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1)和内风道(2),外风道(1)套接在内风道(2)的外侧且与内风道(2)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引风管(30),该引风管(30)的入口端设置在外风道(1)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外风道(1)内,引风管(30)的出口端设置在外风道(1)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外风道(1)与所述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由于在外风道(1)的内壁上设置了始终通向外风道(1)和内外风道之间的间隙的引风管(30),以将进入外风道(1)的气流的一部分喷射进入内外风道之间的间隙,从而阻止了气流从内外风道的间隙泄露出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密封结构的吹雪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吹雪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和包括该密封结构的吹雪车
技术介绍
吹雪车是利用风机产生的高压冷风或热风吹走地面的冰雪以达到地面除雪效果的环卫机械,在吹雪车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压风吹扫路面,同时,还需要风道上下运动以满足不同的作业要求,因此,要求吹雪车的内外风道之间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既要保证密封效果,又不能影响内外风道之间的运动。图1显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I’、内风道2’、法兰3’、密封环4’和挡板5’,外风道I’套接在内风道2’外侧,法兰3’与外风道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且法兰3’、密封环4’和挡板5’三者通过螺栓螺母6’连接在一起,密封环4’的内部设置有三圈密封填料7’,内外风道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工作时,内风道2’在外风道I’的内部上下滑动,内外风道之间的密封依靠填料接触进行密封。这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1、由于内外风道都是薄壁零件,加工焊接时极易变形,其尺寸及形状公差难以保证,内外风道之间的间隙如果较小,会造成装配困难并且不能相对运动;如果间隙较大,又难以保证密封效果。2、密封填料固定在密封环上,上下运动时,由于内外风道形状误差,填料不能与风道壁均匀接触,接触较紧的部位将影响风道运动,没有接触的部位将影响密封性能。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密封结构,以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既保证密封效果又不影响内外风道之间运动的密封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和内风道,所述外风道套接在所述内风道的外侧且与所述内风道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引风管,该引风管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内,所述引风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与所述内风道之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引风管依次包括具有所述入口端的气体流入段、中间段和具有所述出口端的气体流出段,所述气体流入段和气体流出段相对于所述外风道的侧壁朝向斜下方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引风管的出口端具有渐扩形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引风管的数量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外风道的侧壁周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连接于所述外风道的下端以封闭所述外风道和内风道之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法兰、挡板以及位于法兰和挡板之间的密封环,所述法兰与所述外风道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法兰、密封环和挡板三者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并且紧靠所述内风道的外壁,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和压板,该压板将所述密封条压靠在所述内风道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槽,位于该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和压板分别为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压板,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槽相通的第一径向孔,第一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一径向孔以挤压所述第一压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一压板分别在周向上分割成对应的多个弧形段,且相邻两个弧形段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密封槽,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密封槽中,第一密封条的相邻两个弧形段之间的间隙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条为具有上唇和下唇的C形密封条。优选地,所述密封槽包括第二密封槽,该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下部且位于所述密封环的下端,位于该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条和压板分别为第二密封条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密封条和第二压板的横截面分别为楔紧方向朝向所述内风道的外壁的楔形。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相通的第二轴向孔,第二调节件穿过所述第二轴向孔以挤压所述第二压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分别为调节螺钉。优选地,所述密封槽的数量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轴向间隔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密封槽之间,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径向通道,该径向通道内安装有油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吹雪车,其中,所述吹雪车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外风道的侧壁上设置了始终通向外风道以及外风道与内风道之间的间隙的引风管,以将进入外风道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引风管喷射进入外风道与内风道之间的间隙,从而阻止了气流从内外风道的间隙泄露出来。这里,利用气流进行密封,不受风道变形与装配间隙的影响,既保证了密封效果又不影响内外风道之间运动,另夕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依靠气流本身就减小了冷风的泄露,从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源,此外,引风管引入的气流量较小且大部分流回风道,从而不会造成气流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一种现有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风道2’内风道3’法兰4’密封环5’挡板6’螺栓螺母V密封填料I 外风道2 内风道30引风管31气体流入段32气体流出段400密封装置401法兰402密封环403第一调节件404第一密封条405第一压板406油杯407第二密封条408第二压板409第二调节件410挡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I和内风道2,外风道I套接在内风道2的外侧且与内风道2之间具有间隙,其中,密封结构还包括引风管30,该引风管30的入口端设置在外风道I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外风道I内,引风管30的出口端设置在外风道I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外风道I与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这里,引风管30的入口端始终通向外风道I内指的是当内风道2在外风道I中上下运动时,即使内风道2运动到最高点也不会遮挡住引风管30的入口端,即内风道2的最上端低于引风管30的入口端,而引风管30的出口端始终通向外风道I与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指的是当内风道2在外风道I中上下运动时,即使内风道2运动到最低点也会使内风道2的最上端闻于引风管30的出口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结构,由于在外风道I的内壁上设置了始终通向外风道I以及外风道I与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的引风管30,以将进入外风道I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引风管30喷射进入外风道I与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从而阻止了气流从内外风道的间隙泄露出来。这里,利用气流进行密封,不受风道变形与装配间隙的影响,既保证了密封效果又不影响内外风道之间运动,另外,运用流体力学原理依靠气流本身就减小了冷风的泄露,从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源,此外,引风管30引入的气流量较小且大部分流回风道,从而不会造成气流损失。其中,引风管30可以以多种形式设置在外风道I上,为了使气流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引风管30中,引风管30依次包括具有所述入口端的气体流入段31、中间段和具有所述出口端的气体流出段32,使得引风管30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1)和内风道(2),所述外风道(1)套接在所述内风道(2)的外侧且与所述内风道(2)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引风管(30),该引风管(30)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1)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1)内,所述引风管(30)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1)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1)与所述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外风道(I)和内风道(2),所述外风道(I)套接在所述内风道(2)的外侧且与所述内风道(2)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引风管(30),该引风管(30)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I)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1)内,所述引风管(30)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外风道(I)的侧壁上并始终通向所述外风道(I)与所述内风道(2 )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3)依次包括具有所述入口端的气体流入段(31)、中间段和具有所述出口端的气体流出段(32),所述气体流入段和气体流出段相对于所述外风道(I)的侧壁朝向斜下方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30)的出口端具有渐扩形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30)的数量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外风道(I)的侧壁周向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装置(400), 该密封装置(400)连接于所述外风道(I)的下端以封闭所述外风道(I)和内风道(2)之间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400)包括法兰(401)、 挡板(410)以及位于法兰和挡板之间的密封环(402),所述法兰(401)与所述外风道(I)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法兰(401)、密封环(402)和挡板(410)三者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并且紧靠所述内风道(2)的外壁,所述密封环(40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和压板,该压板将所述密封条压靠在所述内风道的外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槽,位于该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和压板分别为第一密封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伟,滕新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