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频炉过渡前炉及应用该过渡前炉的熔炼方法。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设置在工频炉和铁水包之间,包括:筒状炉体和分隔筒状炉体内腔的隔层,隔层下方与筒状炉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留有通过槽,与隔层相对的筒状炉体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出铁槽,铁水包位于该工频炉过渡前炉的出铁槽下方,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还包括:开设在接近筒状炉体底面的流空口。由于工频炉的铁液出炉后不直接进入铁水包,而是先流入过渡前炉,既将工频炉中的铁液过热到较高温度以提高其质量,同时又能保证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对提升铸件品质十分有利,另外,该过渡前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铁熔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温度、化学成分、纯净度是铸造铁液的三项主要冶金指标,而铁液温度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成分和纯净度。铁液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有利于提高流动性,能使石墨细化、基体组织细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普遍认为,在1500°C以前,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保证上述作用。尤其重要的是,铁液过热到1475°C以后,铁液中的氧大都以CO的形式逸出,减少了铁液的氧化,大幅提升铁液的纯净度。工频炉铁液出炉后直接进入铁水包,然后进行孕育处理,孕育处理对已经成为现代铸造生产中提高铸铁性能的重要手段,孕育处理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向铸铁中加入添加齐U,促进形核、抑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从本质上说,孕育处理主要影响形核和促进晶粒游离。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孕育衰退现象。孕育衰退是指孕育效果逐渐减弱的现象。如果对铁液的孕育处理温度过高,铁液凝固需要的时间越长,则越容易出现孕育衰退。因此,铸造生产中希望获得高的出炉温度和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然而,目前冲天炉-工频炉双联熔炼铁液生产中,基本都采用了工频炉铁液出炉后直接进入铁水包的工艺,孕育处理在出铁槽或铁水包内进行。出炉温度与孕育处理温度基本一样,不能同时兼顾工频炉高的过热温度和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工频炉铁液过热到较高温度以提高其质量,同时又能保证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工频炉过渡前炉,设置在工频炉和铁水包之间,包括筒状炉体和分隔筒状炉体内腔的隔层,隔层下方与筒状炉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留有通过槽,与隔层相对的筒状炉体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出铁槽,铁水包位于该工频炉过渡前炉的出铁槽下方,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还包括开设在接近筒状炉体底面的流空口。进一步地,隔层设置在筒状炉体的截面圆的直径位置。进一步地,流空口开设在工频炉过渡前炉的出铁槽的正下方。进一步地,筒状炉体为圆筒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熔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工频炉中的铁水过热到一定温度并精炼;然后,将过热铁水倒入过渡前炉远离出铁槽的一个子腔,过热铁水再通过通过槽流入过渡前炉的另一个子腔,进而在整个过渡前炉中冷却;接着,当过渡前炉中的铁水降至一定温度时,再从工频炉向过渡前炉远离出铁槽的一个子腔出铁,将另一个子腔的铁水通过出铁槽压入铁水包;最后,将该过渡前炉的最后一炉铁水通过打开流空口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工频炉的铁液出炉后不直接进入铁水包,而是先流入过渡前炉,既将工频炉中的铁液过热到较高温度以提高其质量,同时又能保证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对提升铸件品质十分有利,另外,该过渡前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频炉过渡前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频炉过渡前炉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频炉过渡前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频炉过渡前炉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该过渡前炉的熔炼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设置在工频炉3的出铁槽31前方,工频炉3中的铁液出炉后不直接进入铁水包I,而是先流入过渡前炉2。包括参看图1至图3,该工频炉过渡前炉包括圆筒状炉体21和隔层22,隔层22设置在圆筒状炉体21的截面圆的直径位置,将圆筒状炉体2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子腔23、24,隔层22下方与圆筒状炉体21的内腔底面之间留有通过槽25,使得两个子腔23、24在底部相通,与隔层22相对的圆筒状炉体21子腔24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出铁槽26,出铁槽26的正下方接近圆筒状炉体21的底面位置开设有流空口 27。圆筒状炉体21和隔层22可以使用耐火砖砌成,过渡前炉2的大小依据铁液温度降幅、现场生产节拍来设计。要求温度降幅大或生产节拍较快,则需要选择较大的过渡前炉2的容积。出铁槽26离炉顶高度的设置则要考虑过渡前炉2的直径和工频炉铁液流入速度。正常的生产中,流空口 27是堵住的,当生产接近终了时,通过此处流空过渡前炉2内的铁液。如图4所示,过渡前炉2位置须低于工频炉3的出铁槽31,并且不能距离工频炉3过远,以方便承接工频炉3倒入的铁水为宜。铸造生产过程中,将铁水包I吊至过渡前炉2的出铁槽26下方接铁水。如图5所示,应用上述过渡前炉2的熔炼方法为当工频炉3中的铁水过热到一定温度并精炼合格后,通过工频炉3的出铁槽31倒入空的过渡前炉2的子腔23,铁液通过通过槽25流向子腔24,由于子腔23、24两部分的压强相等,两边铁液液面同时上升。当铁液液面接近出铁槽26时,停止倒入铁液。这时,过渡前炉2中的铁液温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降至合适值时,然后,过渡前炉2的两个子腔23、24中的铁水液面继续上升,进而从子腔24的出铁槽26流出进入铁水包I。如此,每次从工频炉3出来的高温铁液都在过渡前炉2经过降温,达到孕育处理的要求。过渡前炉2的最后一炉铁水通过打开流空口 27流出。工频炉3的铁液出炉后不直接进入铁水包I,而是先流入过渡前炉2,从而将工频炉3中的铁液过热到较高温度以提高其质量,同时又能保证较低的孕育处理温度,对提升铸件品质十分有利,另外,过渡前炉2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频炉过渡前炉,设置在工频炉和铁水包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炉体和分隔所述筒状炉体内腔的隔层,所述隔层下方与筒状炉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留有通过槽,与所述隔层相对的所述筒状炉体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出铁槽,所述铁水包位于该工频炉过渡前炉的所述出铁槽下方,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还包括:开设在接近所述筒状炉体底面的流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频炉过渡前炉,设置在工频炉和铁水包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炉体和分隔所述筒状炉体内腔的隔层,所述隔层下方与筒状炉体的内腔底面之间留有通过槽,与所述隔层相对的所述筒状炉体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出铁槽,所述铁水包位于该工频炉过渡前炉的所述出铁槽下方,该工频炉过渡前炉还包括开设在接近所述筒状炉体底面的流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频炉过渡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设置在所述筒状炉体的截面圆的直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频炉过渡前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空口开设在所述工频炉过渡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任,刘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