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清水砖砌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1260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饰清水砖砌体施工方法,该方法在“选”、“磨”、“切”、“砌”、“勾”等一系列施工工艺上不断进行优化及创新,在不影响设计排班的情况下,针对青砖组起等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进而充分发挥了清水砖作为装饰材料的美感与质感。该发明专利技术综合性强,施工工艺高,降低了工程造价,能够极大的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装饰清水砖墙在仿古等建筑上有极大的推广,其观感和外立面整体效果也远远超过了以往装饰砖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砌体结构工程
,涉及一种砖砌体施工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现代高质量等级的新型装饰清水砖砌体是在克服清水砖砌体常规做法缺陷技术上改进提升形成的。清水砖砌体常规做法主要指上世纪50 70年代清水砖砌体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技术缺陷如下1、材料上世纪50 70年代,原材料主要用手工或简易工具制作,导致材料尺寸不统一,未达到棱角顺直的程度。现场施工时,除缺棱掉角严重的砖外,稍有缺陷的砖均可上墙施工,由此导致成品墙体表面观感质量不一致。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基本未配置专门的勾缝砂浆。因此,采用传统材料砌筑的墙观感上不够精细。2、工艺及观感传统的砌筑工艺是在墙的两头采用单面挂线控制墙体垂直度,在所砌一皮砖的外口拉通线控制墙体平整度,用皮数杆控制每皮砖的高度。由于传统工艺未对竖向灰缝进行专门的拉线检查调整,导致在楼层较高时,每层砖的标高差异变的越来越大。传统的勾缝也只是采用瓦刀将灰缝表面高出墙面的灰刮掉,用溜子勾缝,成型灰缝表面呈平缝或圆弧形凹缝。因此,按传统砌筑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高质量砖砌体的需要。3、墙体构造及节点做法上世纪50 70年代所砌清水砌体表面基本无装饰构造,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清水砖砌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材料:选用含碱量低的原料进行砖胚烧制,并采取对烧制的原胚进行二次机械加工的处理方法,用于加工的砖胚烧制时的厚度比标准砖加厚1~2mm,并采用磨砖机进行磨制,磨砖的上下表面,再用切割机切成标准砖长度;2)砌筑:采用挂线调整平整度为主,靠尺辅助,在砌筑过程中沿砌体竖缝进行吊线,横竖灰缝平直度通过拉线达到顺直的目的;用水准仪对全楼的砖每砌到一定皮数就进行抄平控制;在勾缝过程中,顺平缝和竖缝两侧拉通线并用刨刃将灰缝剔平直,并用勾缝胶勾出深浅一致、表面光滑的凹缝;3)构造:装饰清水砖墙墙体,其墙厚是370mm,内侧为240mm承重墙,外侧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清水砖砌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材料选用含碱量低的原料进行砖胚烧制,并采取对烧制的原胚进行二次机械加工的处理方法,用于加工的砖胚烧制时的厚度比标准砖加厚I 2mm,并采用磨砖机进行磨制,磨砖的上下表面,再用切割机切成标准砖长度; 2)砌筑采用挂线调整平整度为主,靠尺辅助,在砌筑过程中沿砌体竖缝进行吊线,横竖灰缝平直度通过拉线达到顺直的目的;用水准仪对全楼的砖每砌到一定皮数就进行抄平控制;在勾缝过程中,顺平缝和竖缝两侧拉通线并用刨刃将灰缝剔平直,并用勾缝胶勾出深浅一致、表面光滑的凹缝; 3)构造装饰清水砖墙墙体,其墙厚是370mm,内侧为240mm承重墙,外侧为120mm非承重装饰清水砖砌体;使墙面的凸砖、假梁装饰构造以及防水材料的收口均在外侧的非承重120mm装饰砌体上;构造柱、圈梁、过梁在240mm厚承重墙部分,均不外露;同时,在外立面采用石材及密封胶对墙面的细节及变形缝处进行装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维王强宫平刘翔朱永亮刘海波王群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