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233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下基板间隔一距离设置,用于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外界光线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用于图像显示。通过添加设置一反射薄膜,利用反射薄膜与下基板之间的距离,当反射薄膜对外界可见光的入射光进行反射时,使反射光与入射光形成相干效果,进而可以作为光源,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利用外界可见光作为光源实现图像显示,降低对背光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是指ー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通常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背光源111及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偏光片101、上基板102、彩膜103、取向层104、液晶层105、像素电极106、绝缘层107、公共电极108、下基板109及下偏光片110。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属于透射式显示结构,需要利用背光源111发出的光线透过上述的液晶层105等部件实现图像显示。其中液晶层105的液晶分子主要起光栅作用,通过控制背光源111发射过来光线的透过率进而实现不同亮度的显示,不同亮度的光线再通过上层彩膜103的RGB三色彩色滤光片最終实现彩色显现。然而,由于液晶层105、彩色滤光片等部件对光的透过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背光源111的功耗是整个显示装置功耗的最大源头,因此该种结构显示器的最大问题在于对背光源111的依赖,从发热及能耗角度都是液晶显示模式的一大缺点。为此,利用外界可见光显示图像一直是液晶显示领域研究的ー个方向,但由于外界可见光为非偏振光,液晶分子无法实现对其调节,所以在液晶显示器上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利用外界可见光作为光源实现图像显示,进而降低对背光源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下基板间隔ー距离设置,用于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外界光线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用于图像显/Jn o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反射薄膜还包括第二位置状态,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反射薄膜贴近所述下基板设置,通过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下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上基板,进行图像显示。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ー附加基板,与所述下基板间隔所述距离设置,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贴附设置于所述附加基板上。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动作。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控制単元包括ー电极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极薄膜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极薄膜上的电压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变换;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一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二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电压为零,所述第二电压为正电压值。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距离为3. 15um、2. 86um或2. 3u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ー种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其中,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反射薄膜与所述下基板间隔ー距离设置;所述背光源关闭,通过所述反射薄膜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外界光线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进行图像显示;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反射薄膜贴近所述下基板设置;所述背光源打开,通过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下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上基板,进行图像显示。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ー附加基板,与所述下基板间隔所述距离设置,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贴附设置于所述附加基板上。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极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极薄膜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极薄膜上的电压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变换;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一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二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ー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器在现有技术显示面板的结构上添加设置一反射薄膜,利用反射薄膜与下基板之间的距离,当反射薄膜对外界可见光的入射光进行反射时,使反射光与入射光形成相干效果,进而可以作为光源,实现不同色彩图像的显示。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利用外界可见光作为光源实现图像显示,降低对背光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相干光的形成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下基板间隔ー距离设置,用于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用于图像显示。如图3为用于说明形成相干光的原理图,其中M用于表不下基板的底面表面,N用于表示反射薄膜的反射表面,则反射薄膜与下基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e,M上方为下基板实体(通常为玻璃材料),下方为间隔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光线在M上方与下方的折射率不同。如图3所示,入射光经下基板的底面表面反射后获得光线a,透过间隔距离e后,经反射薄膜反射获得光线b,则光线a和光线b的光程之差參阅如下计算公式(I),所以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会产生相干加強,以空气的折射率1,玻璃的折射率1. 5,正视角度(入射角i及折射角r为0° ),红、绿、蓝三色波长分别为770nm、546nm、435nm,液晶盒厚度3. 55 um的实际情况可推算出三色波长对应的空气间隙分别为3. 15 u m, 2. 86 u m, 2. 3 u m。这样控制反射薄膜与电极之间的空隙是否存在,就可以实现利用反射干涉显示不同的色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下基板间隔一距离设置,用于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外界光线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用于图像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反射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方,且包括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下基板间隔一距离设置,用于反射透过所述上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下基板透射的外界光线的入射光,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与所述入射光形成相干光,用于图像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薄膜还包括第二位置状态,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反射薄膜贴近所述下基板设置,通过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下基板、所述液晶层和所述上基板,进行图像显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附加基板,与所述下基板间隔所述距离设置,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贴附设置于所述附加基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反射薄膜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动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一电极薄膜,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 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极薄膜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极薄膜上的电压在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变换;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一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电极薄膜在所述第二电压时,使所述反射薄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巍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