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转化利用
,具体为一种。
技术介绍
利用生物作用把煤转变成气体燃料(例如甲烷)的技术,被称为“煤生物成气”,是煤炭综合加工利用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努力。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低阶煤及其它煤的生物降解成气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基于几项关键的核心技术,美国于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生物成气的专业公司-Luca Technologies公司[1],致力于煤、气以及油田领域生物成气的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我国国内从本世纪初,也逐渐加强了对该方向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专利申请号为201110420196. 6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以制取生物气的方法,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在目的矿区采集煤样和水样,取得原始厌氧菌群,该菌群具有转化煤为生物气的能力,再利用白腐菌对空气进行好氧发酵,消除煤层中的氧气,给厌氧菌提供一个良好的转化环境。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35682. O公开了一种利用外源微生物增产煤层气的方法,该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在于收集细菌,然后进行适应性培养,再注入煤层中使其分解煤产生甲烷气体。已有的研究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生物将褐煤转化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和沼液中的菌群,利用粒径小于0.075?mm的煤粉进行逐步纯化和驯化后,将煤快速转化为甲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生物将褐煤转化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和沼液中的菌群,利用粒径小于O. 075 mm的煤粉进行逐步纯化和驯化后,将煤快速转化为甲烷。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将褐煤转化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a.活性污泥菌群接种及培养,在水中加入活性污泥,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曝气处理,每天曝气时间8小时,培养周期为28天;b.活性污泥菌群驯化,a步骤所得的菌液,放置24小时使污泥沉降,将上层菌液取出,加入50 g粒径小于O. 075 mm的煤粉进行驯化,连续驯化28天;c.以沼液为厌氧菌源,接种后用小于O.075 mm的褐煤煤粉进行15天的驯化,得到厌氧菌源;d.煤样处理,将粒径为O.075 — O.1mm的煤粉加入b步骤所得的菌液,每三天补加葡萄糖,连续曝气15天后将煤粉过滤、充分洗涤,待用;e.在容器中,加入d步骤所得煤粉,营养液,通氮除氧后用蠕动泵定量泵入c步骤所得的厌氧菌液,密封,置于35 °C恒温箱进行成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将褐煤转化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a.活性污泥菌群接种及培养在10L纯水中加入200 g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玉,邰超,李生奇,胡包生,刘建民,袁宗本,韩作颖,岳利娇,武俐,胡斌,关嘉栋,陈林勇,赵晗,陶昆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