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8308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包括集水井、格栅沟、木质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滤池房、复合生物滤池、中间池和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格栅沟设置在集水井内,并靠近进水管管口,所述的木质格栅设置在集水井的井口,所述的调节池通过管道分别与集水井、生物滤池房连接,所述的提升泵设置在连接调节池和生物滤池房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复合生物滤池设置在生物滤池房内,所述的中间池通过管道分别与生物滤池房和人工湿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能耗,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水回用处理
,涉及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目前普遍采用的中水回用系统,大部分是通过各种过滤和多次沉淀的方式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能够处理一般的污水。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工序复杂,过滤和沉淀工序较多,增加了建造成本,单位时间污水处理量有限,对污染严重的污水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中水回用系统成本较高、工序复杂和处理效果不够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建造成本低、工序简单和处理效果好的中水回用循环系统。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其包括集水井、格栅沟、木质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滤池房、复合生物滤池、中间池和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格栅沟设置在集水井内,并靠近进水管管口,所述的木质格栅设置在集水井的井口,所述的调节池通过管道分别与集水井、生物滤池房连接,所述的提升泵设置在连接调节池和生物滤池房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复合生物滤池设置在生物滤池房内,所述的中间池通过管道分别与生物滤池房和人工湿地连接,处理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包括集水井(1)、格栅沟(2)、木质格栅(3)、调节池(4)、提升泵(5)、生物滤池房(6)、复合生物滤池(7)、中间池(8)和人工湿地(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1)与进水管相连,所述的格栅沟(2)设置在集水井(1)内,并靠近进水管管口,所述的木质格栅(3)设置在集水井(1)的井口处,所述的调节池(4)通过管道分别与集水井(1)、生物滤池房(6)连接,所述的提升泵(5)设置在连接调节池(4)和生物滤池房(6)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复合生物滤池(7)设置在生物滤池房(6)内,所述的中间池(8)通过管道分别与生物滤池房(6)和人工湿地(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包括集水井(I)、格栅沟(2)、木质格栅(3)、调节池(4)、提升泵(5)、生物滤池房¢)、复合生物滤池(7)、中间池(8)和人工湿地(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I)与进水管相连,所述的格栅沟(2)设置在集水井(I)内,并靠近进水管管口,所述的木质格栅(3)设置在集水井(I)的井口处,所述的调节池(4)通过管道分别与集水井(I)、生物滤池房(6)连接,所述的提升泵(5)设置在连接调节池(4)和生物滤池房(6)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复合生物滤池(7)设置在生物滤池房¢)内,所述的中间池(8)通过管道分别与生物滤池房(6)和人工湿地(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锡文张联合汪锡武徐祖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