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房屋,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合,并且模板保温一体化的建筑房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居住型房屋,主要包括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房屋和基于钢结构的建筑房屋。在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房屋施工中,建筑基础完成后一般首先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然后在框架中填充砖块,并在砖墙的侧面施工保温层,最后在保温层外侧施工保护层。其主要缺点是:第一、建筑施工程序复杂,劳动量大,工期长,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而且由于现场施工量大难于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第二、整个建筑体的混凝土在不同施工部位分别实施浇注,浇筑后互相独立,难于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密封性能,防水效果较差。第三、在施工框架和涂覆水泥时需要频繁、大批量使用模板,梁、柱、板需要水泥养护,增加了施工成本并影响了建设效率。第四、主体施工完毕后需要房间隔离、内外墙装饰和保温处理,房屋建造周期较长,建造成本进一步提高。第五、墙体施工完毕后需要另外的保温处理,时间长了容易脱离,开裂、漏水,一方面操作繁琐,施工周期长,关键问题是:后期保温层通常会先于墙体失效,无法保证保温层与房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底端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若干根作为柱体钢结构骨架的型钢柱(16);两根型钢柱(16)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型钢(15),两根型钢柱(16)之间还连接有作为梁体钢结构骨架并且开口相对的外侧槽钢(6?1)和内侧槽钢(6?2),两条槽钢之间留有作为混凝土浇筑口的间隙;在横向型钢(15)与其相邻的梁体骨架之间以及相邻梁体骨架之间分别连接有间隔平行设置的若干条纵向型钢(10);纵向型钢(10)的外侧设置有墙体外层保温层(2)和固定于墙体外层保温层(2)外侧面上的墙体外侧板(1),纵向型钢(10)的内侧设置有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底端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若干根作为柱体钢结构骨架的型钢柱(16);两根型钢柱(16)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型钢(15),两根型钢柱(16)之间还连接有作为梁体钢结构骨架并且开口相对的外侧槽钢(6-1)和内侧槽钢(6-2),两条槽钢之间留有作为混凝土浇筑口的间隙;在横向型钢(15)与其相邻的梁体骨架之间以及相邻梁体骨架之间分别连接有间隔平行设置的若干条纵向型钢(10);纵向型钢(10)的外侧设置有墙体外层保温层(2)和固定于墙体外层保温层(2)外侧面上的墙体外侧板(1),纵向型钢(10)的内侧设置有墙体内层保温层(12)和固定于墙体内层保温层(12)外侧面上的墙体内侧板(13);纵向型钢(10)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同侧墙体保温层之间留有用于浇注混凝土的间隙;或者纵向型钢(10)的内、外两侧之一与其同侧墙体保温层之间留有用于浇注混凝土的间隙,另一侧靠在该侧墙体保温层上;外侧槽钢(6-1)的外侧设置有梁体外层保温层(5)和固定于梁体外层保温层(5)外侧面上的梁体外侧板(4),内侧槽钢(6-2)的内侧设置有梁体内层保温层(7)和固定于梁体内层保温层(7)外侧面上的梁体内侧板(8);其中外侧槽钢(6-1)与梁体外层保温层(5)之间以及内侧槽钢(6-2)与有梁体内层保温层(7)之间分别留有用于浇注混凝土的间隙;型钢柱(16)与梁体及墙体对接之外的侧面外侧设置有柱体保温层(17)和固定在柱体保温层(17)外侧面上的柱体外侧板(18);在内外两侧槽钢之间、墙体内层保温层(12)和墙体外层保温层(2)之间以及柱体保温层(17)与型钢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仁德,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