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培军专利>正文

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68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主要由浮体平台、水下屋组成,浮体平台下方密封连接有水下屋,浮体平台于水下屋上方有通道;浮体平台侧面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浮体平台下方或内部固设有配重装置;浮体平台上方设有休闲娱乐设施或观赏物或防护围栏;浮体平台上方设有水上屋;水下屋设有给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强弱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资源,使人类可以享受在水下生活的乐趣,增加新鲜感,为人类带来新体验,并且冬暖夏凉,居住舒适度高,适合人类长期舒适的居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具体而言是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放在陆地上,这样的房屋难以使屋内保持适宜居住的温度,而如果一定要保持适宜居住的温度,则必然伴随着极高的成本。也有极少数的房屋提供了水下居住的环境,但现有技术中,对于水下房屋,尚无适合人长期舒适居住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077980Y公开了一种水下房屋,用防水耐用的材料做一个不漏水容器,容器下方设配重装置层,上方外侧设保护罩,保护罩浮在水面上托住容器入口。该房屋可漂浮于水上,而人居住于水下,屋内可因置于水下而得以保持适合居住的温度,但该水下房屋显然没考虑人在其中生活所必须的一些设施,而且在水上漂浮随水流移动,非常不适合人长期居住。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155110Y公开了一种简易水下房屋,在不漏水的容器底部设配重装置层,配重装置层下方设固定器,容易上方设封闭层。该水下房屋虽然解决了前述的在水上漂浮随水流移动的问题,但很显然仍未充分考虑人在其中生活所必须的设施,而且由于固定器在下方,房屋置于水中时只能固定于水底,一方面固定的成本会因水底流沙的影响而非常高,另一方面也难免使人担心在水漫过房屋顶部的时候在其中的人难以进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该房屋制造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资源,使人类可以享受在水下生活的乐趣,增加新鲜感,为人类带来新体验,并且冬暖夏凉,居住舒适度高,适合人类长期舒适的居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主要由浮体平台、与浮体平台连接的水下屋组成,所述浮体平台上设有与水下屋上方连接的通道,所述水下屋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还包括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浮体平台或水下屋的侧面或底面;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浮体平台下方或内部设有配重装置,配重装置可以是下列三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填充于浮体平台内的重物层;置于浮体平台下方的重物块;一端固定在浮体平台上而另一端固定于水底的弹性拉索。所述浮体平台上方设有休闲娱乐设施、观赏物和防护围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浮体平台或水下屋与水接触的表面有防腐层。所述浮体平台上方设有水上屋。所述水下屋为不透明材料,侧壁上设有观赏窗;观赏窗所用材料为透明材料,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水下屋为透明材料。所述水下屋设有通风管道、强弱电系统,通风管道数量为至少一个;通风管道和强弱电系统经浮体平台接入水下屋,或经水下屋侧壁接入水下屋。所述水下屋设有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污管、进水管组成;进水管经浮体平台从水下屋顶部接入,或经水下屋侧壁从水下屋侧面接入。所述进水管经浮体平台连接开口至浮体平台上方。所述水下屋设有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污管、水箱、送水管组成;水箱置于所述水上屋中,送水管经浮体平台连通水箱与水下屋。所述排污管经水下屋侧壁或底部接入水下屋中;排污管接入水下屋的位置低于所述进水管或所述送水管接入水下屋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制造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资源,使人类可以享受在水下生活的乐趣,增加新鲜感,为人类带来新体验,并且冬暖夏凉,居住舒适度高,适合人类长期舒适的居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V-V面剖视图,为说明清楚,图中略去了防护围栏;图4为图3中给排水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给排水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配重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配重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式意图;图8为图3中配重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浮体平台,11-休闲娱乐设施,12-观赏物,13-配重装置,14-防护围栏,2-水下屋,21-观赏窗,22-通道,3-固定装置,31-排污管,32-进水管,33-水箱,34-送水管,4-水上屋,41-窗,42-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主要由浮体平台1及与浮体平台1密封连接的水下屋2组成;浮体平台1上设有与水下屋2上方连接的通道22,水下屋2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浮体平台1侧面设有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还包括固定装置3设置在所述浮体平台1或水下屋2侧面。由于浮体平台1的设置,使得房屋可以浮于水面之下,从而以很低成本实现了利用水温使屋内保持适宜温度的目的,并且由于浮体平台1可漂浮,从而有效避免了水漫过房屋使人难以进出的问题。由于固定装置3设于侧面,故可以将浮体平台及房屋固定于岸边,固定效果好,而且固定方式可调整方式多,能有效应对各种情况。作为前述设置的一种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技术手段,所述固定装置3也可以固设在水下屋2侧面。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使本专利技术更适宜人居住,所述浮体平台1上方设有休闲娱乐设施11和观赏物1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为使居住在水下屋2中的人能观赏水下风景,所述水下屋2为不透明材料,侧壁上设有观赏窗21;观赏窗21所用材料为透明材料,数量为至少一个。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水下观赏效果,所述水下屋2为透明材料。如图2、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浮体平台1上方设有水上屋4。水上屋4可供人休闲娱乐、避风避雨等,设置于水下屋2正上方,使通道22正好处于水上屋4内,进一步提高人在水下屋2中居住的舒适度,但同样可以设置于浮体平台1上的其他地方,以配合周边风景。如图4、图5所示,所述水下屋2设有给排水系统。该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居住舒适度,使本专利技术能让人长期居住的同时避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如图4所示的上述给排水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给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污管31、进水管32组成;进水管32经浮体平台2从水下屋2顶部接入。所述进水管32经浮体平台2连接开口至浮体平台2上方。所述排污管31经水下屋2侧壁接入并开口于水下屋2下方,其接入水下屋2的位置低于所述进水管32接入水下屋2的位置。该设置可长期持续的为居住于水下屋2中的人供水,极大的提高了居住的方便与舒适,而进水管开口于浮体平台1上方部分,则可为水上屋4或浮体平台1上休闲娱乐的人提供方便。为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进水管3也可经水下屋2侧壁从水下屋2侧面接入。如图5所示的上述给排水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给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污管31、水箱33、送水管34组成;水箱33置于所述水上屋4中,送水管34经浮体平台2连通水箱33与水下屋2。所述排污管31经水下屋2侧壁接入并开口于水下屋2下方,其接入水下屋2的位置低于所述送水管34接入水下屋2的位置。该设置同样可长期持续的为居住于水下屋2中的人供水,极大的提高了居住的方便与舒适,较第一种实施方式而言,要往水箱33中添水以备用,则相对较麻烦,但另一方面,水箱33的设置又可在外部断水的情况使居住在屋中的人依然有水可用。类似于图4中进水管32的设置方式,所述水下屋2设有通风管道、强弱电系统,通风管道数量为至少一个;通风管道和强弱电系统可经浮体平台1从水下屋2顶部接入,也可经水下屋2侧壁从水下屋2侧面接入。通风管道一般为两个,分别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主要由浮体平台(1)、与浮体平台(1)连接的水下屋(2)组成,所述浮体平台(1)上设有与水下屋(2)上方连接的通道(22),所述水下屋(2)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主要由浮体平台(1)、与浮体平台(1)连接的水下屋(2)组成,所述浮体平台(1)上设有与水下屋(2)上方连接的通道(22),所述水下屋(2)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水下屋(2)设有通风管道、强弱电系统,通风管道数量为至少一个;通风管道和强弱电系统经浮体平台(2)接入水下屋(2),或经水下屋(2)侧壁接入水下屋(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装置(3),设置在所述浮体平台(1)或水下屋(2)的侧面或底面;所述固定装置(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浮体平台(1)下方或内部设有配重装置(13),配重装置(13)可以是下列三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填充于浮体平台(1)内的重物层;置于浮体平台(1)下方的重物块;一端固定在浮体平台(1)上而另一端固定于水底的弹性拉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浮体平台(1)上方设有休闲娱乐设施(11)、观赏物(12)和防护围栏(1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浮体平台(1)或水下屋(2)与水接触的表面有防腐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浮体水下房屋,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培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