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及方法,尤其适用于桁架式平台卫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大型桁架式平台卫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承力筒式布置已经不能满足其 性能要求,需采用桁架式布置结构,该种结构使用四个推进剂贮箱,要求贮箱两两并联平衡 排放,同时对贮箱的并联平衡排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对并联贮箱平衡排放的性能进 行测试。由于并联平衡排放指标要求高,需要尽量消除系统本身的误差和测量带来的误差。“并联贮箱不平衡输出及其解决途径”(上海航天)一文中,分析了贮箱并联设置 时产生的不平衡输出问题,对于不允许测量贮箱压降的金属膜片贮箱提出了解决不平衡输 出的方案,但未涉及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相关内容。目前,未见在国内外 出版物上未公开发表过,也没有其它人员申请过同样的专利技术或者技术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 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并联贮箱平衡排放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包括 压差测量组件、压力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剩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差测量组件、压力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剩余量测量组件、数据采集系统和管路组件;所述压差组件由六个压差计组成,第一压差计(3)和第二压差计(4)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差和液口压差,第三压差计(5)和第五压差计(7)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上下游压差,第四压差计(6)和第六压差计(8)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下游管路压差;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由四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10)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力,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差测量组件、压力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剩余量测量组件、数据采集系统和管路组件;所述压差组件由六个压差计组成,第一压差计(3)和第二压差计(4)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差和液口压差,第三压差计(5)和第五压差计(7)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上下游压差,第四压差计(6)和第六压差计(8)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下游管路压差;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由四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10)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力,第三数字压力传感器(11) 和第四数字压力传感器(12)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液口压力,以获得排液过程中贮箱气、液口压力变化的情况;所述流量测量组件包括两个质量流量计,第一流量计(13)和第二流量计(14)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液体流量,将流量计的测量结果与压差计的测量结果配合获得得到每个贮箱的流量压差曲线;所述剩余量测量组件由两个电子秤组成,第一电子秤(15)和第二电子秤(16)分别测量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重量,以便在加注过程中对贮箱内模拟液剩余量进行检测,得到排液全过程中贮箱模拟液剩余量;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2)对压差、压力、流量、重量数据进行采集,得到贮箱排液过程中相关参数实时测量的结果;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气路手阀(17)、第二气路手阀(18)、第一液路手阀(19)、第二液路手阀(20)、第三液路手阀(21)、气路管路、液路管路,用于与贮箱气液口、测量仪表、进气口、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分别固定在第一电子秤(15)和第二电子秤(16), 贮箱通过气路管路和液路管路连接进气口和排液口 ;在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气路中分别连接第一气路手阀(17)和第二气路手阀(18),在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液气路中分别连接第一液路手阀(19)和第二液路手阀(20),然后在液路末端连接液路手阀(21);第一压差计(3)连接第一贮箱(I)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两端,第二压差计(4) 连接第一贮箱⑴和第二贮箱⑵的液口两端,第三压差计(5)连接第一贮箱⑴的气、液口两端,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胡齐,林星荣,潘海林,魏延明,梁军强,姚灿,庄保堂,冯春兰,周成,朱洪来,白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