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
技术介绍
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则相对较晚,自行设计与制造高端的自动装配生产线还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对于重型车辆与装备的装配,以前多靠人力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开始往自动化方向发展,制造多工位装配生产线,但重型车辆与装备的特点,导致其装配线一般都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另一个最重要的缺点是由于车辆或装备较重,因此生产线的底部必须铺设导轨及安装运送小车,这样如果整体安装在地平线之上,则小车之上整体高度较高,工人在工位上的操作非常不易,降低了效率;如果为了使得整体高度较适宜人工操作,则必须在生产线底部挖个大坑,成本较高,且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重型装备多工位装配生产线整体高度较高或为了降低高度而需要挖坑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所述生产线直线分布多个工位,最后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直线分布多个工位,最后工位的地面上安装导轨(4),导轨(4)安装于地面上并关于工位的中心对称分布,并由从第一工位到最后工位相反的方向延伸至最后工位的下方;第一工位与最后工位的两侧均至少各安装两个升降平台部件(5),中间工位的两侧均至少各安装两个固定平台部件(22),每个工位上安装一装配平台(3),装配平台(3)安装在升降平台部件(5)或固定平台部件(22)上;最后工位上的每个升降平台部件(5)上均安装有升降托架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直线分布多个工位,最后工位的地面上安装导轨(4),导轨(4)安装于地面上并关于工位的中心对称分布,并由从第一工位到最后工位相反的方向延伸至最后工位的下方;第一工位与最后工位的两侧均至少各安装两个升降平台部件(5),中间工位的两侧均至少各安装两个固定平台部件(22), 每个工位上安装一装配平台(3),装配平台(3)安装在升降平台部件(5)或固定平台部件 (22)上;最后工位上的每个升降平台部件(5)上均安装有升降托架部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位和最后工位的升降平台部件(5)包括升降电机(7)、升降丝杠(8)、升降螺母(9)、平台固定板 (10)、第一电机(11)、Z形固定板(12)、第一滚轮(13)、第一过渡轴(14)、角箱(15)和转向箱(20)等;升降电机(7)通过角箱(15)固定于地平线以下的一个坑内,角箱(15)通过多个转向箱(20)连接多个升降丝杠(8)上,每个升降丝杠(8)中嵌套一个升降螺母(9),多个升降螺母(9)同时连接在平台固定板(10)上2形固定板(12)的下底板的下底面固定于地面上,升降丝杠(8)的上端固定于Z形固定板(12)的上底板的下底面的孔内;平台固定板 (10)内通过轴承套有第一过渡轴(14),第一过渡轴(14)的一侧与安装在平台固定板(10) 上的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侧安装有第一滚轮(13),装配平台(3)通过底面的凹槽与两边升降平台部件(5)的第一滚轮(13)的凸块配合安装于第一滚轮(1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后工位的升降托架部件(6)包括固定块(16)、导向套(17)、Γ型托架(18)和气缸(19)等;中空的固定块(16)固定于Z形固定板(12)的上底板的上顶面上,Γ型托架(18)的下端通过导向套(17)安装于固定块(16)内部的上端,且与安装于固定块(16)底面上的气缸(19)的顶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车辆多工位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工位的固定平台部件(22)包括第一固定板(23)、第二电机(24)、第二过渡轴(25)、第三电机 (26)、第三过渡轴(27)、第三滚轮(28)和第二滚轮(29)等;所述的固定平台部件(22)中的第一固定板(23)的下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浙大奔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