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氮氧化物的净化领域,具体是ー种。
技术介绍
氮氧化物作为一次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它可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其二次污染,会产生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空洞效应。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锅炉燃烧,一般来说,去除NO有两种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直接催化分解法(2N0 = N2+02)。选择性催化还原需要用到还原剂,如NH3, CO及碳氢化合物等,这ー方法适合在含氧较高的气氛中工作,将NO转化为N2,但是该方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耗氨量大、存在氨泄露造成二次污染的隐患。此外,该方法エ艺过程中把有用的NH3变成无用的N2,本身也是不经济的,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直接催化分解最终将NO转化为无害气体氮气和氧气,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不消耗还原剂、经济性好、エ艺简单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去除NO最具吸引力的方法。载体对提高催化剂活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NO分解需要催化剂负载在大表面积的多孔载体上,以增强催化剂的分散度、減少催化剂的用量、增加气体的透过率、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 ...
【技术保护点】
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①金属铁、钴、镍、锰、铜的硝酸盐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混合的几种加水,以及碳纳米管配制成混合液,混合液中硝酸盐的当量浓度为0.1~0.5N,碳纳米管占3~5wt%;②混合液置于内衬有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釜内加热至80~120℃,保温?10~20h,随后冷却至室温,离釜,获得糊状混合物,糊状混合物被加热至70~100℃,保温直至水分蒸干为止,获得固体混合物;③固体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炉内加热至400~500℃,保温焙烧2~4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固体混合物压碎,过40~60目筛,得到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M/CNTs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 ①金属铁、钴、镍、锰、铜的硝酸盐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混合的几种加水,以及碳纳米管配制成混合液,混合液中硝酸盐的当量浓度为0.1 0. 5N,碳纳米管占3 5wt% ; ②混合液置于内衬有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釜内加热至80 120°C,保温10 20h,随后冷却至室温,离釜,获得糊状混合物,糊状混合物被加热至70 100°C,保温直至水分蒸干为止,获得固体混合物; ③固体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炉内加热至400 500°C,保温焙烧2 4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固体混合物压碎,过40 60目筛,得到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M/CNTs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④将M/CNTs催化剂置于石英管内,然后将石英管置于管式炉内,保护气体氛围下炉内加热至500 6000C,保温,然后以保护气体为载体将H2带入管式炉内,带入时间为6 8h,得到纳米级的M/CNTs催化剂,保护气体与H2组成的混合气的流速为20 30ml/min,H2的体积百分比为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为钙钛石ABO3或类钙钛石A2BO4催化剂置于石英管内,然后将石英管置于管式炉内,4氛围下保温还原2 6h,还原温度为40(T60(TC ;调整炉内温度为600^900°C,以10 30ml/min的流速向管式炉内通入甲烷,保温且通入甲烷的时间为8 10h,随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产物;先用70%硝酸冲洗碳产物,然后采用去离子水冲洗,70%硝酸和去离子水反复循环冲洗3 5次,过滤,置于马弗炉中,炉内加热至30(T50(TC,保温焙烧I 3h,得到碳纳米管;钙钛石ABO3和类钙钛石A2BO4催化剂中A均为稀土元素,B均为过渡金属元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氧化物去除用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钙钛石ABO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佳丽,李育珍,高利珍,张卫珂,高丽丽,高永华,刘富龙,阎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