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模组,至少包括:背板,其包括有竖板;胶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竖板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方,其一侧面抵靠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其与所述胶框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前框,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方,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应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液晶模组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该转接件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外框与液晶面板的相对位置,从而避免由于组装原因导致的显示区域的偏差,使液晶模组的显示区域以及外露的遮光层区域处于稳定的水平上,从而保证液晶模组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1XD)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模组主要包括底板1, 设置在底板I上的背光源2,以前设置在底板I上的胶框4、设置在胶框4上的液晶面板3 和前框9,通过将液晶面板3放入胶框4,然后盖上前框9并通过螺栓锁附固定,从而形成完 整液晶模组。只是,由于存在组装公差等因素,现有液晶面板组装时,会使液晶面板与背光源 之间存在偏差,当盖上前框后,则液晶面上面外露的遮光层(BM)宽度因液晶面板偏向导致 组装不稳定,从而影响显示区域效果。另外,由于前框与胶框、背板之间也存在组装公差的 影响因素,导致外露的遮光层更加不稳定,使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可以调节外 框与液晶面板的相对位置,避免由于组装原因导致的显示区域的偏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模组,至少包 括背板,其至少包括有竖板;胶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竖板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方,其与所述胶框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其一侧面抵靠所述 液晶面板的边缘;前框,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方,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其中,所述转接件包括本体,大致为片状;阶梯面,由所述本体两端下沉弯折延伸而出,其与所述本体表面平行;前框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伸向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阶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跑道形锁附孔,用于通过螺栓透过所述胶框和所述 背板的竖板端部的一个盲孔相配合固定,通过调整所述跑道形锁附孔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 位置,可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背板的竖板的固定位置;所述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有通孔,用于和所述前框固定。其中,在所述转接件的本体的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转接件藉所述 缓冲部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相抵靠。其中,位于所述转接件的阶梯面上跑道形锁附孔中的螺栓进一步穿透所述胶框, 并与所述背板的竖板相固定。其中,所述前框进一步包括定位孔,用于供所述转接件上的前框定位柱穿设,使所述前框定位于所述转接件上; 螺孔,与所述转接件上的通孔相配合,通过螺栓穿设于所述前框的螺孔以及转接件上 相应的通孔,将所述前框与所述转接件相固定。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进一步覆盖有遮光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进一步包括一种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液晶模组,所述 液晶模组至少包括背板,其至少包括有竖板;胶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竖板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方,其一侧面抵靠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其与所述胶框的固 定位置可以调节;前框,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方,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其中,所述转接件包括本体,大致为片状;阶梯面,由所述本体两端下沉弯折延伸而出,其与所述本体表面平行;前框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伸向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阶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跑道形锁附孔,用于通过螺栓透过所述胶框和所述 背板的竖板端部的一个盲孔相配合固定,通过调整所述跑道形锁附孔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 位置,可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背板的竖板的固定位置;所述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有通孔,用于和所述前框固定。其中,在所述转接件的本体的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转接件藉所述 缓冲部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相抵靠。其中,所述前框进一步包括定位孔,用于供所述转接件上的前框定位柱穿设,使所述前框定位于所述转接件上; 螺孔,与所述转接件上的通孔相配合,通过螺栓穿设于所述前框的螺孔以及转接件上 相应的通孔,将所述前框与所述转接件相固定。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由于在液晶面板与外框之间设置有一个转接件,而该转接件可 以根据液晶面板的位置调整其与胶框之间的固定位置,而转接件与外框之间通过定位柱进 行定位并固定,故而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外框与液晶面板的相对位置,从而避免由于组装原 因导致的显示区域的偏差,使液晶模组的显示区域以及外露的遮光层区域处于稳定的水平 上,从而保证液晶模组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模组的一个实施例中未安装前框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首I]面不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模组的一个实施例中放置前框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向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模组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前框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请参照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所采 用的转接件6包括本体60,大致为片状,其可以是金属钣金件,也可以诸如压铸方式、挤型材方式等形成;阶梯面63,由所述本体60两端下沉弯折延伸而出,其与所述本体60表面平行;前框定位柱61,设置于所述本体60上,并伸向出所述本体60的上表面;在所述阶梯面63上设置有跑道形锁附孔630 ;在所述本体60上设置有通孔600 ;在所述本体60的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缓冲部件62。再请一并结合图3至图8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转接件6的液晶模组的结构 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所述液晶模组至少包括背板I,其至少包括一竖板部份;背光源2,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胶框4,设置于所述背板I的竖板的顶端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3,液晶面板3的四周进 一步覆盖有遮光层(BM);在所述胶框4上方设置有转接件6,其一侧面藉所述缓冲部件62与所述液晶面板3的 边缘相抵靠,缓冲部件62可以为转接件6与液晶面板3边缘接触提供缓冲,以保护液晶面 板3 ;另外通过螺栓7穿过所述跑道形锁附孔630和所述胶框4相固定(胶框上设置有相应 的螺孔),由于跑道形锁附孔630具有一定的长度,通过调整所述跑道形锁附孔630中与所 述螺栓7相配合的位置,使所述螺栓7处于所述跑道形锁附孔630中的位置进行改变,可调 节所述转接件6与所述胶框4以及所述背板I的竖板之间的固定位置,从而调整转接件6 与液晶面板3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所述转接件6的阶梯面63上跑道形 锁附孔630中的螺栓7进一步穿透所述胶框4,并与所述背板I的竖板端部的一个盲孔10 相配合固定;前框9设置于所述转接件6上方,其与所述转接件6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3 的四周,具体地,所述前框9进一步包括定位孔91用于供所述转接件6上的前框定位柱61穿设,使所述前框9定位于所述转 接件6上;螺孔90,与所述转接件6上的通孔600相配合,通过螺栓8穿设于所述前框9的螺孔90以及转接件6上相应的通孔600,将所述前框9与所述转接件6相固定。由于在液晶面板3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背板,其包括有竖板;胶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竖板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方,其与所述胶框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其一侧面抵靠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前框,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方,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背板,其包括有竖板;胶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竖板上,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转接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方,其与所述胶框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其一侧面抵靠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前框,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方,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本体,大致为片状;阶梯面,由所述本体两端下沉弯折延伸而出,其与所述本体表面平行;前框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伸向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阶梯面上设置有跑道形锁附孔,用于通过螺栓透过所述胶框和所述背板的竖板端部的一个盲孔相配合固定,通过调整所述跑道形锁附孔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位置,可调节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背板的竖板的固定位置;所述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有通孔,用于和所述前框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接件的本体的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缓冲部件,所述转接件藉所述缓冲部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相抵靠。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进一步包括定位孔,用于供所述转接件上的前框定位柱穿设,使所述前框定位于所述转接件上;螺孔,与所述转接件上的通孔相配合,通过螺栓穿设于所述前框的螺孔以及转接件上相应的通孔,将所述前框与所述转接件相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转接件的阶梯面上跑道形锁附孔中的螺栓进一步穿透所述胶框,并与所述背板的竖板相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益壮,蔡荣茂,廖学士,文松贤,邓明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