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桃的贮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0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桃贮藏质量的技术方法。在桃低温贮藏期间,人为施用外源乙烯,乙烯浓度控制在5~50ul/l。通过乙烯的作用,促进桃果实的风味物质形成,提高贮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桃的贮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桃贮藏保鲜效果的方法,属于农产品采后领域。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在桃低温冷藏或气调贮藏时减轻冷害,促进桃风味物质的形成。
技术介绍
桃果实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桃属呼吸跃变型果实,多数品种采收正值高温季节,采后很容易软化腐烂。低温贮藏可以降低桃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的生成,有效抑制软化和腐败,从而延长贮藏期。但由于桃果实对低温有较强的敏感性,在低温贮藏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导致果实品质劣变,食用价值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冷害后的桃果实风味劣变,主要表现为桃芳香风味变淡或丧失,甚至产生不愉快的异味。因此如何保证桃果实既能通过低温贮藏延长保鲜期,又能保证风味物质能够正常形成,是桃贮藏保鲜的关键问题。乙烯是一种成熟衰老激素,它能够启动果实的成熟过程,在贮藏中为了延长贮藏期,一般要控制乙烯的合成和作用。但桃果实对低温很敏感,在低温贮藏时极易发生冷害,乙烯的自身合成能力几乎丧失,风味物质不能形成。在贮藏期间人为增加乙烯,有助于减轻冷害、促进内源乙烯和风味物质的合成,提高桃果实的贮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桃在低温贮藏(冷藏或气调贮藏)期间乙烯的合成能力下降,桃发生冷害而不能正常后熟。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施加外源乙烯的措施,解决因内源乙烯缺陷而导致的后熟和风味合成能力丧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桃的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贮藏期间,-->人为施用外源乙烯。其中在桃贮藏期间,贮藏环境的乙烯浓度控制在5~50ul/l。所述的外源乙烯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乙烯气体、乙烯利。所述的贮藏是低温贮藏。所述的低温贮藏的温度为0~2℃。各外源乙烯间的用量比没有特殊要求。桃在贮藏期间,使用外源乙烯处理,促进内源乙烯的合成,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减轻冷害;(2)启动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后熟过程;(3)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4)提高桃的贮藏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选择采摘八成熟的桃果实,经过预冷后进行气调贮藏,贮藏温度0~2℃。在气调库内人为增加乙烯气体,乙烯的浓度范围在5~50ul/l,保持此浓度至贮藏结束。由于气调库并非绝对气密,库内的乙烯浓度会逐渐降低,当乙烯浓度低于5ul/l时,需补充。桃果实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变化图1、图2和图3分别是桃果实贮藏10d、30d和50d时GC谱图,研究发现高浓度外源乙烯唤醒技术处理桃果实,在各贮藏阶段都保持良好的风味。研究还表明,高浓度外源乙烯唤醒技术处理桃果实平衡了糖和有机酸在不同贮藏阶段的代谢速率,使果实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达到均衡的代谢和释放,提高了后期果实的整体芳香品质。-->实施例2:选择采摘八成熟的桃果实,经过预冷后进行气调贮藏,贮藏温度0~2℃。在果实表面喷洒乙烯利溶液,使其转化为乙烯的浓度范围在5~50ul/l,保持此浓度至贮藏结束。贮藏60天后,果实的褐变率比对照低85.8%,表明着色度增加78.6%。实施例3:选择采摘八成熟的桃果实,经过预冷后进行冷藏,贮藏温度0~2℃。在果实表面喷洒乙烯利溶液,使其转化为乙烯的浓度范围在5~50ul/l,保持此浓度至贮藏结束。贮藏60天后,果实的褐变率比对照低80.5%,表明着色度增加7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桃的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贮藏期间,人为施用外源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桃的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贮藏期间,人为施用外源乙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贮藏期间,贮藏环境的乙烯浓度控制在5~50ul/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禧梁丽松魏好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