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93272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6:19
一种镜头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成像面,镜头系统满足D/TTL>1.05、Z/Y>0、G3R1/F3>G1R1/F1>0、G1R2/F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型手机的日亦普及,消费者开始渴望手机除了功能性齐全以外,并需能具备轻薄短小的特点,以便能方便携带,因此,手机的轻薄短小限制了放置照相机模块的空间,进而需要较“低长度"的成像镜头。另外,也因为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开始倾向于使用具有照相机模块的手机,而不需另外携带较为厚重的数字相机,因此,人们对于手机的照相质量也朝向数字相机的质量迈进,而用于照相机模块上的成像镜头质量也就相形重要。目前用于手机上之八百万画素以上的照相机模块之成像镜头,大多会使用自动对焦马达(AutoFocusActuator)来带动成像镜头移动,让拍摄的照片从远景端(Infinity)到近景端(100mm)的都能够清楚,这是因为消费者希望手机能拍摄到好的风景照(远景端),且又能拍摄到好的人物照和大头照(中景端),甚至能做名片辨识用(近景端,通常名片辨识的距离约为100mm),因此,就需要“远近景成像质量兼顾”的成像镜头。然而,消费者并不会因此而满足,还会希望手机能将拍摄到的景物能愈多愈好,所以,就需要“广角”的成像镜头。对夜间或灯光不足的时候,也希望手机能将景物拍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镜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系统满足D/TTL>1.05、Z/Y>0、G3R1/F3>G1R1/F1>0、G1R2/F1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镜头系统满足Z/Y>0,Z为所述第四透镜的靠近像侧的表面的端点到所述第四透镜靠近物侧表面的中心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Y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距离光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系统还满足D/TTL>1.05、G3R1/F3>G1R1/F1>0、G1R2/F1<G3R2/F3<0以及G5R1/F5<G5R2/F5<0,D为最大成像圆直径,TTL为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G3R1为所述第三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G1R1为所述第一透镜靠近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G1R2为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G3R2为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G5R1为所述第五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曲率半径,G5R2为所述第五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曲率半径,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还需满足G1R1/F1>0.53以及G1R2/F1<-2.27,G1R2为所述第一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还需满足G3R1/F3>0.62以及G3R2/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骏程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