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359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上料装置。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由后向前依次设有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在输送圆辊组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料槽,储料槽的下料口与输送圆辊组的位置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通过由后向前依次设置的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进料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及相应的动力装置,能实现对圆形料盘进行连续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上料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所使用的双端面磨床,上料时主要通过人工手动对转动的圆形料盘进行上料,这种上料模式,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手部离转动的料盘较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人工手动上料,工作周期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连续性较差,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能对圆形料盘进行连续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由后向前依次设有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在输送圆辊组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料槽,储料槽的下料口与输送圆辊组的位置相对。所述导管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接一通过可调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的可调导管,可调导管的出口端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所述输送圆辊组由两根倾斜设置的圆辊组成,两根圆辊前端与Y形连接轨道入口端相对,后端通过皮带与圆辊驱动电机相连,储料槽的下料口与两根圆辊之间的位置相对。两倾斜设置的圆棍中的其中一根圆棍的较高一端略高于另一根圆棍的较高一端。所述三角传送带包括安装在前后两转轴上的两条平行的三角带,在两条平行的三角带之间的两转轴上分别套设有一的限宽环,其中一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三角带驱动电机相连,两三角带之间形成的夹槽后端与Y形连接轨道出口端位置相对,前端与导管的进口端位置相对。在储料槽前方输送圆辊组上方设有一通过短轴活动安装在机架上的纵向设置的转轮,转轮位于两圆辊之间靠近储料槽的下料口的位置,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转轮驱动电机相连。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通过由后向前依次设置的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进料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及相应的动力装置,能实现对圆形料盘进行连续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Y形连接轨道的左视图。图中,1、输送圆辊组,2、Y形连接轨道,3、三角传送带,4、导管,5、圆形料盘,6、套筒,7、储料槽,8、下料口,9、转轮,10、挡料板,11、软管,12、可调支架,13、可调导管,14、圆辊驱动电机,15、转轴,16、三角带,17、限宽环,18、三角带驱动电机,19、转轮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3所示,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由后向前依次设有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1、γ形连接轨道2、三角传送带3和与圆形料盘5的套筒6位置相对的导管4,在输送圆辊组I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料槽7,储料槽7的下料 口 8与输送圆辊组I的位置相对。所述导管4的出口端通过软管11连接一通过可调支架12固定在机架上的可调导管13,可调导管13的出口端与圆形料盘5的套筒6位置相对。通过增设软管11和可调导管13,在调整可调导管13的出口端与套筒6的位置时,只需将软管11略微弯曲,不影响待加工物料的正常前进,可保证导管4的入口端与三角传送带3位置相对不动,便于待加工物料更好的由三角传送带3向导管4过渡。所述输送圆辊组I由两根倾斜设置的圆辊组成,两根圆辊前端与Y形连接轨道2入口端相对,后端通过皮带与圆辊驱动电机14相连,储料槽7的下料口 8与两根圆辊之间的位置相对。两倾斜设置的圆棍中的其中一根圆棍的较高一端略高于另一根圆棍的较高一端,可保证待加工物料更好的顺躺在两圆辊之间形成的轨道上。所述三角传送带3包括安装在前后两转轴15上的两条平行的三角带16,在两条平行的三角带16之间的两转轴15上分别套设有一的限宽环17,其中一转轴15的一端通过皮带与三角带驱动电机18相连,两三角带16之间形成的夹槽后端与Y形连接轨道2出口端位置相对,前端与导管4的进口端位置相对。在储料槽7前方输送圆辊组I上方设有一通过短轴活动安装在机架上的纵向设置的转轮9,转轮9位于两圆辊之间靠近储料槽7的下料口 8的位置,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转轮驱动电机19相连。使用时,先根据待加工物料的尺寸选择对应的套筒6并将套筒6安装在圆形料盘5上,然后通过可调支架12调整可调导管13的位置,使可调导管13的出口端对准圆形料盘5上的套筒6 口,然后通过限宽环17调整两条三角带16之间的宽度,然后再调整转轮9与两圆辊之间的垂直距离,以适应位置正常的物料通过。安装调整完成后启动设备,将待加工物料倒入储料槽7内,待加工物料通过储料槽7底部的下料口 8落入两圆辊之间形成的轨道上,转动的两圆辊将待加工物料转动直至其顺躺在轨道上且顺着轨道倾斜的方向向下移动到Y形连接轨道2上。由于转轮9与轨道之间有一定垂直距离,且该距离根据待加工物料的外径而定,足够让顺躺在轨道上的待加工物料通过,当有待加工物料移动到转轮9处但仍未沿轨道方向顺躺时,反向转动的转轮9将其阻挡直至其顺躺在轨道上通过为止。后面的待加工物料推动前面的待加工物料向前移动从Y形连接轨道2移至三角传送带3上的两条三角带16之间的夹槽内,两条三角带16对待加工物料有一定的夹紧力,向前传送待加工物料时有一定的推力,待加工物料顺着三角带16传送至导管4内。待加工物料经导管4、软管11从可调导管13的出口端被推入圆形料盘5上的套筒6内,与圆形料盘6配合的半圆形挡料板10可保证待加工物料准确到位,进入套筒6内的待加工物料被转动的圆形料盘5带走至加工工位进行加工。当圆形转盘5上的另一套筒6转至与可调导管13位置相对时,三角传送带3推动下一待加工物料继续向前进入套筒6中,如此实现往复循环自动连续上料加工,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由后向前依次设有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在输送圆辊组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料槽,储料槽的下料口与输送圆辊组的位置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在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由后向前依次设有首尾连接的输送圆辊组、Y形连接轨道、三角传送带和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的导管,在输送圆辊组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料槽,储料槽的下料口与输送圆辊组的位置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通过软管连接一通过可调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的可调导管,可调导管的出口端与圆形料盘的套筒位置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圆辊组由两根倾斜设置的圆辊组成,两根圆辊前端与Y形连接轨道入口端相对,后端通过皮带与圆辊驱动电机相连,储料槽的下料口与两根圆辊之间的位置相对。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梅贵林文龙刘志朝任艳强杜其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