过馈线与所述内导体相连接,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包括折合振子和设置在该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外侧的二次折合振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由焊接于所述折合振子输入端口两侧外壁上且对向弯折延伸的两根振子导体构成,所述两根振子导体的延伸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在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馈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馈线,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沿其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包括天线反射板,内导体、馈管,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S型复合振子,所述S型复合振子通过馈线与所述内导体相连接,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包括折合振子和设置在该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外侧的二次折合振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由焊接于所述折合振子输入端口两侧外壁上且对向弯折延伸的两根振子导体构成,所述两根振子导体的延伸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在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馈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馈线,每个所述S型复合振子沿其二次折合振子的输入端口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合振子的长度为 III波段中心频率对应的中心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二次折合振子的长度为III波段中心频率对应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型复合振子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复合振子与所述天线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华李斌孟凡涛高伟刘巍李传欣李杰邓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天鸿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