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52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起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具体包括安装底板、起重臂,安装底板上开有多个通孔,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设置有立柱,立柱的柱顶设置有转轴,起重臂的一端与转轴连接,起重臂下设置有举升油缸,举升油缸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起重臂铰接,起重臂背离立柱的一端连接有吊绳,吊绳的底部连接有吊钩,起重臂的顶面固定有拖拽油缸,拖拽油缸的缸杆上连接有锚链,锚链绕过转轴与立柱连接。该起吊装置合理利用双液压千斤顶,实现自动拔柱、平移重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增强了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安全系数。轻巧紧凑,更适用于窄矮空间,运行平稳,易于操作,合理实用。理实用。理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起吊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作面机头区段压力较大,三角区顶板破碎,底板底鼓严重,端头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型钢梁,密集棚加强顶板支护,单体柱穿底1米左右。转载机两侧空间狭小,回柱、抬柱、打柱工作量非常大,安全系数低,特别是单体支柱插底严重,没有现成的起吊回转平移单体柱的设备,人工回柱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0003]为了端头维护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系数,提高开机率,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专利技术了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包括安装底板、起重臂,安装底板上开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孔位与转载机上的螺孔的孔位对应,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设置有立柱,立柱的柱顶设置有转轴,转轴水平设置,起重臂的一端与转轴连接,起重臂下设置有举升油缸,举升油缸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起重臂铰接,起重臂背离立柱的一端连接有吊绳,吊绳的底部连接有吊钩,起重臂的顶面固定有拖拽油缸,拖拽油缸沿起重臂长度方向设置,拖拽油缸的缸杆上连接有锚链,锚链绕过转轴与立柱连接,锚链与立柱的连接点位于转轴下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转动座之间焊接有筋板,举升油缸与筋板铰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锚链与立柱的连接点位于转轴左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焊接有支杆,支杆背离起重臂向前延伸,锚链与支杆连接,锚链、支杆、立柱围合成一个三角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的顶面焊接有耳板和管支架,耳板有两个,设置在起重臂的尾部,拖拽油缸的缸筒尾部的铰接孔通过插销与两个耳板连接,拖拽油缸的缸筒筒身固定在管支架内。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合理利用双液压千斤顶,实现自动拔柱、平移重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增强了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安全系数。是适合采煤工作面使用的一种超重物有控制起吊拔起装置,轻巧紧凑,更适用于窄矮空间,运行平稳,易于操作,合理实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安装底板;1.1

通孔;2

立柱;3

举升油缸;4

筋板;5

支杆;6

转轴;7

起重臂;8

锚链;9

拖拽油缸;10

吊绳;11

吊钩;12

耳板;13

管支架;14

转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起重臂7,安装底板1上开有多个通孔1.1,通孔1.1的孔位与转载机上的螺孔的孔位对应;通过穿过通孔1.1的螺栓将安装底板1固定在转载机上。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转动座14,转动座14上设置有立柱2,立柱2的柱顶设置有转轴6,转轴6水平设置,起重臂7的一端与转轴6连接,起重臂7下设置有举升油缸3,举升油缸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和起重臂7铰接,起重臂7背离立柱2的一端连接有吊绳10,吊绳10的底部连接有吊钩11,起重臂7的顶面固定有拖拽油缸9,拖拽油缸9沿起重臂7长度方向设置,拖拽油缸9的缸杆上连接有锚链8,锚链8绕过转轴6与立柱2连接,锚链8与立柱2的连接点位于转轴6下方。
[0017]通过在起重臂7顶面设置拖拽油缸9,拖拽油缸9通过锚链8连接立柱2,在举升油缸3顶起起重臂7时,拖拽油缸9收回,拉动锚链8辅助起重臂7抬升。解决了井下固定起吊装置起重能力不足,起重臂7下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0018]具体的,立柱2与转动座14之间焊接有筋板4,举升油缸3与筋板4铰接。锚链8与立柱2的连接点位于转轴6左侧。立柱2上焊接有支杆5,支杆5背离起重臂7向前延伸,锚链8与支杆5连接,锚链8、支杆5、立柱2围合成一个三角形。起重臂7的顶面焊接有耳板12和管支架13,耳板12有两个,设置在起重臂7的尾部,拖拽油缸9的缸筒尾部的铰接孔通过插销与两个耳板12连接,拖拽油缸9的缸筒筒身固定在管支架13内。
[0019]本装置是通过两套液压油缸实现自动回柱的一套节能增效型装置;是采煤工作面可使用的一种超重物有控制起吊并将其移动的装置;轻巧紧凑,适用于窄矮空间,运行平稳,易于操作;可拆卸,移动方便,作为人工回收、移动单体柱的替代,使用简单方便合理。优化了作业程序,提升了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消除了由人工挖柱窝回柱带来的安全隐患。
[0020]使用步骤
[0021]1、使用前严格检查装置各部分完好,尤其要检查各连接点是否连接可靠。
[0022]2、同时操控举升油缸3和拖拽油缸9向两端发力,将起重臂7向左上方翘起,从而将单体柱向上拔起。
[0023]3、起重臂7左端固定在立柱2顶面的转轴6上。转轴6两侧有轴承。使起重臂7能向上抬起。
[0024]4、立柱2底部通过转动座14与安装底板1相连,使立柱2和起重臂7能整体转动,可将单体柱从转载机非行人侧移动至行人侧回收码放。
[0025]5、起重臂7下的吊钩11与单体柱手把相连接,根据单体柱的高度调整起重臂7的高度和旋转方位。
[0026]本技术的起吊装置不仅可用于单体柱的拔出和回收,还可用于将较重配件从转载机行人侧运至工作面,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安全系数、开机率及单体柱回收效率。
[0027]本技术的起吊装置在井下应用后,解决了准备生产条件时间长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开机率。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起重臂(7),安装底板(1)上开有多个通孔(1.1),通孔(1.1)的孔位与转载机上的螺孔的孔位对应,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转动座(14),转动座(14)上设置有立柱(2),立柱(2)的柱顶设置有转轴(6),转轴(6)水平设置,起重臂(7)的一端与转轴(6)连接,起重臂(7)下设置有举升油缸(3),举升油缸(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和起重臂(7)铰接,起重臂(7)背离立柱(2)的一端连接有吊绳(10),吊绳(10)的底部连接有吊钩(11),起重臂(7)的顶面固定有拖拽油缸(9),拖拽油缸(9)沿起重臂(7)长度方向设置,拖拽油缸(9)的缸杆上连接有锚链(8),锚链(8)绕过转轴(6)与立柱(2)连接,锚链(8)与立柱(2)的连接点位于转轴(6)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综采工作面转载机两侧单体柱的起吊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许鑫燕峰倪化良赵振忠徐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