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光物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031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4:22
一种微光物镜,可使用在可见和近红外宽光谱范围,所述微光物镜包括依次设置的、同光轴的第一折射透镜、第二折射透镜、第三折射透镜、第四折射透镜、第五折射透镜和第六折射透镜,第七保护玻璃平板;所述六个折射透镜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之间还设置有衍射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光物镜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光学设计
,具体设计一种微光物镜,应用在可见和近红外光谱波段。
技术介绍
微光夜视仪是一种利用光增强技术的光电成像系统,利用它可以拓展人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力,弥补人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光谱和分辨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极大地扩展了人的视野和功能。传统物镜结构口径较大,采用球面玻璃材料设计时,系统结构型式复杂、体积、重量偏大,不适宜使用者长时间观察使用。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注塑成型、超高精度(IOnm)非球面面形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等高精度塑料光学元件,以其重量轻、形状易控、设计自由度高、高级像差小等优点,使之代替球面透镜减轻光学系统的重量成为可能。折/衍混合成像系统可达到光学系统的轻小化,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光学系统设计中。但传统的单层衍射元件只能在单一波长实现某一衍射级的高衍射效率,随着波长逐渐偏离设计波长,衍射效率逐渐下降。如含有单层衍射元件的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用在可见光波段成像,则降低了成像对比度,影响光学系统成像颜色的真实性,极大的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而利含有双层衍射元件的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能在宽光谱范围内达到90%以上的衍射效率,可有效克服单层衍射元件衍射效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大的缺点,适合应用在宽光谱成像光学系统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光物镜,应用在可见和近红外光谱波段,本技术微光物镜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一种微光物镜,包括依次设置的、同光轴的第一折射透镜、第二折射透镜、第三折射透镜、第四折射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玻璃平板;所述六个折射透镜及玻璃平板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之间还设置有衍射元件。可选的,第一、三透镜为平凸透镜,第二透镜为平凹透镜,第四、五为弯月透镜,第六为双凹透镜,第七位平板玻璃。可选的,所述折射透镜之间的间隙为空气或其介质。可选的,所述衍射元件为单层衍射元件或双层衍射元件,优选的,衍射元件为双层衍射元件;所述双层衍射元件包括一侧设置有周期性凸凹微雕结构的第一透射元件和第二透射元件;两透射元件的凸凹微雕结构具有相同的凸凹周期;所述第一透射元件和第二透射元件设置有凸凹微雕结构一侧相对设置,且两微雕结构的凸起与凸起相对,凹陷与凹陷相对。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射元件和第二透射元件的与凸凹微雕结构相对的一侧面为平面、球面或者非球面弧形面。可选的,第一透射兀件的凹陷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同光轴的第一折射透镜、第二折射透镜、第三折射透镜、第四折射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玻璃平板;所述六个折射透镜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之间还设置有衍射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同光轴的第一折射透镜、第二折射透镜、第三折射透镜、第四折射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玻璃平板;所述六个折射透镜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之间还设置有衍射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第一、三透镜为平凸透镜,第二透镜为平凹透镜,第四、五为弯月透镜,第六为双凹透镜,第七位平板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透镜之间的间隙为空气或其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衍射元件为单层衍射元件或双层衍射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光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衍射元件为双层衍射元件; 所述双层衍射元件包括一侧设置有周期性凸凹微雕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长江赵亚辉任志君金洪震应朝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