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翔兴专利>正文

一种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943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2:52
一种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成膜性和稳定性的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CS为5∶1~2∶4,甘油添加量为0.5~3.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步骤为: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改性壳聚糖1%醋酸溶液,搅拌加入增塑剂,调节pH为1~5,冷却至室温,真空脱气,流延成膜,干燥,干燥温度为50~70℃,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大豆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之一,大豆分离蛋白资源丰富,是一种质优价廉的植物蛋白,其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等作用,同时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特性,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无毒、生物相溶性好、可生物降解,是一种成膜性很好的生物聚合材料。近年来,利用天然高分子制成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聚合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可食性生物聚合膜以其原料来源广泛、可食、无污染等优越性,成为食品、药品和包装等领域生产的一大热点。然而其成膜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成膜性和稳定性的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 CS为5 I 2 4,甘油添加量为0. 5 3. 5%。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步骤为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改性壳聚糖I %醋酸溶液,搅拌加入增塑剂,调节pH为I 5,冷却至室温,真空脱气,流延成膜,干燥,干燥温度为50 70°C,成品。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原料,大豆分离蛋白与多糖的相互作用能提高二者的可溶性和乳化活度,其复合物表现出更好的成膜性和膜在水中的稳定性。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1: CS为5 :1 2 : 4,甘油添加量为0. 5 3. 5%。实施例1 :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 CS为5 1,甘油添加量为3. 5%。实施例2 :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 0%,其中SPI CS为2 4,甘油添加量为0.5%。实施例3 :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 0%,其中SPI CS为3 3,甘油添加量为2.0%。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步骤为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改性壳聚糖I %醋酸溶液,搅拌加入增塑剂,调节pH为I 5,冷却至室温,真空脱气,流延成膜,干燥,干燥温度为50 70°C,成品。本专利技术以膜厚(d)、抗拉强度(TS)、断裂伸长率(E)、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作为衡量可食膜性能的指标。本专利技术选择pH值和干燥温度作为影响可食膜性能的因素,可见表1、表2。表IpH值对膜性能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食膜,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CS为5∶1~2∶4,甘油添加量为0.5~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食膜,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 0%,其中SPI CS为5 I 2 4,甘油添加量为O. 5 3.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膜,其特征在于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 CS为5 1,甘油添加量为3.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食膜,其特征在于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的总浓度为2.0%,其中SPI CS为2 4,甘油添加量为O.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翔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