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扩大排风范围,提高中央部排风量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为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包括:内部有经调节的空气流动的流路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结合的基部;由周围与所述基部结合,具有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吐向车内的多个吐出孔的吐出部组成的罩体。所述基部具有越向所述车室内越向外侧倾斜扩展来的扩展壁,以便随着所述多个吐出孔中位于所述吐出部的边缘上的吐出孔吐向车内的空气可以沿壁扩散向所述车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具体说是有关将经过调控的空气向车内吐出 的汽车通风孔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汽车上有为调节车内冷暖所用的空调,还具备有通风孔装置,以通过所 述空调调节经调控的空气的吐出量及方向。通常,汽车前部设置有前仪表台,这里常常会装配上仪表盘、音响设备及杂物箱 等。所述前仪表台上,设置有通过所述空调将经调控的空气向车内送风的出风口,所述通风 孔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以调节经调控的空气的吐出量及方向。最近为了节省成本,还经常使用除去可调节空气吐出量及方向的功能,在向车内 吐出经调节的空气的罩面上具有多个网孔的通风孔装置。但网孔结构的通风孔装置,因在网孔入口处由于空气流动阻产生涡流,向车内吐 出的空气流速降低,其方向的指向性也随之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扩大排风范围,提高中央部的排风量的汽车通风 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并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提及的课题,没有提及的其它课题,如果是从 事本行业的人应能通过下面的叙述明确理解。技术方案为实现所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包括内部设有使调控的空 气流动的流路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结合的基部;由周围与所述基部结合,具有将流经所 述流路的空气吐向车内的多个吐出孔的吐出部组成的罩体。所述基部具有越向所述车室内 越向外侧倾斜扩展来的扩展壁,以便随着所述多个吐出孔中位于所述吐出部的边缘上的吐 出孔吐向车内的空气可以沿壁扩散向所述车室内。其它实施例的具体事宜,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因吐向车内的空气是沿着扩散壁扩散,因此有扩大 排风范围的效果。而且,吐出部边缘位置的流速增大,中央部的压力减小,因此又有所述中央部的排 风量增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不仅仅局限于上面提及的效果,没有提及的效果,如果是属本行业 的人士,通过权利要求项内的记载范围可明确地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风道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按图1中A—A线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 :风道15 出风口20 :罩体22 :基部22a:扩散壁24:吐出部24a、24b、24c :吐出孔 30 :引导副材料 40 :支技副材料45 :支持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益处及特点,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结合参考附图和后面详述的实施例 将会一目了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下面所述的实施例,还可以以各式各样的形态来 体现。本实施例只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使得较为完整,是为向具有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一 般性知识的人员完整地说明专利技术的范畴而提供的。本专利技术只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定义。 说明书中的所有相同参考符号都指代相同组成因素。接下来,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附图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风道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按图1中A—A线的截面图。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包括与空调机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未图不)相连的风道 10 ;连接于风道 10 配置在车室内的罩体20。风道10内部形成有经调节的空气流动的流路15 ;罩体20由与风道10结合的基 部22以及具有周围与基部22结合将流经流路15的空气吐向车内的多个吐出孔24a吐出 部24组成。吐出部24为具有多个吐出孔24a的网状结构,可以由塑料材质或钢材质组成,结 合于基部22的中间。形成于吐出部24的多个吐出孔24a,位于边缘区域的吐出孔24b与其余吐出孔 24c相比,直径要更大。基部22里形成有吐出部24向所述车室内突出,越向所述车室内,越向外开阔的扩 散壁22a。扩散壁22a让通过吐出部24边缘区域形成的吐出孔24b的空气沿着扩散壁流 动,扩散向所述车室内。即,通过在吐出部24边缘区域的吐出孔24b吐出的空气,由于附壁 效应(Coanda effect;流体要沿壁流动的倾向),沿着扩散壁22a流动,向车室内扩散,从而 扩大排风范围。风道10的内部配备分割流路15,将流经流路15的空气引导向多个吐出孔24a的 导流副材料30。导流副材料30从吐出部24向后方相隔一段距离,在风道10内部固定配置,并在风道10的内部向左右长长地配置,将风道10内部的流路15分割成上下多个。导流副材料30越接近吐出部24,与风道10内壁的距离越近,并倾斜地配置。本实 施例中的导流副材料30共有四个,上侧的二个倾斜分布越接近吐出部24离风道10上侧内 壁越近;下侧的二个倾斜分布越靠近吐出部24离风道10的下侧内壁越近。从而,风道10内的流路15越接近吐出部24,将空气引向吐出部24边缘上的吐出 孔24b的流路截面积越小,将空气引向吐出部24的其它位置上的吐出孔24c的流路的截面 积就越大。因此,根据伯努力方程式,向吐出孔24b吐出的空气的流速增大,吐出部24边缘区 域前面压力减小,由于与周边空气的压差,周边的空气会被吸引到吐出部24的边缘。从而 吐出部24中央部全前部的压力降低,由于吐出部24中央部前面部分和向吐出孔24c引导 空气的流路的压差,通过吐出部24中央部排出的空气排风量得以增加。位于吐出部24边缘区域的吐出孔24b当中,位于吐出部24上下侧的吐出孔24b, 沿着导流副材料30的倾斜度倾斜形成;也相同于与位于基部22上下侧的扩散壁22a的倾 斜方向倾斜形成,使通过吐出孔24b向车内吐出的空气可以沿着扩散壁22a流动。吐出部24的其它吐出孔24c水平形成。因此,导流副材料30对于吐出孔24c来 说是倾斜分布。另外,风道10内部还配置,将流路15分割为与导流副材料30垂直的支持副材料40。支持副材料40为多个,固定在风道10内,在风道10内部按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 将风道10的内部流路15分为左右多个。支持副材料40也与导流副材料30相同,越接近吐出部24离风道10内壁的距离 越近地倾斜分布。支持副材料40为多个,在风道10内按上下长长的配置,以风道10中央 部为准,位于左侧的支持副材料40越接近吐出部24距离风道10左侧内壁越近;以风道10 中央部为准,位于右侧的支持副材料40越接近吐出部24距离风道10右侧内部越近。在形成于吐出部24边缘区域的吐出孔24b中,位于吐出部24左右侧的吐出孔 24b,按支持副材料40的倾度倾斜形成,与位于基部22左右侧的扩散壁22a的倾斜方向也 相同,倾斜地形成,使得通过吐出孔24b吐向车室内的空气可以沿着扩散壁22a流动。支持副材料40上具有插入导流副材料30的支持槽45。导流副材料30被插进支 持槽45中,由支持副材料40给予支持。说明由如所述构成,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汽车通风孔装置的作用如下。经所述空调机调节的空气流入风道10内流经流路15。流路15被固定配置于风道10内部的导流副材料30以及支持副材料40分割成多 数个。导流副材料30以及支持副材料40,越接近罩体20的吐出部24,与风道10内壁的 距离越近地倾斜分布。而且,形成于吐出部24边缘区域的吐出孔24b也与导流副材料30以及支持副材 料40相同的倾斜度倾斜分布。基部22中具有从吐出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内部设有使调控的空气流动的流路;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风道相结合;以及罩体,所述罩体由周围与所述基部结合,具有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吐向车内的多个吐出孔的吐出部;所述基部具有越向所述车室内越向外侧倾斜扩展来的扩展壁,以便随着所述多个吐出孔中位于所述吐出部的边缘上的吐出孔吐向车内的空气可以沿壁扩散向所述车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0 KR 10-2011-01029931.一种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内部设有使调控的空气流动的流路;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风道相结合;以及罩体,所述罩体由周围与所述基部结合,具有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吐向车内的多个吐出孔的吐出部;所述基部具有越向所述车室内越向外侧倾斜扩展来的扩展壁,以便随着所述多个吐出孔中位于所述吐出部的边缘上的吐出孔吐向车内的空气可以沿壁扩散向所述车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于所述风道内,将所述流路分割并引向所述多个吐出孔的导流副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副材料固定于所述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副材料设置于与所述吐出部隔离的位置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通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副材料越接近所述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起荣,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