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它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明锁结构,明锁结构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插孔和插入插孔内的横杠,横杠从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固定,横杠露出集装箱的端部与集装箱上的固定搭环通过锁紧装置连接。该集装箱车防盗锁,通过与集装箱门内侧固定的明锁结构,增加了集装箱车的防盗能力,同时还在车底部加装暗锁结构,并采用特制的挂锁,更进一步地增加了集装箱车的防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一种货物运输设备,便于使用机械装卸,可长期反复使用,也称作“货箱” 或“货柜”。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 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运输,具有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准时性等优点,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较小,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主 要形式。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沿海国家都相继开辟了集装箱航线,集 装箱船舶也由原来的改装船逐渐过渡到专用船舶,船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各个国 家为了适应集装箱的发展,纷纷对港口设施投入巨额资金,改建、扩建了集装箱专用码头, 并装备了集装箱专用机械,使港口装卸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提供周期短、效率高、速度快和可 靠性高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由于效率高、速度快和货损少,已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集 装箱车是指用以运载可卸下的集装箱的专用运输车辆。在货物配送过程中,集装箱车经常 发生货物被盗事件,现有的集装箱车的防盗锁在安置在车辆集装箱门上,这种锁比较普遍, 而且暴露在外,容易被摸清原理和开锁规律,随着偷窃手段的层出不穷和日益变化的社会 环境,已有的这种防盗锁已经不能满足货物安全配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用 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集装箱车的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经常被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它包括位于 集装箱侧面的明锁结构,明锁结构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插孔和插入插孔内的横杠,横杠 从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固定,横杠露出集装箱的端部与集装箱上的固定搭环通过锁紧装 置连接。优选的,横杠露出集装箱的端部设有环孔,锁紧装置为挂锁,挂锁穿过环孔和固定 搭环。优选的,车底部还设有暗锁结构,暗锁结构包括位于集装箱门的底部的凸耳,凸耳 向集装箱内部横向伸出,凸耳上设有贯穿至车底部的通孔;通孔与位于车底部的固定装置 连接。更进一步的优选,固定装置为插入通孔内的螺栓,螺栓的端部位于车底部,螺栓与通 孔螺纹连接。另一种更进一步的优选,固定装置包括与通孔固定的挂环,挂环的环部伸出车 底部,挂环的环部锁有挂锁。上述方案中所说的挂锁,包括锁体和穿过锁体的锁栓,锁体设有向内凹的凹面,凹面与锁栓围成锁孔。更进一步的优选,锁栓与锁体螺纹连接。另一种更进一步的优选,锁栓 的端部设有沿轴线向内延伸的凹孔,凹孔的径向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集装箱车防盗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集装箱车防盗锁,通过与集装箱门内侧固定的明锁结构,增加了集装箱车的防 盗能力,同时还在车底部加装暗锁结构,并采用特制的挂锁,更进一步地增加了集装箱车的 防盗能力。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集装箱车防盗锁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常规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明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明锁结构的横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暗锁结构的集装箱内的俯视图。图6显示为图5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暗锁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7显示为图6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暗锁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栓的结构 示意图。图8显示为图7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暗锁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栓的仰视 图。图9显示为图5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暗锁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10显示为图2、图3或图9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挂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 结构示意图。图11显示为图10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挂锁的俯视图。图12显示为图7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螺栓、图10所示的挂锁的专用扳手的 结构示意图。图13显示为图10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挂锁与图12所示的专用扳手的组合 示意图。图14显示为图7所示的集装箱车防盗锁的螺栓与图12所示的专用扳手的组合示 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明锁结构11插孔12横杠121环孔13固定搭环14挂锁141锁体142锁栓143凹面144锁孔145凹孔2集装箱门3暗锁结构31凸耳311通孔32螺栓321安装孔4常规锁结构41锁杆42横向杆43锁座5专用扳手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 “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它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明锁结构1、位于车底部的暗锁结构3和位于集装箱门2上的常规锁结构4。如图2所示,常规锁结构4包括位于集装箱门2外部的竖直锁杆41,锁杆41上设有横向杆42,集装箱门2上还固定有锁座43,横向杆42和锁座43的对应位置设有竖直的挂锁孔,挂锁14从该挂锁孔中穿过。如图3至图4所示,明锁结构I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插孔11和插入插孔11内的横杠12,横杠12从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2固定,横杠12露出集装箱的端部与集装箱上的固定搭环13通过锁紧装置连接;横杠12露出集装箱的端部设有环孔121,锁紧装置为挂锁14,挂锁14穿过环孔121和固定搭环13。该明锁结构I的横杠12贴近集装箱门2,从集装箱侧面贯穿集装箱,在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2固定,在集装箱侧面跟固定搭环13通过锁紧装置连接。该明锁结构I通过串联固定了集装箱的两扇门,避免了集装箱门2在外侧被拉开,增强了集装箱的防盗能力。如图5至图9所示,车底部还设有暗锁结构3,暗锁结构3包括位于集装箱门2的底部的凸耳31,凸耳31向集装箱内部横向伸出,凸耳31上设有贯穿至车底部的通孔311 ; 通孔311与位于车底部的固定装置连接。由于暗锁结构3从车底部固定了集装箱门2,窃贼很难发现该暗锁结构3,增强了集装箱的防盗能力。如图6至图8所示,固定装置可为插入通孔311内的螺栓32,螺栓32的端部位于 车底部,螺栓32与通孔311螺纹连接。螺栓32的端部设有沿轴线向内延伸的安装孔321, 安装孔321的径向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由于安装孔321的径向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需 要用如图12所示的专用扳手5安装或拆卸螺栓32,其中专用扳手5的端部与安装孔321配 合。如图14所示,安装和拆卸螺栓32时,专用扳手5的端部插入安装孔321内,旋转专用 扳手5即可完成安装或拆卸螺栓32的动作。由于安装孔321的径向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 使用市场上常用的扳手无法拆卸螺栓32,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明锁结构(1),所述明锁结构(1)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插孔(11)和插入所述插孔(11)内的横杠(12),所述横杠(12)从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2)固定,所述横杠(12)露出集装箱的端部与集装箱上的固定搭环(13)通过锁紧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明锁结构(1),所述明锁结构(I)包括位于集装箱侧面的插孔(11)和插入所述插孔(11)内的横杠(12),所述横杠 (12)从集装箱内部与集装箱门(2)固定,所述横杠(12)露出集装箱的端部与集装箱上的固定搭环(13)通过锁紧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杠(12)露出集装箱的端部设有环孔(121 ),所述锁紧装置为挂锁(14),所述挂锁(14)穿过所述环孔(121)和固定搭环(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部还设有暗锁结构 (3),所述暗锁结构(3)包括位于所述集装箱门(2)的底部的凸耳(31),所述凸耳(31)向集装箱内部横向伸出,所述凸耳(31)上设有贯穿至车底部的通孔(311);所述通孔(311)与位于车底部的固定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车防盗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福刚,毛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