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433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由导筒(1)和引导头(2)组成,所述引导头(2)的前端为球面,引导头(2)的后端通过外螺纹与导筒(1)的前端相连,引导头(2)通过内螺纹与活塞杆(3)的螺纹部(3c)相连,活塞杆(3)的螺纹部(3c)和六方部(3b)罩在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内,导筒(1)和引导头(2)的外径比活塞杆(3)的杆部(3a)直径小,导筒(1)的后端位于活塞杆(3)的杆部(3a)与六方部(3b)之间的锥形过渡面(A)上。装卸保护装置将活塞杆的螺纹部和六方部完全隔离保护起来,避免活塞杆损坏填料元件中的易损件,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能,延长了填料元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压机
,具体涉及活塞杆的装卸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空压机中气缸内使用的活塞杆3由杆部3a、六方部3b和螺纹部3c组成,活塞杆3通过螺纹部3c与十字头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在气缸内装有多组填料,每组填料由三个填料单元组成,三个填料单元分别为紫铜制成的阻流环4、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密封环5和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阻气环6。密封环5和阻气环6由多瓣零件拼成并由拉伸弹簧7组合在一起,密封环5和阻气环6的直径在拉伸弹簧7的作用下缩小,密封环5和阻气环6为易损件。在气缸内安装活塞杆3前,填料单元已安装在气缸内,活塞杆3在气缸内装拆时,活塞杆3的六方部3b和螺纹部3c常常损坏填料易损件,从而影响气缸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活塞杆在气缸内装拆时,造成气缸内填料元件中易损件的损坏,从而提高气缸的密封性,延长填料元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关键在于由导筒和引导头组成,所述引导头的前端为球面,引导头的后端通过外螺纹与导筒的前端相连,引导头通过内螺纹与活塞杆的螺纹部相连,活塞杆的螺纹部和六方部罩在活塞杆装卸保护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筒(1)和引导头(2)组成,所述引导头(2)的前端为球面,引导头(2)的后端通过外螺纹与导筒(1)的前端相连,引导头(2)通过内螺纹与活塞杆(3)的螺纹部(3c)相连,活塞杆(3)的螺纹部(3c)和六方部(3b)罩在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内,导筒(1)和引导头(2)的外径比活塞杆(3)的杆部(3a)直径小,导筒(1)的后端位于活塞杆(3)的杆部(3a)与六方部(3b)之间的锥形过渡面(A)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筒(I)和引导头(2)组成,所述引导头(2)的前端为球面,引导头(2)的后端通过外螺纹与导筒(I)的前端相连,引导头(2)通过内螺纹与活塞杆(3)的螺纹部(3c)相连,活塞杆(3)的螺纹部(3c)和六方部(3b)罩在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内,导筒(I)和引导头(2)的外径比活塞杆(3)的杆部(3a)直径小,导筒(I)的后端位于活塞杆(3)的杆部(3a)与六方部(3b)之间的锥形过渡面(A)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杆装卸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筒(I)的后端是由内锥面(B)和外锥面(C)形成的尖角构成,导筒(I)的内锥面(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良元曹林国李德华董稹付孝文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