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874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透雾镜头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和成像平面,其中,通过变焦组(G2)与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焦距的改变,变焦组(G2)的焦距f2、聚焦组(G4)的焦距f4、透雾镜头的短焦焦距fw、透雾镜头的长焦焦距ft满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
技术介绍
尽管现有的摄像机镜头属于技术较为成熟的高端产品,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譬如:若监视人员要进行远距离拍摄时,对当时的光线亮度及空气透明度等外界自然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拍摄时因天气不好而产生有雾气,那么将对雾气所隔离景物的拍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于将无法取景拍摄。公开(公告)号CN201069480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透雾摄像机镜头》,包括调焦镜组、变倍镜组、光圈及其对应配合的电机,以及镜头接口,并设置有CPU控制器与电机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光圈与镜头接口之间的补偿镜组及滤光片,并分别设置有与CPU控制器连接的电机,且电机分别对应与补偿透镜组及滤光片呈传动控制连接。透雾摄像机镜头具有透雾功能,可实现对雾气所隔离的景物进行有效拍摄,尤其实现将可见光滤掉后的不同波长(760nm以上)红外线进行有效自动选择。虽然上述专利公开的透雾摄像机镜头通过给普通镜头增加补偿透镜组来实现透雾功能,但是需要CPU控制补偿透镜组来校正不同波长的红外光在成像平面的偏离,增加补偿透镜组和额外配置控制补偿透镜组的CPU来弥补红外光导致镜头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较高,而且补偿透镜组的轴向位移量受到结构件加工精度、CPU控制精度、传动机构的配合精度影响,使得补偿透镜组的偏心、倾斜,等负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成像质量。综上,现有的透雾镜头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较高、且成像质量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透雾镜头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较高、且成像质量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雾镜头,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G5),其中,通过所述变焦组(G2)与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焦距的改变,所述变焦组(G2)的焦距f2、所述聚焦组(G4)的焦距f4、所述透雾镜头的短焦焦距fw、所述透雾镜头的长焦焦距ft满足和使得光线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组(G1)、所述变焦组(G2)、所述后固定组(G3)、所述聚焦组(G4)、所述滤光片组(G5)后在成像平面的像差小于阈值。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组(G1)的光焦度为正;所述变焦组(G2)的光焦度为负,所述变焦组(G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一个双凹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所述后固定组(G3)的光焦度为正,所述后固定组(G3)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和一个双凹负透镜;所述聚焦组(G4)的光焦度为正,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一个朝向物侧的表面为凸面的正透镜、一个负透镜、一个双凸正透镜和一个正透镜。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组(G1)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第一负正双胶合透镜组(100)和凸凹正透镜(L3);所述变焦组(G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双凹负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第二负正双胶合透镜组(200);所述后固定组(G3)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双凸正透镜(L8)和第一正负双胶合透镜组(300);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第三负正双胶合透镜组(400)、第四负正双胶合透镜组(500)和非球面正透镜(L15)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正双胶合透镜组(100),由凸凹负透镜(L1)与双凸正透镜(L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二负正双胶合透镜组(200),由双凹负透镜(L6)与双凸正透镜(L7)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负双胶合透镜组(300),由双凸正透镜(L9)与双凹负透镜(L10)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三负正双胶合透镜组(400),由双凹负透镜(L11)与凸凹正透镜(L1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四负正双胶合透镜组(500),由双凹负透镜(L13)与双凸正透镜(L14)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非球面正透镜(15)的矢高Z,与口径Y、曲率半径R、圆锥系数K、多次项系数A4、A6、A8、A12、A14、A16满足以下关系式:进一步地,所述变焦组(G2)和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焦距的改变,所述透雾镜头的焦距变化范围为7-33mm。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变焦组和所述后固定组之间,且靠近所述后固定组设置的孔径光阑。进一步地,所述孔径光阑处设置有光圈调节装置,所述光圈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所述孔径光阑的通光孔径;所述孔径光阑的通光孔径与所述透雾镜头的光圈对应,所述透雾镜头的光圈最大调整到F1.1。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滤光片包括可见光滤光片和红外光滤光片;所述红外光滤光片包括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其中,所述可见光滤光片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可见光模式对应,所述可见光滤光片对380nm至650nm的波段的光线具有增透作用,对650nm以上的波段的光线具有截止作用;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光学镜头的红外夜视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滤光片对650nm以上的波段的光线具有增透作用,对650nm以下的波段的光线具有截止作用;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光学镜头的二级透雾模式对应,所述第二滤光片对850±50nm波段的光线具有增透作用,对850±50nm以外波段的光线具有截止作用;所述第三滤光片与所述光学镜头的三级透雾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滤光片对940±50nm波段的光线具有增透作用,对940±50nm以外波段的光线具有截止作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透雾镜头。上述实施例中的透雾镜头,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G5),其中,通过透雾镜头的变焦组(G2)与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透雾镜头的焦距的改变,变焦组(G2)的焦距f2、聚焦组(G4)的焦距f4、透雾镜头的短焦焦距fw、透雾镜头的长焦焦距ft满足(关系式一)和(关系式二),关系式一和关系式二反应了透雾镜头的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改变时的光焦比的变化范围。上述透雾镜头的光焦比满足上述关系式一和关系式二时,能将各种场景下光线经整个透镜系统后在成像平面的成像偏差控制在阈值范围内,也就是光线依次穿过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G5)后在成像平面的像差,能够控制在阈值范围内,使得上述透雾镜头在多种透雾场景下也能够作为高清变焦镜头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雾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雾镜头处于短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雾镜头处于长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例中的透雾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清透雾镜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雾镜头及摄像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雾镜头,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G5),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所述变焦组(G2)与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焦距的改变,所述变焦组(G2)的焦距f2、所述聚焦组(G4)的焦距f4、所述透雾镜头的短焦焦距fw、所述透雾镜头的长焦焦距ft满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雾镜头,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前固定组(G1)、变焦组(G2)、后固定组(G3)、聚焦组(G4)、滤光片组(G5),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所述变焦组(G2)与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变化实现焦距的改变,所述变焦组(G2)的焦距f2、所述聚焦组(G4)的焦距f4、所述透雾镜头的短焦焦距fw、所述透雾镜头的长焦焦距ft满足和使得光线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组(G1)、所述变焦组(G2)、所述后固定组(G3)、所述聚焦组(G4)、所述滤光片组(G5)后在成像平面的像差小于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雾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组(G1)的光焦度为正;所述变焦组(G2)的光焦度为负,所述变焦组(G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一个双凹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所述后固定组(G3)的光焦度为正,所述后固定组(G3)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和一个双凹负透镜;所述聚焦组(G4)的光焦度为正,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一个朝向物侧的表面为凸面的正透镜、一个负透镜、一个双凸正透镜和一个正透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雾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组(G1)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第一负正双胶合透镜组(100)和凸凹正透镜(L3);所述变焦组(G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双凹负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第二负正双胶合透镜组(200);所述后固定组(G3)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双凸正透镜(L8)和第一正负双胶合透镜组(300);所述聚焦组(G4)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至少包括:第三负正双胶合透镜组(400)、第四负正双胶合透镜组(500)和非球面正透镜(L15)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雾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正双胶合透镜组(100),由凸凹负透镜(L1)与双凸正透镜(L2)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二负正双胶合透镜组(200),由双凹负透镜(L6)与双凸正透镜(L7)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负双胶合透镜组(300),由双凸正透镜(L9)与双凹负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