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滁菊离体NaN3诱变育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99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滁菊离体NaN3诱变育种技术。首先利用滁菊的嫩茎、茎尖或叶片离体培养形成无菌苗;以无菌苗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在增殖过程中采用叠氮化钠(NaN3)处理,诱发突变;将试管苗生根处理并移栽;最后于花期在田间选育优良的突变体。此方法能有效地克服无性繁殖植物品种改良的障碍和在自然条件下芽变频率低,突变范围小的约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优良突变体,诱变效率高,对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滁菊无性繁殖的遗传改良有重要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滁菊离体NaN3诱变育种技术,属于生物
中的化学诱变育种技术。
技术介绍
i除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huju,,菊科 Asteraceae,菊属 Chrysanthem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全国四大药菊之一,安徽著名地道药材,以花入药,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属药、茶兼用佳品。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护肝明目,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疗效显著。近年研究发现滁菊对癌症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滁菊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在滁州地区大面积种植,是重要的中草药及经济作物。然而,由于长期的扦插无性繁殖,品种退化及病虫害严重,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无法进行品种改良与更新,同时,在自然条件下,芽变的几率很低,优异变异的几率更低,远不能适应菊农对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为了提高滁菊品种的典型性,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脱毒快速繁殖虽然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在滁菊新品种的选育尚未见报道。菊花诱发突变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大类,主要集中在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培育菊花新品种,杨保安等(1996)采用60Coy射线辐射与组培相结合育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滁菊离体NaN3诱变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利用NaN3对滁菊进行诱变育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滁菊离体NaN3诱变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利用NaN3对滁菊进行诱变育种。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诱变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变育种过程包括① 滁菊离体培养苗的制备、②NaN3化学诱变、③诱变苗的促壮生根、④炼苗和田间栽培、⑤田间选择和室内鉴定,其具体步骤如下①离体培养苗的制备将滁菊幼茎和嫩叶用中性洗衣粉洗涤并冲洗干净,然后进行表面消毒,将消毒后的幼茎用无菌水漂洗4-5次,然后a)将带腋芽茎段或嫩茎尖外植体接种于MS+NAAO.1mgL-1培养基,每瓶接种外植体 2-3个,20-30天再继代一次,形成大量的无菌苗;b)或将嫩叶外植体接种于丛芽分化培养基MS+TDZO. 1-0. 2mgL-l+ NAAO. 1-0. 2mgL_l 或 MS+KT 3-4mgL-l+NAA0. 1_0. 4mgL_l,培养 40_50d 形成丛芽(图1);②NaN3化学诱变选择生长15d-20d的无菌苗切成带腋芽茎段或剥离茎尖接种于含有NaN3诱变剂的 MS+TDZ O. 1-0. 2mgL-l+NAA0. 1-0. 2mgL_l 或 MS+KT 3-4mgL-l+NAA0. 1-0. 4mgL_l 丛芽分化培养基上,处理35d-45d,使部分茎尖、叶腋或茎段基部形成丛芽(图2、图3);③诱变苗的促壮生根将诱变处理形成的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学许峰胡能兵周玉丽何克勤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