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其构造为接附到自行车车架构件;链条引导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基座构件;以及致动机构,其联接到基座构件和链条引导件,用于在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一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二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链条引导件。致动机构构造为当链条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拨链器的致动比率大于或等于当链条引导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致动比率的1.5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可变致动比率的自行车前拨链器。
技术介绍
骑自行车正变成为日趋流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又是一种交通方式。而且,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骑自行车已经变成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不管自行车用于娱乐、交通或比赛,自行车工业时常改善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尤其是用于进行变速器换挡操作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典型地,前换挡控制装置和后换挡控制装置经由缆线机械地操作相应的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通常由骑车者的其中一个手指施加操作力以操作控制杆,且该操作力由固定到控制杆和致动机构的缆线传递到自行车拨链器的致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拨链器的各种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其构造为接附到自行车车架构件;链条引导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基座构件;以及致动机构,其联接到基座构件和链条引导件,用于在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一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二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链条引导件。致动机构构造为当链条引导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拨链器的致动比率大于或等于当链条引导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致动比率的1. 5倍。额外的创造性特征从下文的描述将变得明显,且这种特征单独或与上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等同方式相结合可以形成如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进一步专利技术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装备有特定实施例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特定实施例的前拨链器的后视图;图3是接附到致动臂的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的细节图;图4是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的前面立体图;图5是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的后面立体图;图6示出了当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处于静止位置时控制缆线的路径;图7示出了当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处于调节位置时控制缆线的路径;图8是示出了当基座构件和链条引导件之间的链接件沿笛卡尔坐标系的Y轴延伸时计算致动比率的一种方法的示意性框图;图9是示出了当基座构件和链条引导件之间的链接件不沿笛卡尔坐标系的Y轴延伸时计算致动比率的另一种方法的示意性框图;以及图10是当前拨链器在不同的安装位置接附到自行车时致动比率随链条引导件的 位置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装备有特定实施例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自行车10的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自行车10是公路自行车,其包括菱形车架14、可旋转地安装到车架14的前叉18、安装到叉18的上部的手把组件22、可旋转地接附到叉18的下部的前轮26、可旋转地接附到车架14的后面的后轮30、链条34、前变速器38、后变速器42以及车座46。前轮制动器50提供用于制动前轮26,且后轮制动器54提供用于制动后轮30。众所周知的组合的制动/换挡控制装置58和62以常规方式设置在手把组件22的两端上。制动/换挡控制装置58 (典型地位于车把组件22的左侧)的制动杆部分通过博登(Bowden)缆线66连接到前轮制动器50,用于制动前轮26,且制动/换挡控制装置62 (典型地位于车把组件22的右侧)的制动杆部分通过博登缆线70连接到后轮制动器54,用于制动后轮30。前变速器38是接附到车架14的中下部分或底部托架的机械单元,用于将由骑车者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链条34传递到后变速器42。前变速器38包括第一链轮F1、第二链轮F2和前拨链器74,其中前拨链器74通过博登缆线78联接到制动/换挡控制装置58的换挡杆部分。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博登缆线78的内线80 (图6)形式的控制缆线,前拨链器74选择性地切换链条34到前链轮Fl和F2。前链轮F I和F2安装在齿轮曲柄82上,其中前链轮F I具有比前链轮F2少的齿和小的直径。齿轮曲柄82包括穿过车架14的曲柄轴(未示出)、右曲柄臂86和左曲柄臂90。右曲柄臂86的一端连接到曲柄轴的右侧,而且链轮Fl和F2接附到右曲柄臂86。踏板94可旋转地安装到右曲柄臂86的另一端。左曲柄臂90的一端连接到曲柄轴的左侧,且踏板98可旋转地安装到左曲柄臂90的另一端。后变速器42将由链条34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30。后变速器42包括多个后链轮R以及后拨链器102。后链轮R与后轮30的轮毂部分同心地安装。后拨链器102通过博登缆线106联接到制动/换挡控制装置62的换挡杆部分,以便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博登缆线106的内线(未示出)而使后拨链器102在后链轮R之间选择性地切换链条34。图2是前拨链器74的后视图。前拨链器74包括构造为接附到自行车车架14的座管14a的基座构件110、可移动构件114和控制可移动构件114相对于基座构件110的移动的致动机构118。链条引导件122由可移动构件114支撑,用于将链条34从前链轮Fl引导到前链轮F2,反之亦然,其中链条引导件122包括内链条引导板122a和外链条引导板122b。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114与内链条引导板122a—体地形成。在此实施例中,致动机构118包括链接机构126、致动臂130和控制缆线路线调节件134。链接机构126包括外第一链接件138和内第二链接件142。第一链接件138的第一端部分138a在由第一枢转轴146限定的第一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110,且第一链接件138的第二端部分138b在由第二枢转轴150限定的第二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可移动构件114,其中第一枢转轴146和第二枢转轴150也限定了第一链接件138的枢转轴线。类似地,第二链接件142的第一端部分142a在由第三枢转轴154限定的第三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110,且第二链接件142的第二端部分142b在由第四枢转轴158限定的第四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可移动构件114,其中第三枢转轴154和第四枢转轴158也限定了第二链接件142的枢转轴线。基座构件110、可移动构件114、第一链接件138和第二链接件142形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其中平行四边形162可以由直的假想线162a、162b、162c 以及 162d 限定。在此实施例中,致动臂130是具有第一端部分130a的大体直的、伸长的构件,该第一端部分130a起始于第一链接件138的第一端部分138a,以使致动臂130沿与假想线162a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假想线162a形成了从由第一枢转轴146限定的第一枢转位置起始且延伸到由第二枢转轴150限定的第二枢转位置的直的路径。优选地,当沿着第一链接件138和第二链接件142的枢转轴线观察时,整个致动臂130设置在由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划分的内部空间166的外侧。更优选地,整个致动臂130设置在平行四边形162的外侧。因为致动臂130联接到第一链接件138,所以致动臂130围绕第一枢转轴146的逆时针旋转导致第一链接件138围绕枢转轴146逆时针旋转。作为结果,链接机构126导致链条引导件122相对于基座构件110侧向地向外移动,以使内链条引导板122a接触链条34并从图2中的实线示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图2中的虚线示出的第二位置,以便以常规方式将链条34定位在前链轮F2上。相反地,致动臂130围绕第一枢转轴146的顺时针旋转导致第一链接件138围绕枢转轴146顺时针旋转。作为结果,链接机构126导致链条引导件122相对于基座构件110侧向地向内移动,以使外链条引导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其构造为接附到自行车车架构件;链条引导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以及致动机构,其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链条引导件,用于在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一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用于将所述链条定位在第二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移动所述链条引导件;其中所述致动机构构造为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拨链器的致动比率大于或等于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致动比率的1.5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3 US 13/252,1131.一种前拨链器,包括 基座构件,其构造为接附到自行车车架构件; 链条引导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以及 致动机构,其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链条引导件,用于在对应于用于将链条定位在第一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用于将所述链条定位在第二链轮上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移动所述链条引导件; 其中所述致动机构构造为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拨链器的致动比率大于或等于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致动比率的1. 5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比率大于1. 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比率小于3. 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致动比率小于1. O。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链条引导件比当所述链条引导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位于更靠近所述基座构件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一位置偏置所述链条引导件的偏置构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链轮小于所述第二链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包括 第一链接件,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链条引导件;以及 致动臂,其联接到所述第一链接件,用于接附控制缆线。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链接件在第一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链接件在第二枢转位置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链条引导件,且其中所述致动臂沿与起始于所述第一枢转位置并延伸到所述第二枢转位置的直的路径相反的方向延伸。10.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山和也,井上贤吉,江村笃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