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学元件,成像透镜单元,图像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171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3:58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成像透镜单元中的透镜形状,并涉及采用这种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诸如CCD或CMOS传感器的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图像拾取装置,例如,装有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或者数字静态照相机已得到应用。需要减小这种图像拾取装置的尺寸和厚度,以及该图像拾取装置内所包括的成像透镜的尺寸和长度。近年来,紧凑的图像拾取装置,例如装有摄像头的移动电话,在尺寸上减小而在图像拾取器件的像素数上增加。包括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型式已开始普及,所述图像拾取器件具有与数字静态相机相等的大量像素。因此,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具有相应于这种高像素数固态图像拾取器件的高透镜性能的成像透镜。另外,重影和光斑是图像劣化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导致重影或光斑的成像光学系统。但是,随着近来尺寸和厚度的减小,重影或光斑变得更易于发生,且难以去除。因此,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 2010-164755提出一种光学元件,其通过使第二透镜的外周表面(边缘表面)具有不平行于光轴的非平行面而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当有害的光入射在边缘表面上时上述相关技术是有效的,但在像方有效直径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使得有害的光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的光学系统中,上述相关技术无法去除重影。另外,在像方上具有凸表面的光学系统中,被像方凸缘全反射的光束不射在边缘表面上的非平行面上。因此,当光朝物方凸缘表面反射时难以去除重影或光斑。因此,需要在相应于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光学元件中有效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有效直径区域和凸缘部分的光学元件,该有效直径区域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该凸缘部分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该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在第一实施例中,其上设置斜面的侧表面可为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斜面可设置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的内边缘部或外边缘部内。斜面可包括设置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以及连接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的区域可为大致垂直于光轴的平坦表面。斜面可在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沿定中心在光轴上的圆的圆周的全部或一部分而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四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lens power)的透镜。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五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拾取装置,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成像透镜单元,该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将由成像透镜单元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具有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光轴方向。因此,在包括成像透镜单元的图像拾取装置中,通过斜面改变入射到凸缘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光束的反射角,以防止有害光束进入图像拾取器件。成像透镜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大致不具有透镜光学能力的透镜。根据本技术,在相应于高像素数图像拾取器件的光学元件中,可有效抑制重影或光斑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剖视图;图3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图4A、4B和4C是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透镜内的凹部的示例剖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图1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图9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图12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图13是从像方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中的第二透镜的示例后视图;图14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以及图15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另一示例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将按以下顺序说明1.第一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2.第二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3.第三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和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4.第四实施例(在第二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外边缘部和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另一例子)5.第五实施例(在第三透镜的像方凸缘表面的内边缘部内设置凹部的例子)6.变型1.第一实施例图像拾取装置内的光学系统的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光学系统和入射光之间关系的示例剖视图。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130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140。在下文中,第一透镜110到第四透镜140的每一个有时简称为“透镜”。每个透镜具有相应于有效直径70的有效直径区域,所述有效直径区域定中心在光轴90上并透射有效光束。透镜内环绕有效直径区域的部分被称为凸缘部分。凸缘部分面对物方的侧表面被称为物方凸缘表面,而凸缘部分面对像方的侧表面被称作像方凸缘表面。另外,透镜的外周边缘表面被称作边缘表面。遮光部件151到153设置在四个透镜110到140的凸缘部分之间。遮光部件151和153是环形的,并阻挡光使得光不能通过透镜的有效直径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6 JP 2011-2083461.一种光学兀件,包括定中心在光轴上并透射有效光束的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在环绕所述有效直径区域的侧表面上具有斜面的凸缘部分,所述斜面不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其上设置所述斜面的所述侧表面是所述凸缘部分的像方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或外边缘部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两者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包括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的内边缘部和外边缘部内的凹部,以及其中连接所述内边缘部和所述外边缘部内的凹部的区域是大致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坦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斜面在所述凸缘部分的所述侧表面上沿定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圆的圆周的全部或一部分而设置。7.—种成像透镜单元,从物方起按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本雅志冈野英晓都丸高宽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