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768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趸船自动平衡装置,使趸船在活动钢前支座发生较大的移位时依然能自动保持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趸船(5)和搁置在趸船(5)上的活动钢引桥(1),所述活动钢引桥(1)的前端设有与趸船(5)的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趸船(5)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自动平衡轨道(3),所述的活动钢引桥(1)的下端设有与自动平衡轨道(3)相连的自动平衡支座(2),自动平衡支座(2)与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在趸船(5)上的活动范围分别处于趸船重心线(5.1)的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包括趸船和搁置在趸船上的活动钢引桥,所述活动钢引桥的前端设有与趸船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
技术介绍
目前,在长江等内河流域中,采用浮码头来进行货物、车辆、人员的运输是一种常见形式,尤其在水位差较大的中上游地区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造价低、水位适应性好的特点。浮码头与江岸的连接基本上是通过搁置在趸船上的活动钢引桥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码头的水位经常发生变化,活动钢引桥会随趸船的升降而发生坡度的变化,搁置于趸船的钢引桥前支座滚轮在趸船上发生移位。然而实际过程中,水位高差越大,活动钢引桥坡度变化也就越大,搁置于趸船的钢引桥前支座滚轮在浮趸船的移动距离也越长。如果趸船尺寸较小,支座滚轮发生大的移位就改变了趸船的自有平衡,从而将导致趸船倾斜。现在常用的调节趸船倾斜的方法主要为调节趸船配重,但是趸船在浮码头运行过程中,通过压载调节,也会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或因趸船尺度较小出现无法调节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在设计、制造趸船时,还要因考虑趸船的压载需求而进行趸船承载结构设计,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趸船自动平衡装置,使趸船在活动钢前支座发生较大的移位时依然能自动保持平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包括趸船和搁置在趸船上的活动钢引桥,所述活动钢引桥的前端设有与趸船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趸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自动平衡轨道,所述的活动钢引桥的下端设有与自动平衡轨道相连的自动平衡支座,自动平衡支座与活动钢引桥前支座在趸船上的活动范围应分别处于趸船重心线的两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中向右表示向江侧移动,当水位上涨时,活动钢引桥与趸船之间的夹角将减小,搁置于趸船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和自动平衡支座均向江侧移动。活动钢引桥前支座由于向江侧移动而使趸船产生了向江侧倾斜的趋势;然而,由于自动平衡支座也向江侧移动,使自动平衡支座对趸船上的自动平衡轨道产生向下的支反力,从而使趸船产生了向岸侧(图中向右)倾斜的趋势。自动平衡支座的支反力对趸船重心线的力矩与钢引桥前支座对趸船重心线力矩之间的力矩平衡使得趸船处于平衡状态。当水位下降时,上述搁置于趸船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和自动平衡支座均向岸侧移动,趸船也会由于上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矩而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的,为了使自动平衡支座和活动钢引桥前支座能在趸船上运动时更加的方便,自动平衡支座和活动钢引桥前支座均为滚轮支座。进一步的,为了使使自动平衡支座对趸船上的自动平衡轨道始终能产生向下的支反力,所述自动平衡轨道的竖直截面为自动平衡支座滚轮的下切点沿不同水位变化的轨迹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自动平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趸船时额外的考虑趸船的压载需求,且能够使趸船在活动钢前支座发生较大的移位时依然能自动保持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活动钢引桥、2-自动平衡支座、3-自动平衡轨道、4-活动钢引桥前支座、5-趸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包括趸船5和搁置在趸船5上的活动钢引桥1,所述活动钢引桥I的前端设有与趸船5的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趸船5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自动平衡轨道3,所述的活动钢引桥I的下端设有与自动平衡轨道3相连的自动平衡支座2。自动平衡支座2和活动钢弓I桥前支座4均为滚轮支座。所述自动平衡轨道3的竖直截面为自动平衡支座2的滚轮的下切点沿不同水位变化的轨迹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力矩平衡,自动平衡支座2与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在趸船5上的活动范围应分别处于趸船重心线5.1的两侧。如图1所示,当水位上涨时,活动钢引桥I与趸船5之间的夹角将减小,搁置于趸船5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和自动平衡支座2均向江侧移动。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由于向左移动而使趸船5产生了向江侧倾斜的趋势;然而,由于自动平衡支座2也向江侧移动,使自动平衡支座2对趸船5上的自动平衡轨道3产生相向下的支反力,从而使趸船5产生了向岸侧倾斜的趋势。自动平衡支座2的支反力对趸船的重心线5.1的力矩与钢引桥前支座对趸船的重心线5.1力矩之间的力矩平衡使得趸船5处于平衡状态。当水位下降时,上述搁置于趸船5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和自动平衡支座2均向岸侧移动,趸船5也会由于上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矩而处于平衡状态。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论水位高低,均应保证趸船5上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和自动平衡支座2能使活动钢引桥I在趸船5上着力平衡,从而保证浮码头钢引桥在趸船5长距离移动时趸船5的自动平衡。上述技术要求中,最佳技术方案是使活动钢引桥I在趸船5上四点着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包括趸船(5)和搁置在趸船(5)上的活动钢引桥(1),所述活动钢引桥(1)的前端设有与趸船(5)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其特征在于:趸船(5)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自动平衡轨道(3),所述的活动钢引桥(1)的下端设有与自动平衡轨道(3)相连的自动平衡支座(2),自动平衡支座(2)与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在趸船(5)上的活动范围分别处于趸船的重心线(5.1)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趸船自动平衡装置,包括趸船(5)和搁置在趸船(5)上的活动钢引桥(1),所述活动钢引桥(I)的前端设有与趸船(5)相连的活动钢引桥前支座(4),其特征在于趸船(5) 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自动平衡轨道(3),所述的活动钢引桥(I)的下端设有与自动平衡轨道(3)相连的自动平衡支座(2),自动平衡支座(2)与活动钢引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齐同钦万爱玉王孝兵惠晓晓王述真王勇熊巧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