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信息学
,具体涉及一种异病同治分子机理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从古至今,“异病同治”为中医医者所运用,并成为中药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为证。“异病同治”的含义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即证同治同。但是“异病同治”的内涵又不止于此,中医的“证”是一种多系统、多靶点、多层次病理改变的综合,中药也同样是作用在多靶点发挥药效,需要对二个方面有了充分的了解认识,发现支持该理论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理才可以使得“异病同治”理论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展。目前,国外虽然有相关研究对相似疾病间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药物的重用,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异病同治的研究;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异病同治理论的研究,但是其分子作用机理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这将有碍于相关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和该理论广泛应用。中药在异病同治方面研制了多种方剂,,并已证实有确切疗效。但是中药方剂组成化合物复杂,且中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综合作用实现功效,其在异病同治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因而从分子层面对该方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阐释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病同治分子机理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同治药物实现异病同治的分子机理,所述同治药物是指可以同时治疗多个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至少两种疾病各自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S2、根据所述同治药物的化合物成分预测该同治药物中各化合物的潜在靶标,保留与所述疾病相关的基因对应靶标的化合物;S3、根据所述同治药物的化合物成分的潜在靶标在每一疾病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的分布对同治药物中各化合物进行聚类;S4、在所述聚类中的每个类簇中确定频繁出现的靶标组合;S5、对所述疾病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频繁出现的靶标对应的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该同治药物对所述至少两种疾病实现异病同治的分子机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病同治分子机理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同治药物实现异病同治的分子机理,所述同治药物是指可以同时治疗多个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构建至少两种疾病各自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 52、根据所述同治药物的化合物成分预测该同治药物中各化合物的潜在靶标,保留与所述疾病相关的基因对应靶标的化合物; 53、根据所述同治药物的化合物成分的潜在靶标在每一疾病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的分布对同治药物中各化合物进行聚类; 54、在所述聚类中的每个类簇中确定频繁出现的靶标组合; 55、对所述疾病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频繁出现的靶标对应的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该同治药物对所述至少两种疾病实现异病同治的分子机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病同治分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同治药物的化合物成分的筛选步骤如果所述化合物的潜在靶标中没有一个和所述疾病的基因相关,则将其筛除,否则保留该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病同治分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聚类是针对化合物之间潜在靶标在所述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波,陈迪,卢朋,陈琳,刘西,代文,宋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