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327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19
一种取像镜头,该取像镜头具有正光焦度,该取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及一成像面,该取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取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地朝向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 电子产品中,如数码相机、计算机等已具备取像装置之外,甚至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辅助器 (PDA)等装置也有加上取像装置的需求;而为了携带方便及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取像装置不 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同时也需要较小与较低的成本,同时能有效提升该取像装置 的应用性。传统的取像装置大多使用非球面塑料透镜或使用非球面模造玻璃片,以获得较佳 的成像品质,但是非球面透镜的成本也相对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像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的取像镜头。一种取像镜头,该取像镜头具有正光焦度,该取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一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及一成像面,该取像镜头满足 以下条件式5<D/F<5. 3 ;其中,D为所述取像镜头的总长度;F为所述取像镜头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的取像镜头,成像品质好、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取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取像镜头的球差图;图3为图1中的取像镜头的场曲图;图4为图1中的取像镜头的畸变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取像镜头100第一透镜组1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光阑25第二透镜组20第四透镜21第五透镜22第六透镜23滤光片30第一表面SI第二表面S2第三表面S3第四表面S4第五表面S5第六表面S6第七表面S7第八表面S8第九表面S9第十表面SlO第十一表面Sll第十二表面S12第十三表面S13成像面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取像镜头100。该取像镜头100从 物侧至像侧(近成像面)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10、一具有正光焦度的 第二透镜组20、一滤光片30、及一成像面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取像镜头100具有正光焦 度,其有效焦距为2. 9毫米(mm),所述取像镜头的总长度为15mm。所述第一透镜组10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11、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 透镜12及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组10的有效焦距 Fl为-6. 1366mm ;所述第一透镜11的焦距Fll为-3. 685mm ;所述第二透镜12的有效焦距 F12为-35. 695mm ;所述第三透镜13的有效焦距F13为8. 17585mm。所述第一透镜11从物 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表面SI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二表面S2。所述第二透镜12从物 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三表面S3以及靠近像侧的第四表面S4。所述第三透镜13从物 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五表面S5以及靠近像侧的第六表面S6。所述第一透镜11与第 二透镜12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透镜11与第二透镜12之间可以设置一遮光片来吸 收杂散光,以减少鬼影的产生。所述第二透镜组20包括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21、一第五透镜22、及一第六 透镜23。所述第五透镜22与第六透镜23相胶合,所述第五透镜22与第六透镜23胶合后 具有一正光焦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组20的有效焦距F2为3. 9915mm ;所述第四 透镜21的焦距F21为5. 84mm ;所述第五透镜22与第六透镜23胶合后的有效焦距F22为 11. 846_。所述第四透镜21从物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七表面S7以及靠近像侧的第 八表面S8。所述第五透镜22从物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九表面S9以及靠近像侧的第 十表面S10。所述第六透镜23从物侧至像侧包括所述第十表面SlO以及靠近像侧的第十一 表面S11。所述取像镜头100还包括一设置于第一透镜组10与第二透镜组20之间的光阑 25 (Aperture stop),也即,所述第三透镜13与第四透镜14之间设置所述光阑25,限制了经 过第一透镜组10的光线进入第二透镜组20的光通量,并让经过第一透镜组10后的光锥更 加对称,使取像镜头100的彗差得以修正。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节省空间,该第四透镜 14的第七表面S7上的一外围环状区域涂黑以当作该光阑25。所述滤光片30从物侧至像侧包括靠近物侧的第十二表面S12以及靠近像侧的第十三表面S13。所述滤光片30用于滤除红外光。本实施方式的取像镜头100可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优选地,所述取像镜头100 应用于车载镜头。所述取像镜头100满足以下条件式(1)5〈D/F<5. 3 ;其中,D为所述取像镜头100的总长度;F为所述取像镜头100的有效焦距。满足条件式⑴可使所述取像镜头100与像差之间得到平衡。当0作大于5.3时, 则无法使该取像镜头100的总长度得以缩短,实现系统小型化;并且当D/F小于5时,很难满足在现有的光焦度分配下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质。优选地,所述取像镜头100还满足以下条件(2)-0.48〈F/Fl〈-0. 45 ;其中,F为所述取像镜头100有效焦距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10的有效焦距。满足条件式⑵可以有效限制第一透镜组10的焦距长度。当F/F1小于-O. 48时, 则使该取像镜头100的有效焦距过长,难以对周边光束场曲进行良好的补正;而当F/F1大于-O. 45时,则使该取像镜头100有效焦距过短,则光焦度过大,使所述第二透镜组20无法充分补正横向及纵向色差。优选地,所述取像镜头100还满足以下条件(3)12. 1〈|F12/F|〈12. 6其中,F为所述取像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12为第二透镜12的有效焦距。满足条件式(3)可有效限制第二透镜组20的焦距长度。当|F12/F|小于12.1 时,则使该取像镜头100的有效焦距过长,所述第一透镜组10造成的球差难以补正;并且当F12/FI大于12. 6时,则使该取像镜头100的有效焦距过短,该取像镜头100的轴向色差将无法充分补偿。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21、第五透镜22及第六透镜23均是球面透镜。由于球面透镜不易在高温造成成像品质的变化,如此, 可保证在高温环境下,成像品质仍较佳的特性。本实施方式中,取像镜头100的各光学元件满足表I及表2的条件,其中i表示从物侧开始的第i个透镜表面表示从物侧开始的第i个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从物侧开始的第i个透镜表面至第i+Ι个透镜表面间的轴向距离;ni表示从物侧开始的第i 个透镜表面的折射率;vi表示从物侧开始的第i个透镜表面的阿贝数。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像镜头,该取像镜头具有正光焦度,该取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及一成像面,该取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D为所述取像镜头的总长度;F为所述取像镜头有效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像镜头,该取像镜头具有正光焦度,该取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及一成像面,该取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D为所述取像镜头的总长度;F为所述取像镜头有效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0. 48〈F/Fl〈-0. 45 ;其中,F为所述取像镜头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及一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一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胶合,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胶合的透镜具有正光焦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下列条件1〈|F12/F|〈12. 6 ;其中,F为所述取像镜头有效焦距;F1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5.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芳英黄海若王圣安李安泽柳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