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主要由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连接节点等组成,采用在外包型钢1内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节约和合理利用了钢材,由于外包型钢1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其承压能力较好、承载截面被增大,索支件5承拉能力较强,被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再和外包型钢1及其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共同组合成这种组合的钢结构件,从而合理克服了弹塑性变形容易造成的失稳,和完全钢结构材料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组合不匹配导致的完全钢结构的不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和建材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配置建筑结构和道路、河流立交通道结构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方案,适用于构筑在建筑物上承受和传递荷载,特别适用于解决较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和立交通道结构等。
技术介绍
由于本专利技术人在先专利技术的各种维护、结构、建筑部件、材料等需要采用更合理的结构形式用到一般建筑系统中和本专利技术人在先专利技术的一些建筑系统上,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合理给普通建筑系统配置更理想的结构形式,有必要专利技术这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其中的完全钢结构部分一般采用型钢、钢板,热扎、冷弯或焊接等方式组合制造,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开始使用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在建筑物的钢结构系统中,常用的工字型、H型钢梁因其承载强度高、刚度大、抗震性好、施工方便等,在建筑物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完全钢结构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弹塑性变形和失稳,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的组合不能理想匹配,并能造成一些钢结构件的变形和产生应力,完全钢结构的防蚀、耐火性能也相对较差,从变形、受力和材料利用方面的合理性考虑,以及完全钢结构易发生侧向失稳和局部失稳,导致钢结构承载力的削弱和降低,都有必要对以完全钢结构为主体的钢结构件再行合理组合或适当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建筑和建材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配置建筑结构和道路、河流立交通道结构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方案,适用于构筑在建筑物上承受和传递荷载,特别适用于解决较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和立交通道结构等,并能兼容配置本专利技术人在先专利技术的一些建筑系统,能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合理克服一些完全钢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容易造成的失稳,材料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组合不匹配导致的完全钢结构的不足。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是在外包型钢I内全部或局部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 ;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还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 ;型芯或加劲型芯3直径大小的选择使用,可以是外包型钢I能填充型芯或加劲型芯3时的最大直径到趋向于零之间的一些数值;腹杆件4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节点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布置在受剪区采用的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索支件5优先用金属索或筋制成;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主要是一种能和钢结构部件用的材料的受力特性能较好匹配的混凝土,采用选择试配的办法获取这个辅助材料;在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 —般也采用金属或非金属型材制作,型芯或加劲型芯3根据需要采用、选择大小或取消;腹杆件4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的连接节点,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主要是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和易于和腹杆件4的连接,索支型材6 —般采用金属型材制作;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的各零件、部件可以分解制造,组合成型,各主要组件、部件、零件数量、用材、形状、采用的工艺、连接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连接节点等组成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的使用数量、用材、形状、采用的工艺、连接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在组成多向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或单支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可以反复多方式灵活应用,在保证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各组件、部件、零件形状、零部件的工艺、形状、零部件间的工作和安装方式、距离、所用材料等不做限定,其它必需要配套的辅助配件等不做限定。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由于是采用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还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型芯或加劲型芯3直径的选择使用可以由能填充最大直径的型芯或加劲型芯3到趋向于零,腹杆件4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节点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受剪区采用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所以组成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可以用较少的钢材获取较大结构跨度的建筑物,能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由于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的承压能力较好,其承载截面被增大后不易失稳;索支件5承拉能力较强,被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受剪区采用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再和外包型钢I及其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共同组合成这种组合的钢结构件,能合理克服一些弹塑性变形容易造成的失稳,和完全钢结构材料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组合不匹配导致的钢结构的不足。附图说明对照图1、图2、图3、图4,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主要由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连接节点等组成。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中的a图b图c图d图e图f图g图h图1图j图k图,图2中的I图m图η图0图P图q图r图s图t图u图V图,图3中的w图X图7图2图A图B图,图4,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型芯或加劲型芯3直径的选择使用可以由能填充型芯或加劲型芯3时的最大直径到趋向于零,腹杆件4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节点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受剪区采用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中的a图b图c图d图e图f图g图h图1图j图k图均是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中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并布置有型芯或加劲型芯3的一些形式的断面原理视图,图2中的I图m图η图ο图?图q图r图s图t图u图V图均是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没有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也没有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的一些形式的断面原理视图,图3中的w图X图y图z图A图B图均是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灌注有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没有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的一些形式的断面原理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的端部组件的一般布置示意,都仅为一些特例图示,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主要是一种能和钢结构部件的材料受力特性较好匹配的混凝土,采用选择试配的办法获取这个辅助材料;在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 —般也采用型材制作,型芯或加劲型芯3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采用或取消;腹杆件4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的连接节点,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主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和易于和腹杆件4的连接,索支型材6 —般采用型材制作;在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内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型材制作,腹杆件4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I上的连接节点,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索支型材6—般采用金属型材制作。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 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连接节点等组成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的使用数量、用材、形状、采用的工艺、连接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在组成的多向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或单支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可以反复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主要由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组成,其特征是:外包型钢(1)内全部或局部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主要由外包型钢(I)、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组成,其特征是外包型钢(I)内全部或局部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其特征是在外包型钢(I)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内还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型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善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