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788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使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出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导套,动力受口穿过导套,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为带外凸球面的凸台;导套内设置有与凸台的外凸球面相匹配的内凹球面。在动力受口与旋转力驱动头啮合传递动力的过程中,利用球面的配合,可以有效保证动力受口与导套之间的对中性,同时也降低了动力受口与感光元件轮毂之间的同轴度误差,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动力受口的回转轴线与感光元件或与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不对心引起跳动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品质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一种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印刷机等电子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以及定影等过程,并在图象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头。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承载图像载体的感光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一端的感光元件轮毂,同时感光元件轮毂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旋转力驱动头相啮合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所述感光元件的动力受口。中国专利CN201010585490. 8中公开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如图1所示的设置在壳体内的感光元件AS,设置在感官元件AS的端部的感光元件轮毂A7,以及包括设置在感光元件轮毂A7上的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旋转力驱动头A2啮合传递动力的动力受口 Al,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动力受口 Al沿所述感光元件A8的回转轴线方向伸缩的伸缩机构,和控制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以及设置在处理盒壳体端部用于支撑感光元件和用于控制定位圈A6与导套A5相对转动的轮毂All。所述轮毂All上设置有卡块Alle,用于与设置在导套A5上的轴向限位接口(图中未示出)配合以限制导套A5的转动。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动力传递部Ala、抵押扣A4和第二弹性元件A3,所述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动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缩回;控制机构包括圆盘凸台Alb、导套A5、定位圈A6、按压杆A9和第一弹性元件A10,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动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伸出;因而,通过伸缩机构与控制机构的配合控制动力受口在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其中,控制机构通过控制定位圈A6相对于感光元件轮毂A7旋转,并通过设置于其内圈的斜面A6a驱使导套A5旋转并带动动力受口 Al沿感光元件A8回转轴线方向伸出并与旋转力驱动头A2啮合传递动力。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定位圈A6与导套A5之间是斜面接触的,设置在动力受口上的第二弹性元件A3始终对动力受口 Al有回弹力的作用,在动力受口 Al与旋转力驱动头A2在啮合旋转的工作过程中,容易使得动力受口 Al沿感光元件A8的轴线方向回缩,导致动力受口 Al与旋转力驱动头A2啮合不稳定,甚至使得二者有脱离啮合的危险;该技术方案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该技术方案较复杂,相互配合的零件较多,难以保证其制造或装配的精度,有可能使得动力受口 Al与旋转力驱动头A2在啮合旋转的过程中动力受口 Al的回转轴线与感光元件AS或感光元件轮毂A7的回转轴线不对心而引起跳动,影响产品的品质;该技术方案的再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动力受口 Al的动力接收端部Alc呈锥形结构,其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任意一处到动力受口 Al的回转轴线的距离都比连接部Ald的半径大。然而在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中,处理盒是沿着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导轨安装的,该导轨具有上表面以及靠近旋转力驱动头A2的端部的一个侧面;导轨的上表面到动力受口 Al的回转轴线的距离为一定,并且导轨上表面距离动力受口 Al的回转轴线的距离为等于或略大于连接部Ald的半径。所以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动力受口 Al在外力的作用下只能沿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移动,因而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导轨的作用下,使动力受口 Al在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上向靠近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旋转力驱动头A2的方向上移动后伸出。当动力受口 Al在导轨的作用下伸出后,其远离感光元件AS的端部到导轨的侧面的距离大于旋转力驱动头A2的端部到导轨的侧面的距离,并且旋转力驱动头A2固定地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只能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而在其自身的回转轴线方向上无位移。因而,在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中,设置在动力受口 Al远离感光元件的端部可能与旋转力驱动头A2靠近处理盒的端部相抵触,并发生干涉,从而影响处理盒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的动力受口与旋转力驱动头动力传递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出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导套,所述动力受口穿过所述导套,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凸台,其特征是所述凸台为带外凸球面的凸台;所述导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的外凸球面相匹配的内凹球面。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所述导套的定位圈和限制所述导套旋转的卡块,所述处理盒壳体端部设置有轮毂,所述导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接口,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并与所述轴向限位接口啮合,限制所述导套的旋转运动。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圈连接的按压杆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按压杆连接,另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动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上伸出。所述动力受口上还设置有传递部,所述感光元件轮毂上设置有多个受力柱,所述受力柱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受力柱的侧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传递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间隙的设置由窄到宽,所述传递部随着所述动力受口的伸出从间隙窄口处移动到间隙的宽口处。所述感光元件端部设置有感光元件轮毂,所述感光元件轮毂内设置有中空体,所述中空体具有自靠近感光元件的一端向远离感光元件的一端由窄到宽;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动力受口伸出后,所述动力受口与所述中空体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动力受口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发生倾斜。所述处理盒用于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头,所述旋转力驱动头在其回转轴线方向上无位移,所述旋转力驱动头与所述动力受口啮合传递动力。所述动力受口包括旋转动力接收端部和与所述旋转动力接收端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旋转动力接收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啮合部,所述旋转动力接收端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部相邻的使在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过程中旋转动力接收端部与旋转力驱动头的端部之间让位而不发生干涉的让位部。所述动力受口还包括连接轴和端部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旋转动力接收端部的支撑部一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带外凸球面的凸台平面端连接,所述端部连接轴一端与所述带外凸球面的凸台的球面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连接。所述让位部至少具有两个让位面。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凸台为带外凸球面的凸台;导套内设置有与凸台的外凸球面相匹配的内凹球面。在动力受口与旋转力驱动头啮合传递动力的过程中,利用球面的配合,可以有效保证动力受口与导套之间的对中性,同时也降低了动力受口与感光元件轮毂之间的同轴度误差,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动力受口的回转轴线与感光元件或与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不对心而引起跳动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品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方案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方案的分解图图3为感光元件轮毂的立体视图图4为定位圈的立体视图图5为导套的立体视图图6为导套的剖面视图图7为动力受口的立体视图图8为动力受口另一方向的立体视图图9a为动力受口上没有设置让位部时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的状态示意图图9b为图9a沿图示C方向的视图图9c为动力受口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出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导套,所述动力受口穿过所述导套,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凸台,其特征是:所述凸台为带外凸球面的凸台;所述导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的外凸球面相匹配的内凹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出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导套,所述动力受口穿过所述导套,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凸台,其特征是所述凸台为带外凸球面的凸台;所述导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的外凸球面相匹配的内凹球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所述导套的定位圈和限制所述导套旋转的卡块,所述处理盒壳体端部设置有轮毂,所述导套上设置有轴向限位接口,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轮毂上并与所述轴向限位接口啮合,限制所述导套的旋转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圈连接的按压杆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按压杆连接,另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动力受口沿感光元件的回转轴线方向上伸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受口上还设置有传递部,所述感光元件轮毂上设置有多个受力柱,所述受力柱的侧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受力柱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传递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间隙的设置由窄到宽,所述传递部随着所述动力受口的伸出从间隙窄口处移动到间隙的宽口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红戴曙春曹建新吴连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