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612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消泡釜罐体安装有夹套。有多层螺旋的搅拌叶片的搅拌轴处于釜中、顶端与罐体顶部的搅拌电机和减速器连接。搅拌轴为空心轴,搅拌叶片为内有导热介质输送管道的空心叶片。旋转接头上的导热介质入口与搅拌叶片的导热介质输送管道上端相接,经空心轴至其上端的导热介质出口,夹套介质出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入口与导热介质加热装置连接。罐体密封有气体入口和排空管。消泡时先加热慢速搅拌、再保持温度不变快速搅拌,流膜时可通入CO2等防止树脂变色、变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消泡完全,提高后续所得薄膜的表面质量,消泡时间缩短,消泡釜结构简单,消泡工艺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胺酸树脂的合成技术,具体为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薄膜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耗、耐高温、防腐蚀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行业,特别是在电工行业内更是各种高档电器的主要绝缘材料。目前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工艺是以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为原料,在流涎机上流涎成型得到自支撑聚酰胺酸厚膜,再经过加热拉伸、亚胺化、冷却定型处理得到聚酰亚胺薄膜。为减小下游应用领域产品的重量和体积,市场需求的薄膜厚度规格趋于薄型化。制作厚度小的薄膜就需要聚酰酸胺树脂的质量提高,聚酰酸胺树脂中的微小杂质和气泡均会造成流涎成型薄膜表面的瑕疵缺陷,不仅影响薄膜的表观,而且瑕疵缺陷位置处易被高电压击穿,绝缘失效,无法在电工电子产品上使用。现有常规聚酰胺酸树脂合成是在处于持续冷却或者加热条件的反应釜内用溶剂二甲基乙酰胺作为介质通过二酐与二胺的聚合反应制造。目前的聚酰酸胺树脂合成装置中,消泡釜只是普通的罐体容器,消泡也没有特别的工艺,反应釜中完成配料的聚酰酸胺树脂溶液只是简单地压入消泡釜中静置或者真空状态保持数小时,待其自然或者负压消泡。因聚酰酸胺树脂溶液粘度较大,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包括容纳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的消泡釜,所述消泡釜的罐体上方有进料管口(5),下方有出料管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釜罐体安装有夹套,夹套下方有夹套介质入口(9)、上方有夹套介质出口(11),管道连接夹套介质入口(9)、夹套介质出口(11)与导热介质加热装置;搅拌轴(6)处于罐体内中部,其顶端与安装于罐体顶部的搅拌电机(1)和减速器(2)连接,搅拌轴(6)上有多层螺旋的搅拌叶片(7)。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包括容纳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的消泡釜,所述消泡釜的罐体上方有进料管口(5),下方有出料管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釜罐体安装有夹套,夹套下方有夹套介质入口(9)、上方有夹套介质出口(11),管道连接夹套介质入口(9)、夹套介质出口(11)与导热介质加热装置;搅拌轴(6)处于罐体内中部,其顶端与安装于罐体顶部的搅拌电机(I)和减速器(2)连接,搅拌轴(6)上有多层螺旋的搅拌叶片(J)。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酸树脂合成过程的消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6)为空心轴,所述搅拌叶片(7)为其内有导热介质输送管道的空心叶片;搅拌轴(6)在搅拌电机(I)和减速器(2)下方经旋转接头(3)固定安装于罐体,旋转接头(3)上的导热介质入口与搅拌叶片(7)的导热介质输送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龙董占林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