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包括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和设置在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上的两个接电弹片;所述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包括底座、盖板和PCB线路板,所述底座和盖板组成形成壳体;所述壳体外周壁上设有绝缘材质的接线座,所述PCB线路板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外周壁作为接电部,该接电部位于接线座的一侧端,且该接电部板体上设有两个接电点;各接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相应一个接电点上,另一端伸出接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扁平型振动马达接线部分的结构,在保证安装快速便捷的基础上,又不会增加自身的高度,从而有效拓宽了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型电机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个人通讯系统中的移动电话、寻呼机等,正向着体积更小、机身更薄、功能更强大的趋势发展,扁平型振动马达(也称之为纽扣型振动马达)也随之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扁平型振动马达通常是通过导线与通讯电器中的电源电连接,所用导线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扁平型振动源PCB电路板上的两个焊点固定相连,另一端与通讯电器中的电源相连。由于受到通讯电器壳体内安装空间的影响,这种电连接操作十分困难,其原因在于PCB电路板上两个焊点之间的有效距离不会超过O. 5毫米,这远小于实际焊接中焊接点的高度,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两个焊点短路。同时由于所用导线直径小而且质地柔软,要求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一手拿导线,一手拿烙铁进行焊接,作业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由此引起的不良品居高不下,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改进型扁平型振动马达,在扁平型振动马达壳体顶壁上设置两个接触弹片,一个弹性形状近似“Y”字形,另一个近似“一”字型。这种结构省略了导线焊接,可以快速的安装到所指定的位置上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把接触弹片安装早机壳顶壁上,无疑提高了整体的高度,从而使得通讯电器变得较厚,这与采用扁平型振动马达降低整机厚度的使用目的背道而驰,使得扁平型振动马达本来具有的高度优势消失殆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需导线连接,又不改变整体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安装的扁平型振动马达。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包括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和设置在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上的两个接电弹片;所述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包括底座、盖板和PCB线路板,所述底座和盖板组成形成壳体;所述壳体外周壁上设有绝缘材质的接线座,所述PCB线路板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外周壁作为接电部,该接电部位于接线座的一侧端,且该接电部板体上设有两个接电点;各接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相应一个接电点上,另一端伸出接线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B线路板的接电部位于接线座接近盖板的一侧端,所述盖板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外周壁作为支撑板,该支撑板抵接在PCB线路板接电部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座设有隔板,该隔板位于两接电弹片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各接电弹片的基本形状是S形,包括用于固定在PCB线路板接电点上的固定板部、伸出接线座的接电板部、以及连接固定板部和接电板部的弹性板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座设有邻接底座外周壁的支撑壁,各接电弹片还包括从固定板部向着该支撑壁延伸并抵接在该支撑壁上的限位板部,所述限位板部末端再折返并朝着远离该支撑壁的的方向延伸形成连接板部,该连接板部的末端再折返并朝着远离PCB线路板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接电板部;所述限位板部和连接板部组合形成弹性板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接电板部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V字型或U字型的接电触头。上述技术方案中,各固定板部设有正对PCB线路板上相应一个焊接点的半圆形缺□。本技术通过改进扁平型振动马达接线部分的结构,在保证安装快速便捷的基础上,又不会增加自身的高度,从而有效拓宽了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扁平型振动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不扁平型振动马达的一种俯视图;图4是图3所不扁平型振动马达沿A-A线的一种首I]视图。附图所示标记为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I,底座11,盖板12,支撑板121,PCB线路板13,接电部131,壳体14,外周壁141,接电弹片2,固定板部21,缺口 211,弹性板部22,限位板部221,连接板部222,接电板部23,接电触头231,接线座3,隔板31,支撑壁3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扁平型振动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扁平型振动马达的一种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扁平型振动马达沿A-A线的一种剖视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见图1至图4所示,包括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I和设置在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I上的两个接电弹片2 ;所述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I包括底座11、盖板12和PCB线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盖板12组成形成壳体14 ;所述壳体14外周壁141上设有绝缘材质的接线座3,所述PCB线路板13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14外周壁作为接电部131,该接电部131位于接线座3的一侧端,且该接电部131板体上设有两个接电点;各接电弹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应一个接电点上,另一端伸出接线座3。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座3通过胶接方式固定在壳体13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PCB线路板13的接电部131位于接线座3接近盖板12的一侧端,所述盖板12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14外周壁作为支撑板121,该支撑板121抵接在PCB线路板13接电部131上。所述接线座3设有隔板31,该隔板31位于两接电弹片2之间。本实施例中,各接电弹片2的基本形状是S形,包括用于固定在PCB线路板13接电点上的固定板部21、伸出接线座3的接电板部23、以及连接固定板部21和接电板部23的弹性板部2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座3设有邻接底座11外周壁的支撑壁32,各接电弹片2还包括从固定板部21向着该支撑壁32延伸并抵接在该支撑壁32上的限位板部221,所述限位板部221末端再折返并朝着远离该支撑壁32的的方向延伸形成连接板部222,该连接板部222的末端再折返并朝着远离PCB线路板13接电部131的方向延伸形成接电板部23 ;所述限位板部221和连接板部222组合形成弹性板部22。各接电板部23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V字型或弧线形的接电触头231,本实施例是弧线形。为了更好吧各固定板部21胶接或焊接固定在PCB线路板的接电点上,还在各固定板部21正对接电点处设有半圆形缺口 211,多余的胶水或焊料可以填充在该缺口 211中。本实施例通过改进扁平型振动马达接线部分的结构,在保证安装快速便捷的基础上,又不会增加自身的高度,从而有效拓宽了应用范围。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包括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1)和设置在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1)上的两个接电弹片(2);所述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1)包括底座(11)、盖板(12)和PCB线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盖板(12)组成形成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外周壁上设有绝缘材质的接线座(3),所述PCB线路板(13)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14)外周壁作为接电部(131),该接电部(131)位于接线座(3)的一侧端,且该接电部(131)板体上设有两个接电点;各接电弹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应一个接电点上,另一端伸出接线座(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型振动马达,包括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I)和设置在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⑴上的两个接电弹片⑵;所述扁平型振动马达本体⑴包括底座(11)、盖板(12)和PCB线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盖板(12)组成形成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外周壁上设有绝缘材质的接线座(3),所述PCB线路板(13)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14)外周壁作为接电部(131),该接电部(131)位于接线座(3)的一侧端,且该接电部(131)板体上设有两个接电点;各接电弹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应一个接电点上,另一端伸出接线座(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线路板(13)的接电部(131)位于接线座(3)接近盖板(12)的一侧端,所述盖板(12)的部分板体伸出壳体(14)外周壁作为支撑板(121),该支撑板(121)抵接在PCB线路板(13)接电部(13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3)设有隔板(31),该隔板(31)位于两接电弹片(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动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家声,彭小华,李中平,方邵彬,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