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80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和套设在外容器内部的内容器,还包括外置加强部,所述外置加强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容器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容器的外壁设置外置加强部,在保证外容器强度的基础上,具有不占据夹层空间、使内外容器套装方便、使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能够抗刮蹭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压力容器。
技术介绍
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为了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需要将外容器和内容器之间的夹层空间抽成真空。但是在抽成真空之后,外容器容易产生外压失稳,影响外容器的强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内置加强圈或增加外容器厚度的方法来保证外容器强度。图1所示为现有的设置了内置加强圈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示意图。图1A为图1中M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1A所示,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I’、内容器2’和多个内置加强圈5’。外容器I’和内容器2’之间形成夹层空间3’。内容器2’的外壁上裹设有保温材料4’。在内容器2’装设入外容器I’之后,夹层空间3’需要抽成真空。当内容器2’中储藏低温液体时,真空的夹层空间3’和内容器2’外壁的保温材料4’能够隔绝内容器2’与外容器I’热量传递,维持低温液体的低温。多个内置加强圈5’分沿着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轴线方向均匀地固定在外容器I’的内壁,以保证外容器I’的强度。然而,现有设置内置加强圈5’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有如下缺陷第一,现有内置加强圈5’的设置占据了用于隔热的夹层空间3’的部分空间;第二,在将内容器2’装设入外容器I’的过程中,内置加强圈5’容易与内容器2’外壁的保温材料4’接触和摩擦,导致损坏保温材料4’ ;第三,在外容器I’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设置内置加强圈5需要将夹层空间3’加大,就需要相应地缩小内容器2’的容积,使内容器2’的利用率减少;第四,由于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运输使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碰撞刮蹭事故,造成外容器I’的破坏,直接破坏真空的夹层空间3’,导致真空失效,需要外容器I’返修并形成夹层真空后才能继续使用。鉴于上述缺陷,本领域也提出增加外容器厚度的方法来保证外容器I’的强度。但是若增加外容器I’的厚度来保证外容器I’的强度,会造成外容器I’的重量增加,影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自重,不能满足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的要求,且不经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和套设在外容器内的内容器,所述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还包括外置加强部,所述外置加强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容器的外壁。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置加强部为多个外置加强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外置加强圈与所述外容器的外壁弧度一致。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置加强圈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或槽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外置加强圈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部和分别连接所述加强板部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圆弧部,所述两个加强板部分别与所述外容器的外壁相切,并且垂直于水平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圆弧部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或槽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外置加强圈为钢质的外置加强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置加强部为一个或多个,并呈螺线型套设在所述外容器的外壁。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容器和所述内容器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为真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内容器的外壁的保温材料。本技术通过在外容器的外壁设置外置加强部,在保证外容器强度的基础上,具有不占据夹层空间、使内外容器套装方便、使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能够抗刮蹭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设置有内置加强圈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示意图。图1A为图1中M处的放大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移动式真空容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为图2中N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移动式真空容器沿轴线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所示为本技术移动式真空容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为图2中N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2A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1、内容器2和外置加强部。外置加强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容器I的外壁,其可以为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外置加强圈5,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为呈螺线型套设在外容器I的外壁的一个或多个螺线型管体。内容器2套装入外容器I之后,在内容器2和外容器I之间形成夹层空间3,并且为了隔绝内容器2与外界的热传递,一般会将夹层空间3抽成真空。此夕卜,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还包括包覆内容器2外壁的保温材料4。当内容器2中储有低温液体时,真空的夹层空间3和内容器2的外壁包覆的保温材料4能够维持低温液体的处于低温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外置加强圈5套设在外容器I的外壁,并且与外容器I的外壁焊接固定。焊接采用双面满焊,以加强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外置加强圈5是垂直于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轴线设置,并且沿着所述轴线均匀分布于外容器I的外壁。外置加强圈5 —般采用与外容器I的外壁弧度一致的环形管、环形角钢、环形槽钢等,也即外置加强圈5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槽形等。外置加强圈5用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内置加强圈,保证夹层空间3抽成真空后外容器I不产生外压失稳。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外置加强圈5设置在外容器I的外壁,不占用夹层空间3的容积,使得内容器2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加大的幅度大致与省略的内置加强圈的厚度一致。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移动式真空容器沿轴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减小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宽度,每一个外置加强圈5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采用加强板部6代替环形管、环形角钢、环形槽钢等,也即每一个外置加强圈5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部6和分别位于加强板部6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圆弧部7。两个加强板部6分别与外容器I的外壁相切,并且垂直于水平面。加强板部6为板体,圆弧部7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或槽形。加强板部6与圆弧部7进行焊接,焊接的方式优选为满焊,并将焊缝打磨圆滑过渡,以保证外容器I的强度。因此,通过在外置加强圈5的两侧采用加强板部6,在相同的宽度条件下,具有外置加强圈的移动式真空容器的容积(即内容器2的容积)更大。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如下第一,使用外置加强部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内置加强圈,不占据用于隔热的夹层空间3;第二,采用外置加强部以后,外容器I的内壁为连贯的圆柱体,使内容器2和外容器I套装时更加方便,套装时不易破坏夹层空间3内的保温材料4 ;第三,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最外侧为外置加强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碰撞刮蹭事故最先破坏的不是外容器1,而是外置加强部,若事故过程中仅外置加强部损坏,夹层空间3真空完好,设备可以继续使用,无需停产返修;第四,当外置加强部为外置加强圈5,每一个外置加强圈5由两个加强板部6和两个圆弧部7组成,在不增加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宽度的情况下,本技术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的容积更大。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技术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所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1)和套设在所述外容器(1)内的内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还包括外置加强部,所述外置加强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容器(1)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包括外容器(I)和套设在所述外容器(I)内的内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还包括外置加强部,所述外置加强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容器(I)的外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加强部为多个外置加强圈(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置加强圈(5)与所述外容器(I)的外壁弧度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加强圈(5)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或槽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真空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外置加强圈(5) 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加强板部(6)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板部(6)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圆弧部(7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魏蔚高洁刘旭东刘东进陆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