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221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焊接装置,具体涉及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目的是有效防止其焊接变形和提高焊缝质量,实现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该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固定板与固定支座之间置有直板结构的纵内胎,纵内胎通过转轴与固定支座连接;纵内胎上方放置待焊壳体,待焊壳体上方依次压有压板和支架,支架上布有将压板压紧的螺钉;支架两端与固定板和固定支座连接。本装置采用反变形原理,通过纵内胎对待焊壳体进行有效内撑,并通过调节支架上的螺钉压紧待焊壳体上面的压板,从而压紧对待焊壳体控制其阶差,实现圆柱类壳体纵焊缝阶差及焊缝间隙控制的装配焊接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焊接装置,涉及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阶差及焊缝间隙控制的装配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圆柱类壳体零件常采用两半壳体拼焊或整圆弧壳体拼焊的结构形式,现有工艺壳体在装配焊接时常采用内部仿内形支撑,外部环形卡环局部压紧的方式。此种方式能控制壳体向内变形,控制壳体圆度尺寸,但装配难度大,且这种方法由于在焊缝外侧只能局部压紧,故焊缝易产生撅口的情况,影响零件后续的装配焊接。因而需要一种用于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内撑外压结构形式的焊接装配,控制零件阶差及焊缝间隙并完成焊接,从而保证零件的装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有效防止焊接变形和提高焊缝质量,实现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座,在底座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座的上方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支座之间置有直板结构的纵内胎,所述纵内胎通过转轴与固定支座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置有固定纵内胎位置的可拆除的挡块;纵内胎上方放置待焊壳体,待焊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座(1),在底座(1)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底座(1)的上方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10);所述固定板(2)与固定支座(10)之间置有直板结构的纵内胎(4),所述纵内胎(4)通过转轴(9)与固定支座(10)连接,在固定板(2)一侧置有固定纵内胎(4)位置的可拆除的挡块(3);纵内胎(4)上方放置待焊壳体(14),待焊壳体(14)上方压有压板(6),所述压板(6)上方置有支架(5),所述支架(5)上布有将压板(6)压紧的螺钉(12);所述支架(5)一端与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座(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座(1),在底座(I)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底座(I)的上方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10);所述固定板⑵与固定支座(10)之间置有直板结构的纵内胎(4),所述纵内胎⑷通过转轴(9)与固定支座(10)连接,在固定板(2) —侧置有固定纵内胎(4)位置的可拆除的挡块(3);纵内胎(4)上方放置待焊壳体(14),待焊壳体(14)上方压有压板¢),所述压板(6)上方置有支架(5),所述支架(5)上布有将压板(6)压紧的螺钉(12);所述支架(5) —端与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座(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类壳体纵焊缝的装配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内胎(4)上表面宽度方向中间部位为有直线段,其余部位为圆弧面,圆弧尺寸与待焊壳体(14)内弧尺寸一致;纵内胎(4)中间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妹黄铁志熊亮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航机电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