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磁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19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磁套结构,包括磁套,磁套一侧面设置为开口,其中:磁套的开口端面设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性好,可提升温升及耐电流特性,在同等特性下实现用料更节省的电感磁套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电感特性强等优点,既可用于组装插件类电感,也可用于组装SMD类电感适应未来多层PCB发展趋势,应用范围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贴片/插件通用的电感磁套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0所示,传统平ロ型电感的结构包括磁套I'、磁柱芯2'和线圈3',磁套I' 一侧面设置为开ロ,线圈3'环绕磁柱芯2'组合设置于磁套r的壳腔中并注胶固定为一体,线圈3'两端形成连接脚31'。上述结构磁柱芯2'和线圈3'构成的磁芯组装易错位造成特性不足,以致制作过程中需点胶以固定和烘烤エ序易造成气隙,降低了感值,存在电感整体结构存在强度较弱、制作エ序较多、组装时间长等缺点。如生产时具体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1、结构由于没有位置限制,R棒在磁套内的组装位置不统一。平ロ型电感材料组装后需焊锡、修脚造成エ序和エ时的増加。2、平ロ型电感材料组装后耐电流不好,不利于散热,温升特性不佳,难以提升电感性能。3、平ロ型电感材料只能用于插件型电感来组装电路板,其应用受限且制程组装性复杂,难度高。如因为结构本身或生产问题所衍生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由于R棒在磁套内的组装位置不统一,易造成特性不足;(2) —块电路板上有多个插件,如果某一位置漏掉ー个插件,又需重复组装、焊锡与修脚等整套エ序,且补漏行为只能由专业人员作业,难度大且无法应用自动化作业。(3)很多中高端的电路板同时支持插件与贴片电感电容,七层以上电路板基本上只用贴片型,而平ロ型磁套电感只能用作插件电路板,不能用于贴片类组件,应用范围 受限;(4)制程エ序多,组装エ时长。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性好,可提升温升及耐电流特性,在同等特性下实现用料更节省的电感磁套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电感特性强等优点,既可用于组装插件类电感,也可用于组装SMD类电感适应未来多层PCB发展趋势,应用范围更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电感磁套结构,包括磁套,磁套ー侧面设置为开ロ,其中磁套的开ロ端面设有缺ロ。上述的电感磁套结构,磁套为方形,其缺ロ有两个,相对称设置在开ロ的对角位两侦れ上述的电感磁套结构,磁套内腔长度与磁柱芯长度相适应、宽度和深度与线圈外径相适应。上述的电感磁套结构,磁套的缺ロ与线圈的两连接脚相对应。上述的电感磁套结构,磁套开ロ端面呈水平方向设置,缺ロ两对角位定位线圈的连接脚于其中。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ー种电感结构,包括磁套、磁柱芯和线圈,磁套ー侧面设置为开ロ,线圈环绕磁柱芯组合设置于磁套的壳腔中并注胶固定为一体,线圈两端形成连接脚,其中磁套的开ロ端面设有缺ロ。上述的电感结构,磁套为方形,其缺ロ有两个,相对称设置在开ロ的对角位两侧,上述的电感结构,磁套其长度与磁柱芯长度相适应、宽度和深度与线圈外径相适应。上述的电感结构,连接脚定位在缺ロ处。上述的电感结构,磁柱芯与磁套开ロ端面呈水平方向设置,连接脚分别位于磁套的两对角位与缺ロ相对应。上述的电感结构,电感结构为SMD类结构,连接脚相反向弯折成与磁柱芯轴向相平行设置、其外端部分别卡设在缺口上。缺ロ型磁套磁路结构与平ロ型相同。可用于插件类与SMD类电感,应用更多元化,范围更广。通过在磁套的开ロ端面设置缺ロ来散热,解决了因平ロ型磁套较封闭,散热不好,耐电流与温升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可依两端缺ロ准确快速定位进行作业至正确位置,并实现组装エ序简单,因此组装流程不因人员作业所产生之变异所衍生之特性问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1、散热性好,可提升温升及耐电流特性。2、同等特性下,用料更节省。3、既可用于组装插件类电感,也可用于组装SMD类电感适应未来多层PCB发展趋势,应用范围更广。4、制程中缺ロ型磁套组装成SMD类电感更简单,具体如下(I)线圈卡在缺ロ处,可作为位置限定,解决R棒在磁套内位置不统ー的问题;(2)可用于自动化流水线,查补漏缺亦可用自动化处理;(3 )制程エ序少,组装エ时短。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2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ー种具体实施例电感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ー种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传统平ロ型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磁套1,缺ロ 11,磁柱芯2,线圈3,连接脚31。具体实施方式參阅图1 9所示,本技术的应用为ー种电感结构,包括磁套1、磁柱芯2和线圈3,磁套I 一侧面设置为开ロ,线圈3环绕磁柱芯2组合设置于磁套I的壳腔中并注胶固定为一体,线圈3两端形成连接脚31,磁套I的开ロ端面设有缺ロ 11。磁套I为方形,其缺ロ 11有两个,相对称设置在开ロ的对角位两侧。磁套I其长度与磁柱芯2长度相适应、宽度和深度与线圈3外径相适应。如图1 3所示,电感结构为插件类结构,连接脚31与线圈3呈径向向外延伸,连接脚31分别定位在缺ロ 11处的磁套I角位。磁柱芯2与磁套I开ロ端面呈水平方向设置,连接脚31分别位于磁套I的两对角位与缺ロ 11相对应。如图4 6所示,电感结构为SMD类结构,连接脚31相反向弯折成与磁柱芯2轴向相平行设置、其外端部分别卡设在缺ロ 11上。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在磁套I形成开ロ式壳腔把线圈3环绕磁柱芯2组合设置于其中,通过磁套I的开ロ端面的缺ロ 11进行定位,然后对壳腔中的线圈3和磁柱芯2进行点胶封装,实现准确快速定位进行作业至正确位置,并实现组装エ序简单,因此组装流程不因人员作业所产生之变异所衍生之特性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技术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掲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磁套结构,包括磁套(1),磁套(1)一侧面设置为开口,其特征在于:磁套(1)的开口端面设有缺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磁套结构,包括磁套(I ),磁套(I) 一侧面设置为开口,其特征在于磁套(I)的开口端面设有缺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磁套结构,其特征在于磁套(I)为方形,其缺口(11)有两个,相对称设置在开口的对角位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磁套结构,其特征在于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觉
申请(专利权)人:亚世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