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三维金属构架的一种方法,这些构架是供诸如建筑物的壁板或天花板等预制件用的。本专利技术还阐述按此方法操作的机器以及用此方法所得到的构架。众所周知,三维钢丝构架是由一系列平面钢丝网组成的,每一钢丝网至少有一对纵向丝和一对支撑丝,各钢丝网都有预定的相互间距,这是由一系列焊到丝网和支撑丝上的横穿丝的位置决定的,这种构架形成了相应尺寸加长构件体的支撑平面,构件体是由轻质隔音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放置于该构架内。制造这样的构架要求各个组件要有严格的公差,且在各焊接工序中各件要小心对齐,为满足这一要求,需要采用手工操作,把焊接装置带到放置待焊钢丝的横跨区域内,且要使各件保持对齐,这样一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会是昂贵的,此外,要把各个构架部分同一平面内的支撑丝在同一时间内对齐也是很困难的,在制造这种构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焊接的可靠性以及构架对静、动应力是否具有高抗力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方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相当便宜,可用于装配具有高应力抗力的、精度很高的三维钢丝网,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操作程序如下a)制备一系列平面钢丝网,包括把纵向丝和支撑丝焊在一起。b)根据横向间距排列好钢丝网。c)把各钢丝网的支撑丝放在同一平面内,使各钢丝网对齐。d)至少从钢丝网的一边对齐纵向丝,以确定构架相应的对齐面。e)在钢丝网分别横穿纵向丝和支撑丝的不同区域,在钢丝横穿纵向丝或支撑丝处,至少放置一根横穿丝。f)至少有一个焊接装置能到达钢丝网横跨支撑丝处,这样,焊接装置的电极就能在相应的横穿区域对着横穿丝放置。g)在横 ...
【技术保护点】
装配三维金属构架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制备一系列平面钢丝网(36),钢丝网(36)是由纵向丝(34)的按预定的精确相互间距焊于其上的支撑丝(35)组成。b)把钢丝网就位于托架(81)上,各钢丝网的相互间距由给定的横向间距而定。c) 把钢丝网排列对齐在标记组件上,使各钢丝网相应的支撑丝(35)在同一平面内,以确定钢丝网各支承面。d)把钢丝网排列在第一次排好的各件上,使同一平面内的纵向丝(34)至少在钢丝网的一边对齐,以确定构架的相应对齐面。e)在钢丝网相应的横跨 区内,至少安排一横穿丝(37)于横穿纵向丝(34)或支撑丝(35)处,并使之分别靠近该两钢丝。f)在钢丝网跨接横穿丝(37)处,至少有一焊接装置能到达,这样,焊接装置的电极可在该横跨区内对准横穿丝。g)把横穿丝和电极接合在一起,在横 跨区内进行焊接。h)相对移动钢丝网的焊接装置之间位置,移动距离等于横穿丝(37)的间距,而此时支撑丝(35)保持在同一平面内。i)重复f)到h)的工序,把新的横穿丝放入新的跨接区内,直到所有横穿丝均焊到该构架钢丝网的纵向丝和支撑丝上 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三维金属构架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制备一系列平面钢丝网(36),钢丝网(36)是由纵向丝(34)的按预定的精确相互间距焊于其上的支撑丝(35)组成。b)把钢丝网就位于托架(81)上,各钢丝网的相互间距由给定的横向间距而定。c)把钢丝网排列对齐在标记组件上,使各钢丝网相应的支撑丝(35)在同一平面内,以确定钢丝网各支承面。d)把钢丝网排列在第一次排好的各件上,使同一平面内的纵向丝(34)至少在钢丝网的一边对齐,以确定构架的相应对齐面。e)在钢丝网相应的横跨区内,至少安排一横穿丝(37)于横穿纵向丝(34)或支撑丝(35)处,并使之分别靠近该两钢丝。f)在钢丝网跨接横穿丝(37)处,至少有一焊接装置能到达,这样,焊接装置的电极可在该横跨区内对准横穿丝。g)把横穿丝和电极接合在一起,在横跨区内进行焊接。h)相对移动钢丝网的焊接装置之间位置,移动距离等于横穿丝(37)的间距,而此时支撑丝(35)保持在同一平面内。i)重复f)到h)的工序,把新的横穿丝放入新的跨接区内,直到所有横穿丝均焊到该构架钢丝网的纵向丝和支撑丝上为止。2.按权项1所规定的装配方法,制造钢丝网有以下工序a)把一组纵向丝(34)按预定的精确间距互相平行排列。b)在基准位置内把支撑丝(35)沿垂直于该组纵向丝的方向布置。c)在各个跨接点处,把纵向丝(34)焊到支撑丝(35)上。d)移动纵向丝(34),使其行程等于支承面(81)的间距。e)在基准位置内,把第二根支撑丝(35)沿垂直于纵向丝(34)的方向放置,并把支撑丝(35)焊到纵向丝(34)上。f)重复b)到e)的工序,直到钢丝网全部焊完为止。3.按权项2所规定的方法,还附加一道工序,就是把支撑丝(35)伸到纵向丝(34)外面的端头切除,以精确地限定钢丝网的宽度。4.按权项1到3所规定的任一方法,钢丝网在排列的组件上对齐,使钢丝网两边的纵向丝大体上平行与共面。5.按权项3和4所规定的任一方法,第一排和第二排组件均切除钢丝网横跨钢丝(35)的端头。6.按权项1到5所规定的任一方法,支承架是沿水平面排列的,而横穿丝在焊接操作时,大体上是按垂直面排列。7.按权项1到6所规定的任一方法,钢丝网与横穿丝焊接后,经送进移过相当于横穿丝间距的距离,此距离由作用在支撑丝(35)上的检测元件测出。8.按权项1到7所规定的任一方法,焊接装置的电极对中至少有一个电极沿与构架对齐面平行的方向运动,使电极在横跨区内对准纵向丝(34)与横穿丝(37)焊接,在焊接以后,把焊接装置的电极从横跨区移开,以便钢丝网送进。9.按权项1到8所规定的任一方法,通过排列在钢丝网两旁的若干对焊接装置,把一对横穿丝(37)大致相互平行地焊到钢丝网的纵向丝(34)上。10.按权项9所规定的方法,构架可以成对制造,此时把两对横穿丝平行地与两组钢丝网连接并进行焊接。11.装配由一组纵向丝(34)和横跨焊于其上的横穿丝(35)组成的三维金属构架的方法有以下工序a)在排列好的支承架内安排一组纵向丝(34),该钢丝至少在标记区内按精确的间距大致彼此平行放置,且在纵向丝的编织面上大体共面。b)把支撑丝(35)按以下方法排列,即把它横跨纵向丝(34)在标记区内与该组纵向丝靠近或接合。c)在纵向丝(34)和支撑丝(35)的各个交叉点上进行焊接,使纵向丝和支撑丝大致置于同一平面内。c)把纵向丝相对于排列的支承架迭迸,移过一个等于横穿丝间距的距离,再限定另一标记区,其范围与上一标记区相等。e)排列第二根支撑丝(35),使它横跨纵向丝,与纵向丝的另一标记段靠近或接合,此支撑丝与上一根支撑丝保持精确的预定间距。f)在各横跨区内,把其他支撑丝(35)焊到纵向丝(34)上。g)重复从d)到f)的工序,直至焊烷所有钢丝网为止。12.按权项11所规定的方法,切除焊接处支撑丝(35)伸在纵向丝(34)外面的端头,这样,精确地限定了钢丝网的宽度。13.按权项11和12所规定的任一方法,根据钢丝网的纵向尺寸,把纵向丝(34)按预定长度切断。14.按权项11和12中所规定的任一方法,可把来自相应卷筒的钢丝制成各种长度不受限制的钢丝网。15.按权项11到14所规定的任一方法,钢丝网至少可成对制造,由支撑丝连接在一起,随后通过切断工序,把支撑丝伸在纵向丝外面的端头切断,使两者分开。16.用于装配由一系列平面钢丝网(其上有纵向丝34和支撑丝(35)和焊于其上的横穿丝(37)组成的三维构架的装配机由以下各部分组成a)一组支承架(81),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舒特安德鲁,卡萨拉廷纳西尔维诺,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西斯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