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1202 阅读:377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4-18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的下端,在距连檐L1和L2的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直接粘贴在混凝土结构板或配筋砂浆苫背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仿古建筑屋面外观效果和防水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改变屋面檐口防水构造细部做法,将渗透至防水层面的水提前排离,确保连檐部位不受水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抗裂防渗
,涉及一种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中国古建筑屋面防水主要依靠屋面瓦及其下部苫背层。屋面瓦包括琉璃瓦、布瓦,形式规格较多,通过彼此搭接、扣压,组合成一层防水构造。屋面苫背层主要由掺加白灰等胶结材料的粘土构成,具有不透水性(除非其发生变形、干裂、脱落,造成透水缺陷)。屋面瓦通常采用坐泥粘接的方式安装在苫背层上,为了增加防水效果,挂瓦时经常采用掺加石灰的粘接泥,通过挤压、敲击使其密实并形成不透水胶结层。上述做法持续使用了上千年,是十分成熟、可靠的做法。近年建造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1所示,屋面防水层3构造全部采用现代防水材料。具体做法是在仿古屋面结构板上铺做水泥砂浆找平层,再在其上涂刷或铺贴防水材料,然后采用配筋砂浆层替代古建苫背层,最后采用水泥砂浆做为粘接剂进行屋面瓦粘贴(瓦作形式与古建基本相同)。现有技术的连檐处如果出现渗漏裂缝并在油漆饰面层上挂满白色盐碱物,如连檐开裂渗漏处6,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仿古建筑的外观效果(严重的会挂满几十米长的建筑连檐)。与常规建筑不同,问题出现后极难到达仿古建筑檐口进行维修,必须搭设较高的脚手架并安装一系列防护设施后,才可进行修补。维修成本高、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大。综合分析,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出现了连檐表面出现水平裂缝并渗漏结挂白色盐碱的质量通病原因一,当前市场上古建屋面瓦规格单一,特种瓦件厂方由于订货数量少、周期长等因素,而不愿生产。施工现场只好采取用常规瓦件机械裁割、拼接的方法予以解决。此夕卜,为了取得良好的夜景效果,建设单位在仿古建筑屋面瓦I上穿孔安装较多的景观照明灯具。由此,使得屋面瓦I接缝处难以形成严密的搭接、扣压等防水构造效果,并导致雨水由接缝处向下渗入砂浆层。原因二,配筋苫背层水泥砂浆、粘贴屋面瓦水泥砂浆等,均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对于屋面瓦缝渗入的水没有阻挡效果。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渗入的水溶解了水泥砂浆中的盐碱成分,并顺着防水层3表面渗流至屋面下端的连檐部位,并破坏连檐油漆饰面层。原因三,由于连檐部位的苫背层中夹有一层防水材料,防水材料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使得连檐表面水泥砂浆及油漆饰面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防水材料位置出现一条水平裂缝,影响观感效果。基于上述情况,需要针对仿古建筑连檐渗漏原因,采取技术攻关措施,专利技术新的做法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该方法在不改变仿古建筑屋面外观效果和防水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改变屋面檐口防水构造细部做法,将渗透至防水层面的水提前排离,确保连檐部位不受水侵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这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的下端,在距连檐LI和L2的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直接粘贴在配筋砂浆苫背层及混凝土结构板上。上述防水层采用薄型柔性防水卷材。上述防水层采用SBC120。上述LI 为 1000mm, L2 为 500mm。进一步,上述防水层下端在上下两层屋面瓦的缝隙中压接长度大于120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层按标准做法施工即可满足设防要求。由于屋面瓦搭接长度为单片瓦件(板瓦)长度的50 60% (约150 240mm,且不要求填充砂衆),防水层下端在上下两层瓦缝隙中压接长度大于120mm,足以将水全部排放至瓦面;即使局部未全部排出或有渗漏,双重防护也可确保全部排放至瓦面。2、本专利技术保障屋面瓦牢固性,屋面瓦通常采用水泥砂浆粘接在配筋砂浆苫背层上,在坡度、瓦件较大时还要在瓦件上端打眼,用铜丝或不锈钢丝穿过所打孔眼,将瓦件绑扎在苫背层钢筋网片上,提高粘贴效果并防止其脱落(檐口椽身区段因坡度很小,苫背层内不铺设钢筋网片)。因此,采取防水层上翻至瓦面的处理方法不会影响屋面瓦粘贴的牢固性。此外,与原做法相比,连檐处屋面瓦的粘贴也直接与屋面结构相接(无防水层的隔离作用),即不再出现水平裂缝,也粘贴得更为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屋面檐口防水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屋面檐口防水示意图。其中1为屋面瓦;2为钢筋网片;3为防水层;4为钢筋混凝土屋面;5为钢筋混凝土椽子;6为连檐开裂渗漏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针对的仿古建筑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钢筋混凝土椽子5、钢筋混凝土屋面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4的上铺设防水层3,并且在防水层3上层还设有钢筋网片2,然后固定屋面瓦I。本专利技术是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3的下端,在距连檐LI和L2的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I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3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I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采取防水层3两次上翻处理的目的,是进行连檐防水的双重防护。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I直接粘贴在配筋砂浆苫背层及混凝土结构板上。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层3需采用薄型柔性防水卷材,如SBC120等。并且,本专利技术进行两层防护,即LI的长度大于L2。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LI取值1000mm,L2取值500mm。并且要求防水层3的下端在上下两层屋面瓦I的缝隙中压接长度大于120mm。采用本技术专利技术后,基本杜绝了现有技术的质量通病,保障了仿古建筑外观效果(尤其是用于旅游的仿古建筑),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和不必要的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3)的下端,在距连檐L1和L2的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1)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3)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1)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1)直接粘贴在配筋砂浆苫背层及混凝土结构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仿古建筑屋面防水层(3)的下端,在距连檐LI和L2的两处,向上翻起并压接在屋面瓦(I)搭接缝隙内,使得防水层(3 )表面水排出到屋面瓦(I)的上表面,并顺瓦面流至檐口端部滴下;同时檐口外端屋面瓦(I)直接粘贴在配筋砂浆苫背层及混凝土结构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混凝土屋面连檐抗裂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维王强陈学岩邵华许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电信] 2014年12月16日 11:28
    在中国古建筑中连檐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长按通面阔高同檐椽径宽为1.1-1.5檐椽径·亦称檐板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