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作业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16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须使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离开,就能够操作输出调整机构而提高作业效率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将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设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与把持部(111)之间。由此,能够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手的手指操作调整旋钮(142),因此把持着割灌机1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111),就能够调整输出调整机构(140)的旋钮(14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割灌机、链锯(chain saw)及动力吹风机等手提式的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该种手提式作业机械,例如公知具有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该输出调整部件能够将用于调整作业时的发动机的输出的油门操纵杆固定在任意位置上。在具有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由于将油门操纵杆固定于任意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够一边保持恒定的输出一边进行作业的优点。但是,在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即使在作业过程中手离开了手提式作业机械,只要不对油门操纵杆进行使发动机返回到怠速运转的状态的操作,则发动机继续以恒定的输出运转,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安全性。另一方面,作为与上述手提式作业机械的输出调整部件种类不同的输出调整部件,公知仅在使用者操作油门操纵杆的期间内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当使用者的手离开油门操纵杆时发动机变为怠速运转的状态的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在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当使用者的手离开油门操纵杆时,发动机变为怠速运转的状态,因此安全性较高。但是,在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在欲使发动机以怠速运转的状态与最大输出的运转之间的所谓节气门半开(half throttle)来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固定油门操纵杆,因此难以恒定地保持发动机的输出。因此,在具有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使用者使发动机以最大输出运转,存在产生不必要的噪声、振动且增加燃料的消耗量这样的问题。因此,作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输出调整部件,公知如下的输出调整部件,该输出调整部件包括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第I油门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把持部支承,能够通过用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的手指进行使该第I油门操纵杆的另一端侧移动到把持部侧的操作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第2油门操纵杆,其位于把持部与上述第I油门操纵杆之间,该第2油门操纵杆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把持部,能够通过用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的手指进行使该第2油门操纵杆的另一端侧移动到握持部侧的操作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输出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采用该输出调整部件,即使使用者继续进行使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操作,也不会使发动机以最大输出进行运转,能够一边使发动机保持小于最大输出的预定输出,一边进行作业。由此,采用具有该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能够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声、振动,减少燃料的消耗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226477号公报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利用输出调整机构调整第2油门操纵杆相对于第I油门操纵杆的位置,从而调整在使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输出。在该输出调整部件中,连结第I油门操纵杆和第2油门操纵杆的螺纹状的调整旋钮设在第I油门操纵杆的外侧。因此,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为了进行由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而引起的发动机的输出的调整,必须使至少一只手离开把持部而操作调整旋钮,由此难以提高操作性,不能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使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离开就能够操作输出调整机构、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作业部;驱动源,其用于驱动上述作业部;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以及输出调整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驱动源的输出,上述输出调整部件包括 第I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I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驱动源的输出;第2操纵杆,其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I操纵杆之间,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2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调整驱动源的输出;以及输出调整机构,其具有输出调整操作部,通过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任意地调整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驱动源的输出,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设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I操纵杆之间。由此,由于能够用把持着把持部的状态的手的手指操作输出调整操作部,因此,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就能够调整输出调整机构。在上述把持部上,在除了与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设有沿上述把持部的周向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上述与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上设有凹曲面。在比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凸缘部靠轴线方向一端侧,且在上述把持部的凹曲面侧的位置,设有比上述凹曲面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设有驱动源的驱动停机按钮。该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半锁机构,在上述驱动源为发动机的情况下,该半锁机构用于将设于上述发动机的节气门的阀开度锁定为节气门半开的状态;用于操作上述半锁机构的锁定操纵杆设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第2操纵杆之间的与上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上述锁定操纵杆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解除节气门半开状态下的锁定状态的转动方向施力;使该锁定操纵杆的另一端侧自朝向上述第2操纵杆侧的状态向上述突出部侧以通过上述把持部的一端侧的方向的方式转动,从而形成锁定状态。上述驱动停机按钮的布线的通路形成为自上述突出部朝向第2操纵杆向外侧突出。采用本技术,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就能够进行输出调整机构的调整,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用于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割灌机的立体图。图2是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输出调整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输出调整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由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而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的方法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首lJ图。图6是表示由操作第I油门操纵杆而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的方法的输出调整装置的首1J视图。图7是表示分别最大限度地操作第I油门操纵杆和第2油门操纵杆的状态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图8的(a)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8的(b)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图9的(a)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9的(b)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 图9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技术的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一例,说明发动机驱动的割灌机。如图1所示,该割灌机I包括操作杆2,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3,其与操作杆2的后端侧相连接;圆板状的刀片5,其借助齿轮头4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操作杆2的前端侧。操作杆2在其内部件设有能够自由转动的传动轴(未图示)。在传动轴的后端侧连结有发动机3。另外,在传动轴的前端侧连结有齿轮头4。另外,在操作杆2的中央部的稍稍后端侧设有供使用者保持割灌机I而进行操作的手把6。手把6由管状的构件构成,自操作杆2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并且弯曲形成为两端部朝向上方。在手把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作业部;驱动源,其用于驱动上述作业部;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以及输出调整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驱动源的输出,该手提式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调整部件包括:第1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1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驱动源的输出;第2操纵杆,其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2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调整驱动源的输出;以及输出调整机构,其具有输出调整操作部,通过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任意地调整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驱动源的输出,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设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31 JP 2011-1886111.一种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作业部;驱动源,其用于驱动上述作业部;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以及输出调整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驱动源的输出,该手提式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调整部件包括 第I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I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驱动源的输出; 第2操纵杆,其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I操纵杆之间,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2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调整驱动源的输出;以及 输出调整机构,其具有输出调整操作部,通过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任意地调整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驱动源的输出, 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设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I操纵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能够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来操作上述输出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福泰雄中村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