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8801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5)上方的减震地板(1),减震地板(1)和底面(5)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1)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1)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1)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1)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是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是乘客直接接触的电梯部件,为了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通常会使用控制手段使电梯曳引机的运转速度控制得较为缓和,以抑制超重和失重给乘客带来的不适。但是由于电梯楼层一般只有3到4米,减速及加速行程较短,超重和失重很难有效得到控制。因此目前,很多电梯生产厂家都在电梯轿厢与轿厢底架之间设置弹簧等缓冲设备以缓解超重和失重的震荡,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16141 U的技术专利,它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减震架。包括轿厢本体,边架,底架,减震弹簧;所述的边架分别布置在轿厢本体的两侧,底架布置在轿厢本体的下方、两侧边架之间,轿厢本体与底架之间布置减震弹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梯轿厢减震架,利用边架吸收电梯两侧的震动,底部震动由底部的减震弹簧吸收,将轿厢受到的震动减至最小。增加了乘坐时的舒适度。但是这种方式减震效果调节是通过弹簧实现的,而弹簧的弹力与弹簧被压缩或拉长的距离有关,在乘客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不一样,导致减震的效果不能有效地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减震系统可有效针对震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提供相应大小的力去抵消震动,达到使乘客更为舒适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其特点是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上方的减震地板,减震地板和底面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上述的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中,所述阻尼减震单元包括设在底面上的中空柱,中空柱的柱体上还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闭合线圈;中空柱内对应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固定在减震地板下;且中空柱体外套设有支撑弹簧,用于支撑减震地板,使永磁体始终处于悬空状态。由于永磁体在闭合线圈附近移动时,在楞次定律的作用下,闭合线圈会产生一个始终抵抗永磁体运动的磁场,而且该磁场与永磁体的运动速度相关,速度越快,磁场强度越大。前述的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中,所述中空柱体底端设有一段实心钢柱,实心钢柱外所对应的线槽内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连接有电源,电磁线圈和实心钢柱构成电磁铁结构;所述电磁线圈的电源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时机,以实时补偿所述顽抗力。对于较大型的电梯轿厢,如货运轿厢,其承重一般较大,而仅仅根据闭合磁场的作用可能无法实现有效的减震。所以额外增加电磁铁去配合闭合磁场共同作用,而这个电磁铁的磁力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电源的电压得以实现调节。前述的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中,所述控制器上连接有信号转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与检测线圈相连,所述检测线圈也设在中空柱的线槽内。将一个检测线圈夹杂在闭合线圈中,它将与闭合线圈产生同步的电磁感应,因此可以作为控制电源的基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轿厢的底面上设置减震地板,并在减震地板和轿厢的底面之间设置阻尼减震单元,这个阻尼减震单元提供一个时刻抵抗减震地板相对底面运动的力,这个力随减震地板的相对运动速度而时刻变化的,所以可以提供实时匹配的缓冲力,其缓冲效果也相对弹簧减震高很多,乘客的舒适度也极大地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检测线圈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减震地板,2_永磁体,3_弹簧座,4_闭合线圈,5_底面,6_支撑弹簧,7-电磁线圈,8-检测线圈,9-信号转换电路,10-控制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1。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5上方的减震地板1,减震地板I和底面5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I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I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所述阻尼减震单元包括设在底面5上的中空柱,中空柱的柱体上还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闭合线圈4 ;中空柱内对应设有永磁体2,永磁体2固定在减震地板I下;且中空柱体外套设有支撑弹簧6,用于支撑减震地板1,使永磁体2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一般在减震地板下方设有固定支撑弹簧6的弹簧座3。实施例2。用于载重量较大的电梯的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5上方的减震地板1,减震地板I和底面5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I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I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所述阻尼减震单元包括设在底面5上的中空柱,中空柱的柱体上还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闭合线圈4 ;中空柱内对应设有永磁体2,永磁体2固定在减震地板I下;且中空柱体外套设有支撑弹簧6,用于支撑减震地板1,使永磁体2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所述中空柱体底端设有一段实心钢柱,实心钢柱外所对应的线槽内设有电磁线圈7,电磁线圈7连接有电源,电磁线圈7和实心钢柱构成电磁铁结构;所述电磁线圈7的电源与控制器10相连,控制器10控制电磁线圈7的通断时机,以实时补偿所述顽抗力。所述控制器10上连接有信号转换电路9,信号转换电路9与检测线圈8相连,所述检测线圈8也设在中空柱的线槽内,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5)上方的减震地板(1),减震地板(1)和底面(5)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1)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1)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1)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1)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1)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电梯轿厢的底面(5)上方的减震地板(1),减震地板(I)和底面(5)之间设有多个阻尼减震单元;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上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上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在减震地板(I)受到向下运动时,阻尼减震单元提供向下的顽抗力,且该顽抗力与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减震地板(I)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则顽抗力越大;使得减震地板(I)的运动始终处于阻尼运动状态,从而相对缓和减震地板(I)上方乘客的震动,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单元包括设在底面(5)上的中空柱,中空柱的柱体上还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浩钱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