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它包括左侧板、中间连接体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中间连接体固定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包括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上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下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面板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应力分布均匀,有效减少变形程度,满足扶梯支撑架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可适应于腐蚀性强的恶劣环境的工况;组装方便,可现场组装,提高单次运输量,减少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的自动扶梯的
中,自动扶梯的关键支撑部件一般多采用方管、工字钢和角钢等类型钢材质的桁架结构,它是由上下平行的上弦杆、下弦杆和中间多个竖杆、斜腹杆组成基本的钢梁结构,传统的桁架结构将应力分散到各个桁架点,传统的桁架之间多采用传统的焊接或者铆接等工艺,使得对工艺要求较高,才能各桁架点的应力值在其应力范围内。考虑到老化和防腐,传统桁架结构的钢材质表面要进行喷漆处理,还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造成生产和维护成本提高,所以它一般不适应于腐蚀性强的恶劣环境的工况下;它大量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等传统工艺,生产和装配过程复杂,不适合机器生产,造成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下降,并且焊接工艺的热变形过程十分复杂,使桁架产生的变形很难得到矫正;传统桁架结构的自动扶梯支撑部件生产完毕后必须整体运输到电扶梯总装工厂,一辆车通常只能装载两台桁架,所以运输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包括左侧板、中间连接体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中间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包括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相邻的两个支撑段的相邻连接端通过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各支撑段的连接端嵌入到一个第一槽钢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的凹槽底部接触,构成同一个支撑段的两个面板与相应的第一槽钢的同侧侧壁分别通过一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槽钢扣合在一起且两个第二槽钢的同一侧侧壁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并且,其中一个第二槽钢与其中一个支撑段的第一槽钢背靠背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槽钢与另一个支撑段的第一槽钢背靠背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槽钢的高度减去2倍的第一槽钢的腿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等于各支撑段的两个面板的总装配厚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通过贯穿角钢的第四螺栓与中间连接体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通过贯穿第三槽钢的第五螺栓与中间连接体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面板为玻璃钢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面板与十字型加强肋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面板为玻璃钢板,所述面板与十字型加强肋板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应力分布均匀,有效减少变形程度,满足扶梯支撑架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玻璃钢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耐水性和抗老化性,可使自动扶梯支撑架表面不需要进行喷漆处理,降低维护成本,适应于腐蚀性强的恶劣环境的工况。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组件成型玻璃钢板可一次成型,适合机器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且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栓连接,组装简单方便,可以现场组装,提高单次运输量,减少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是上支撑段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的左侧面板与十字型加强肋板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4是中支撑段的结构示意 图5是图4中的左侧面板与十字型加强肋板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6是下支撑段的结构示意 图7是图6中的左侧面板与十字型加强肋板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8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9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10是第一槽钢的结构示意 图11是图1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左侧板;2—中间连接体;3—右侧板;4一上支撑段;5—中支撑段;6—下支撑段;7—第一槽钢;8—第二槽钢;9一第一螺栓;10—第三螺栓;11 一第二螺栓;12—第三槽钢;13—角钢;14一第四螺栓;15—第五螺栓;16—上支撑段面板;17—中支撑段面板;18—下支撑段面板;19一上支撑段面板内侧固定的十字型加强肋板;20—中支撑段面板内侧固定的十字型加强肋板;21—下支撑段面板内侧固定的十字型加强肋板;22—上支撑段的连接端;23—中支撑段的一个连接端;24—中支撑段的另一个连接端;25—下支撑段的连接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包括左侧板1、中间连接体2和右侧板3。左侧板I和右侧板3分别由上支撑段4、中支撑段5和下支撑段6构成。如图1、图2、图3、图8、图10和图11所示,上支撑段4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16。面板16优选为玻璃钢板。如图3、5和7所示,各面板16、17和18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19,面板16、17和18与十字型加强肋板19可一体成型。上支撑段的下部有一个连接端22,上支撑段的连接端22通过与第一槽钢7固定连接在一起,即上支撑段的连接端22嵌入到第一槽钢7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7的凹槽底部接触。为保证上支撑段与第一槽钢7装配牢固,可使上支撑段的两个面板16的总装配厚度L分别满足以下关系第一槽钢7的高度h减去2倍的第一槽钢7的腿厚度t的算数平均值等于上支撑段的两个面板16的总装配厚度L。如图8所示,在上支撑段的连接端22处,沿每个面板16的宽度间隔布置有一组第一螺栓9,且每组第一螺栓9依次贯穿第一槽钢7和上支撑段的相应面板16的板面。同样地,如图1、图4、图5、图8、图9和图10所示,中支撑段5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17。面板17优选为玻璃钢板。面板17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20,面板17与十字型加强肋板20可一体成型。如图5所示,中支撑段面板17有两个连接端23和24,其中,上部为连接端23,下部为连接端24。参见图9,中支撑段面板17的两个连接端23和24分别与第一槽钢7固定连接在一起,即中支撑段面板17的一个连接端23嵌入到一个第一槽钢7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7的凹槽底部接触。在中支撑段的每个面板17的一个连接端23的外侧各有一组第一螺栓9,每组第一螺栓9沿相应面板17的宽度间隔布置,且每组第一螺栓9依次贯穿第一槽钢7和中支撑段面板17的板面。中支撑段面板17的另一个连接端24嵌入到另一个第一槽钢7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7的凹槽底部接触。为保证中支撑段面板17与第一槽钢7装配牢固,中支撑段的两个面板17的总装配厚度L可分别满足以下关系第一槽钢7的高度h减去2倍的第一槽钢7腿厚度t的算数平均值等于中支撑段的两个面板17的总装配厚度L。在中支撑段的每个面板17的连接端24的外侧各有一组第一螺栓9,每组第一螺栓9沿相应面板17的宽度间隔布置,且每组第一螺栓9依次贯穿第一槽钢7和中支撑段面板17的板面。同样地,如图1、图6、图7、图9和图10所示,下支撑段6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18。面板18优选为玻璃钢板。面板18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21,面板18与十字型加强肋板21可一体成型。下支撑段面板18的上部有一个连接端25,下支撑段面板18的连接端25与第一槽钢7固定连接在一起,即下支撑段面板18的连接端25嵌入到第一槽钢7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7的凹槽底部接触。为保证下支撑段面板18与第一槽钢7装配牢固,下支撑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中间连接体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中间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包括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中间连接体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中间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包括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段和中支撑段固定连接, 所述上支撑段、中支撑段和下支撑段均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内侧固定有十字型加强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自动扶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段的相邻连接端通过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各支撑段的连接端嵌入到一个第一槽钢的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的凹槽底部接触,构成同一个支撑段的两个面板与相应的第一槽钢的同侧侧壁分别通过一组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槽钢扣合在一起且两个第二槽钢的同一侧侧壁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并且,其中一个第二槽钢与其中一个支撑段的第一槽钢背靠背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槽钢与另一个支撑段的第一槽钢背靠背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芳,韩冬,孙春双,尤翔宇,王璞,杨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