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输送系统及其管道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201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还包括固定架、活动架和驱动部件,在固定架的圆周上设有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至少一个导出口,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在活动架上,活动架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架上,驱动部件与活动架连接;驱动部件可驱动活动架相对于固定架旋转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这样,无需将管道切换装置从系统管路中拆下就能够实现管道的清洗,实现了对管道方便及时地清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管道切换装置的物料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以及包 括上述管道切换装置的物料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送系统是一种很常见的物料输送系统,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当一台混凝 土泵分别为两栋楼泵送混凝土或为同一楼体不同区域泵送混凝土时,需要进行切换混凝土 管道的操作,同时,在大型的重要工程中为保证施工安全,也需要在多台拖泵之间进行管道 切换。在进行管道切换时,可以通过手工拆装弯管或者手工拆卸管道切换装置的方式实现, 但是这两种方式均需停泵并将管道中的混凝土排空,并且拆装麻烦、工作效率较低。为了克服上述手动切换拆装繁琐、工作效率低的缺陷,通常使用能够实现管道自 动切换的管道切换装置。该种管道切换装置包括S形的切换弯管以及驱动该切换弯管的一 端摆动的油缸。切换弯管的高端始终与混凝土泵送系统的输入管道相连通,且切换弯管的 高端与输入管道转动连接,这样,切换弯管能够在油缸的驱动下绕其高端摆动,以此实现切 换弯管的低端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出管道或者第二输出管道相连通,从而实现管道的自动切 换。由于输送管道中长期流动有混凝土,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混凝土残留在管壁上, 如不及时对输送管道和切换装置的管道进行清洗,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输送效率。在上述 输送管自动切换装置中,由于切换弯管的高端始终与输入管道相连,其低端要么与第一输 出管道相连,要么与第二输出管道相连,导致清洗装置无法放置于切换装置中,也就无法置 入输送管道中,只有将切换装置从输送系统中拆下,才能放置清洗装置,输送管道的清理作 业比较繁琐;同时,由于切换弯管具有高度差,不利于输送管道的布置。因此,如何在输送管道能够切换的条件下,实现对输送管道的方便及时清理,就成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其能够在保证输送管道切换的条 件下,实现了对管道方便及时地清洗。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管道切换装置的物料输 送系统。—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 管道,还包括固定架、活动架和驱动部件,在固定架的圆周上设有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 出料口和至少一个导出口,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在活动架上,活动架可旋转地安装在 固定架上,驱动部件与活动架连接;驱动部件驱动活动架相对于固定架旋转以在第一工作 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 第一出料口连通,第二管道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的 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通,第一管道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优选地,在固定架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一导出 口、第二导出口和第三导出口,第一导出口位于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之间,第二导出口位于 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第三导出口位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在所述第一工 作位置下,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连通,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 导出口和第三导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第二 出料口连通,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出口和第三导出口连通。优选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为弧形流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背靠背固定在 活动架上。优选地,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两端均设有浮动密封环。优选地,导出口为锥形口,所述锥形口的内端开口小于其外端开口。优选地,驱动部件为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架上,其另一端安 装在活动架上。优选地,在进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法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物料输送系统,包括进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 料管,还包括上述的管道切换装置,进料管与进料口连通,第一出料管与第一出料口连通, 第二出料管与第二出料口连通优选地,上述物料输送系统具体为混凝土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中,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活动架相对于 固定架旋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交替与进料口和出料口连通,即能够实现管道清洗,无需 将输送管切换装置从系统管路中拆下就能够实现管道的清洗,从而实现了对管道方便及时 地清洗。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管道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管道连通状态的结构 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管道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管道连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管道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管 道I连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管道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管道2连通状态的结构 示意图。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管道切换装置,用于物料输送系统,该管道切换装置包 括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2,文中将第一管道I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进口端和第一出口 端,将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二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一管道I的第一进口端和 第二管道2的第二进口端与物料输送系统的进料管交替连通,当第一进口端与进料管连通时,第二进口端与外界连通,当第二进口端与进料管连通时,第一进口端与外界连通;第一 管道I的第一出口端可选择地与物料输送系统的第一出料管连通或者断开连通,第二管道 2的第二出口端可选择地与物料输送系统的第二出料管连通或者断开连通。上述管道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架3、活动架4和驱动部件,固定架3为空心圆柱结构, 在固定架3的圆周上设有进料口 5、第一出料口 6、第二出料口 7和至少一个导出口,第一管 道I和第二管道2固定在活动架4上,活动架4通过销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架3上,销轴 的轴线与固定架3的轴线重合,驱动部件与活动架4连接;驱动部件驱动活动架4相对于固 定架3进行旋转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第 一管道I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5和第一出料口 6连通,第二管道2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 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5和第二出料口 7连通,第一 管道I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活动架4相对于固定架3进行旋转,在第一工作位置 下,第一管道I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5和第一出料口 6连通,混凝土从进料口 5进入第一管 道I并通过第一出料口 6输送出去,在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5 和第二出料口 7连通,混凝土从进料口 5进入第二管道2并通过第二出料口 7输送出去,非 常方便地实现了管道切换操作。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该管道切换装置中,在固定架3的圆周上 均匀设有进料口 5、第一出料口 6、第二出料口 7和三个导出口,三个导出口分别定义为第一 导出口 81、第二导出口 82和第三导出口 83,其中,第一导出口 81位于进料口 5和第一出料 口 6之间,第二导出口 82位于进料口 5和第二出料口 7之间,第三导出口 83位于第一出料 口 6和第二出料口 7之间,上述六个口之间任意相邻两个口之间的夹角为60度。在所述第 一工作位置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3)、活动架(4)和驱动部件,在固定架(3)的圆周上设有进料口(5)、第一出料口(6)、第二出料口(7)和至少一个导出口,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固定在活动架(4)上,活动架(4)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架(3)上,驱动部件与活动架(4)连接;驱动部件可驱动活动架(4)相对于固定架(3)旋转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第一管道(1)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5)和第一出料口(6)连通,第二管道(2)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5)和第二出料口(7)连通,第一管道(1)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3)、活动架(4)和驱动部件,在固定架(3)的圆周上设有进料口(5)、第一出料口(6)、第二出料口(7)和至少一个导出口,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2)固定在活动架(4)上,活动架(4)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架(3)上,驱动部件与活动架(4)连接;驱动部件可驱动活动架(4)相对于固定架(3)旋转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第一管道(I)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5)和第一出料口(6)连通,第二管道(2)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下,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5)和第二出料口(7)连通,第一管道(I)的至少一端与导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输送系统的管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3)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进料口(5)、第一出料口(6)、第二出料口(7)、第一导出口(81)、第二导出口(82)和第三导出口(83),第一导出口(81)位于进料口(5)和第一出料口(6)之间,第二导出口(82)位于进料口(5)和第二出料口(7)之间,第三导出口(83)位于第一出料口(6) 和第二出料口(7)之间;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下,第一管道(I)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5)和第一出料口(6)连通,第二管道(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出口(8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杰胡兴胜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